69中文网 yanzitai.com,保持常态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那年,是1986年,我初为人师。我在门前栽了一棵枇杷树,不想在1994年春节前的一场大雪将枇杷的枝干拦腰折断。这着实让我懊恼了一阵子。
我家背倚青山,在村子里居住可谓“高高在上”所以,这枇杷折断,感觉就不一样,它像掉了牙的老太婆,显得别扭极了。于是,我决定把它砍掉。但是,母亲却从旁制止道:“别忙,用锯来截,来年不就又可以抽枝发芽了吗?”
我想也是,就将这枇杷从批剥处截断。
说起这棵枇杷树,从栽培到生长还真有一段经历呢。
它是那年我在学校劳动课时带回家的(那个时候每周安排劳动课),三五个学生嚷着要跟我去栽下。到了家,母亲说种在屋后山坡的那块菜地里吧。我想,这棵枇杷树是从山上移植来的,当时就因为我看这苗挺拔可爱,扔掉怪可惜的,所以就带回家来栽种了。我担心这是野生枇杷,也许不会结果,那就徒占菜地,太可惜了。正当我思考着该种哪儿才好,有位学生献计说:“老师,把它栽在门前吧,还可以当作护道的篱笆,不也是很好吗?”“对,对!”另几名学生也应和着,而且好处作用补充了许多。
于是,就这样决定把它栽下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枇杷树茁壮成长,果然挺拔伟岸,须仰视可见。后来,母亲又屡屡向我建议:“还是修枝整剪一下,枇杷结的果才多。”我谈了当时栽种的初衷,她也就未置可否。
这下可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果然应验。且不说,它结的果不多,而且还真是树大招风。这不,枇杷的枝干拦腰折断了。唉懊恼归懊恼,春节很快就过去了,我又要回学校去了。因此,对那棵枇杷树也就淡忘了。
春去春又来,又到了一年的春节,我接到了当年的学生来电,说是他们春节要来我家拜年。果然,他们三五个结伴而来了。小伙子、大姑娘带着青春的气息,在我的门前屋后闲逛着,他们快乐得像一群鸟儿叫个不听,最后他们聚集在这棵枇杷树下。这个说:“老师,这枇杷是我们当年栽下的吗?”那个说:“保准是的,不信就问问老师吧。”另一个又说:“当时的那棵枇杷树才这么小呀!”边说边比划着。还有一个感慨说道:“一晃十年了,老师您可真比得上一个园艺师了,没想到这枇杷修剪后长得多美呀!”
在学生们叽叽喳喳的谈论中,我才注意到这棵枇杷树。说实在,春节回家忙乎一阵子,谁还顾及上它?真没想到春去秋来,就长的如此姿态婆娑,秀色宜人。这时,我也走到了他们的中间去,站在枇杷树下,春风拂来,枇杷唰刷这下可真热闹了:由这棵枇杷树的过去引出了他们在学生时代的各种美好回忆,而今瞧见这棵枇杷树,又触发了他们对生活中各种美的独特而真实的感受。
是呀,一棵枇杷树,挺拔伟岸是一种美,虬枝盘旋又是另一种美。不同的审美观就会产生不同的审美价值的判断。看着枇杷树下的学生,我仿佛品尝到了枇杷的果子,是甜,还是酸?这些都不重要了。但它至少催促着我对自己职业工作的深思: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怎样来衡量一个人成才的标准呢?
由此,我想起了庄子中曾有这样一个故事:惠子告诉庄子,他家有一棵树很大很大,长得歪歪扭扭,枝条旁逸斜出,连木匠都觉得没有用。庄子说,这么大的树多有用啊。所有过往的人都可以在它下面乘凉、玩耍、睡觉,你为何一定要拿它做家具呢?
其后,我站在这棵枇杷树下,又思考着另一种发现。我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木尚且有如此快的变化,何况人乎?就以这棵枇杷树来说吧,我本来指望它挺拔伟岸,是护道的篱笆,但因为我对它修枝整剪的外来影响,致使其虬枝盘旋,则成了一道园中景。而我们的学生呢,他们这一生,肯定要接受这样或那样的环境和外力的作用,那他们的人生发展会是如何呢?
由此又使我想起了网络传得沸沸扬扬的温州原瓯海区委书记谢再兴,他犯下的杀情妇案,目前已被移送审查起诉了。为此,法制日报记者几经周转,找到了一位在台州师专曾教过谢再兴的老教授。当记者问起谢再兴在学校的表现时,老教授忽然激动了起来“不优秀,可能考上台州师专么?不优秀,可能毕业后留校么?不优秀,可能留校不久就被台州市组织部选中么?想当年,谢再兴那个班级曾被评为全国优秀班集体,去北京人民大会堂领过奖。” 过了一会儿,老教授才恢复了平静,语重心长地对法制日报记者说“现在网络上说谢再兴什么的都有。我倒觉得,最应该思考的,不应是谢再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是要思考,究竟是什么让一个原本很优秀的学生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任何一个人的蜕变都会有一个过程,只有找到了使他变坏的原因,才能避免以后再有其他‘谢再兴’出现。”
老教授的一番话,如果让我们再回过头来联系一下那棵枇杷树,那么我想,如果他们都能正确地选择自己个性的需要来谋求自我发展,那就是我作为一个老师的最大愿望了。
那站在枇杷树下,我也一直在追问:为什么树只能做家具?为什么孩子只有读书?那一棵枇杷树,就这样启迪着我的审美观,同时也引发了我对育人观的思考。
那年,是1986年,我初为人师。我在门前栽了一棵枇杷树,不想在1994年春节前的一场大雪将枇杷的枝干拦腰折断。这着实让我懊恼了一阵子。
我家背倚青山,在村子里居住可谓“高高在上”所以,这枇杷折断,感觉就不一样,它像掉了牙的老太婆,显得别扭极了。于是,我决定把它砍掉。但是,母亲却从旁制止道:“别忙,用锯来截,来年不就又可以抽枝发芽了吗?”
我想也是,就将这枇杷从批剥处截断。
说起这棵枇杷树,从栽培到生长还真有一段经历呢。
它是那年我在学校劳动课时带回家的(那个时候每周安排劳动课),三五个学生嚷着要跟我去栽下。到了家,母亲说种在屋后山坡的那块菜地里吧。我想,这棵枇杷树是从山上移植来的,当时就因为我看这苗挺拔可爱,扔掉怪可惜的,所以就带回家来栽种了。我担心这是野生枇杷,也许不会结果,那就徒占菜地,太可惜了。正当我思考着该种哪儿才好,有位学生献计说:“老师,把它栽在门前吧,还可以当作护道的篱笆,不也是很好吗?”“对,对!”另几名学生也应和着,而且好处作用补充了许多。
于是,就这样决定把它栽下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枇杷树茁壮成长,果然挺拔伟岸,须仰视可见。后来,母亲又屡屡向我建议:“还是修枝整剪一下,枇杷结的果才多。”我谈了当时栽种的初衷,她也就未置可否。
这下可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果然应验。且不说,它结的果不多,而且还真是树大招风。这不,枇杷的枝干拦腰折断了。唉懊恼归懊恼,春节很快就过去了,我又要回学校去了。因此,对那棵枇杷树也就淡忘了。
春去春又来,又到了一年的春节,我接到了当年的学生来电,说是他们春节要来我家拜年。果然,他们三五个结伴而来了。小伙子、大姑娘带着青春的气息,在我的门前屋后闲逛着,他们快乐得像一群鸟儿叫个不听,最后他们聚集在这棵枇杷树下。这个说:“老师,这枇杷是我们当年栽下的吗?”那个说:“保准是的,不信就问问老师吧。”另一个又说:“当时的那棵枇杷树才这么小呀!”边说边比划着。还有一个感慨说道:“一晃十年了,老师您可真比得上一个园艺师了,没想到这枇杷修剪后长得多美呀!”
在学生们叽叽喳喳的谈论中,我才注意到这棵枇杷树。说实在,春节回家忙乎一阵子,谁还顾及上它?真没想到春去秋来,就长的如此姿态婆娑,秀色宜人。这时,我也走到了他们的中间去,站在枇杷树下,春风拂来,枇杷唰刷这下可真热闹了:由这棵枇杷树的过去引出了他们在学生时代的各种美好回忆,而今瞧见这棵枇杷树,又触发了他们对生活中各种美的独特而真实的感受。
是呀,一棵枇杷树,挺拔伟岸是一种美,虬枝盘旋又是另一种美。不同的审美观就会产生不同的审美价值的判断。看着枇杷树下的学生,我仿佛品尝到了枇杷的果子,是甜,还是酸?这些都不重要了。但它至少催促着我对自己职业工作的深思: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怎样来衡量一个人成才的标准呢?
由此,我想起了庄子中曾有这样一个故事:惠子告诉庄子,他家有一棵树很大很大,长得歪歪扭扭,枝条旁逸斜出,连木匠都觉得没有用。庄子说,这么大的树多有用啊。所有过往的人都可以在它下面乘凉、玩耍、睡觉,你为何一定要拿它做家具呢?
其后,我站在这棵枇杷树下,又思考着另一种发现。我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木尚且有如此快的变化,何况人乎?就以这棵枇杷树来说吧,我本来指望它挺拔伟岸,是护道的篱笆,但因为我对它修枝整剪的外来影响,致使其虬枝盘旋,则成了一道园中景。而我们的学生呢,他们这一生,肯定要接受这样或那样的环境和外力的作用,那他们的人生发展会是如何呢?
由此又使我想起了网络传得沸沸扬扬的温州原瓯海区委书记谢再兴,他犯下的杀情妇案,目前已被移送审查起诉了。为此,法制日报记者几经周转,找到了一位在台州师专曾教过谢再兴的老教授。当记者问起谢再兴在学校的表现时,老教授忽然激动了起来“不优秀,可能考上台州师专么?不优秀,可能毕业后留校么?不优秀,可能留校不久就被台州市组织部选中么?想当年,谢再兴那个班级曾被评为全国优秀班集体,去北京人民大会堂领过奖。” 过了一会儿,老教授才恢复了平静,语重心长地对法制日报记者说“现在网络上说谢再兴什么的都有。我倒觉得,最应该思考的,不应是谢再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是要思考,究竟是什么让一个原本很优秀的学生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任何一个人的蜕变都会有一个过程,只有找到了使他变坏的原因,才能避免以后再有其他‘谢再兴’出现。”
老教授的一番话,如果让我们再回过头来联系一下那棵枇杷树,那么我想,如果他们都能正确地选择自己个性的需要来谋求自我发展,那就是我作为一个老师的最大愿望了。
那站在枇杷树下,我也一直在追问:为什么树只能做家具?为什么孩子只有读书?那一棵枇杷树,就这样启迪着我的审美观,同时也引发了我对育人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