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普济寺 (1/2)
燕子小说网 www.yanzitai.com,大明秘事之建文疑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不知不觉间,已至夜半时分,月明星稀间,乌鸦躲在浓云的后面,不时的吟唱出忧伤的歌曲,六七个鬼鬼祟祟的身影,气喘吁吁的来到了苏州吴县的普济寺前。
庄严的佛寺一片寂寥,鲜红的朱漆大门半开半掩,远处似乎有火光在飘动。
一切都像是刻意准备过似得,惠净一马当先,推门入寺,引导众人走入中庭。霎时间,数十片或明或暗的火光,如萤火虫般,一下聚集了上来。
溥洽主持携众弟子,早已在此等待多时了。
“陛下受苦了。”
溥洽和尚并不需要烛台,众人退散开来,他走上前去,准确庄重的跪在了朱允炆的面前。
朱允炆胸中千言万语,此刻却无法吐出一字,他摸了摸被月亮照的光亮的大脑袋,两行泪水,如同清泉一般喷涌而出。
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在慈祥威严的大佛前,在沁人心脾的檀香缭绕间,没人愿意打破现在这般悲凉的气氛。
凡事总有意外,
一个黑影突然从佛后窜出,没等众人反应过来,黑影也极为迅速的扑倒在朱允炆的面前。
北海他们刚想动手,溥洽却意外的起身,他默默的摇了摇头,平静的拦住了北海。
来不及擦干眼角的泪花,借着微弱的灯火,朱允炆着实吃了一惊,但他还是仔细的端详起了眼前这个满是风尘的中年男子。
眼熟,只是头发全白了,脸上的皱纹更深了。
收起了慌张,朱允炆渐渐的回忆起了与眼前这个男人上一次见面时的样子。
“黄,黄先生?你。。。。。。”
“陛下,罪臣有罪,罪臣误国!罪臣误国啊!京师陷落,子澄万死不足以赎如此的大罪啊!”
是黄子澄,建文帝身边最重要的谋臣,燕王眼中那颗最可恨的钉子,“清君侧”,黄子澄就是主要策划者之一。
“黄先生怎会在此?”
“罪臣原本遵照陛下的旨意在外募兵,后听闻李景隆这厮叛国投敌,京师陷落,罪臣悲痛欲绝,本想以死殉国,却被溥洽师傅派来的沙弥救下,而且把罪臣接到了此处,说有要是相商。我将信将疑的来到此处,如今却得以见到陛下,要说来,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呀!”
黄子澄泣不成声,却又侃侃而谈,滔滔不绝间,似乎有一肚子的衷肠需要向年轻的皇帝诉说。
“黄大人,莫激动,陛下这一路奔波而来,想必也是乏了,先让陛下用些饭食,有什么事,我们饭后在慢慢商量也不迟。”
动静有点大,溥洽显得很不安,他向惠净使了个眼色。
惠净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应声上前,提起了黄子澄,轻松的单手托举,把黄子澄抗在肩上,径直走出了大殿,溥洽则引领者朱允炆一行人,来到偏房用膳。
吃过饭后,朱允炆打发众人去休息,自己和溥洽,黄子澄二人来到了寺里一件隐秘的禅房内,秉烛夜谈起来。
三人围坐在清冷的禅房内,一阵冷风吹过,烛光摇曳,大家都沉默了,脑子里仿佛都是昨天的样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朱允炆不禁默念。
昨天在哪里?不应该在这幽暗的禅房,而是在那温暖豪华的文华殿内,那时候爷爷还在,朱允炆还是那个意气风发的皇太孙,黄子澄还是那个为了一展抱负而终日侃侃而谈的谋士,溥洽呢,朱允炆的主录僧,常伴皇太孙左右,事无大小,均能处理的妥妥当当。那时,三人谈笑风生;那时,大家都很年轻,大家都有期待,相信君臣一心,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创造一个光明崭新的伟大国家。
现实却是极为残酷的,稚嫩的天子在沉稳老辣的燕子面前显得那样的不堪一击,征战数载,机关算尽也都付诸东流。到头来,只剩下国破家亡。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三人也才几年没有聚首,但都感觉老了十岁。
长时间的陶醉于回忆之中无异于慢性自杀,此时的回忆只会阻拦朱允炆前进的道路,流干了泪,烧尽了蜡,大家终于不再沉默,重燃一只蜡烛,三人便开始谈起了眼前。
“师傅,我很好奇,你怎么会知道我一干人等逃进了神乐观中?”
朱允炆有许多疑惑,他需要溥洽师傅的解答。
“早年间,”
溥洽早知朱允炆会有此一问,便清了清嗓子,娓娓道来。
“我与栖霞山主持慧明法师的弟子洁安禅师一同在栖霞寺学佛,一日,我二人突然受到了太祖皇帝的秘密召见,”
“皇爷爷他老人家定是说自己时日无多,又说再他死后可能会有此劫难,为防止不测,把保护我的事情托付给了你们二人,对不对?”
溥洽才说了个开头,朱允炆意外的打断了他。
望着一脸惊讶的二人,朱允炆却显得很平静,自从湖上泛舟,与程济一番对谈之后,朱允炆对整件事已经有了大体的认识,他要的,只是别人的一点提示而已。
既然皇帝都知道了,做臣子的也不必多问,可溥洽还是想补充一些皇帝不知道的小细节。
“确实如此,前几日又听闻京师告急,贫僧早已心急如焚,派出众多临济宗门人混入京师周围打探消息,可这些人等均是有去无回,直到前日我参禅之时,发生了一件奇事,正当我入定之时,恍惚间瞧见佛祖旁一个身着九龙袈裟的年轻和尚朝我走来,那和尚马脸鹰鼻,脸上还点缀着深浅不一的麻点,煞是眼熟。”
不消多说,和尚是谁,大家心知肚明。
“和尚冲着我叫嚷着:快去京师神乐观!快去!快去!”
待贫僧睁开眼后,顿时有所开悟,便立即派了我临济宗中功夫最好,也最为忠心的僧侣前去解救陛下了。
“就是惠净?”
“正是此人,这个沙弥,武功人品都没的说,就是为人木纳,幸好他这次是不辱使命将陛下您成功救出,没有坏了大事。”
“我佛慈悲,阿弥陀佛。”
把这涉世未深的惠净和尚作为最后的“王牌”,溥洽和尚也算的上兵行险招了。
明白了一些,朱允炆似乎有了精神,
“原来如此。。。。。对了,师傅你说的那个洁庵法师,我记得,爷爷是不是封了他一个福建泉州开元寺主持之位?”
“难道说,爷爷的意思,让我去福建避祸不成?”
“太祖他老人家正有此意,福建一带山高林深,水网密布,贫僧昨日已经将消息传到了泉州开元寺,洁庵法师在福建经营数载,想必已经安排好了一切,陛下此番若能前去,必是万无一失。”
“福建。。。。先生,你怎么看?”
朱允炆听罢又习惯性的转脸,问向一直沉默不语的黄子澄。
他们俩,算的上是老搭档了。
虽然属于不太成功的那种。
信息量太大,近来饱经风霜,劳心劳力的黄大人显然一时无法全盘接受,一直处于神游的状态。
直到皇帝询问,黄子澄这才反应过来,
“微臣有罪,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陛下,但那李景隆更是该死。’’
这回,朱允炆却意外的对着久违的客套话显得很不耐烦,
“行了,行了,休要提那些没用的了,京师陷落,那李景隆有罪,先生有罪,我确实最大的罪,我是皇帝,事无大小,最后都取决于我而并非众人。我优柔寡断,不听忠言,错失良机,任用奸佞才导致了现在的局面。事到如今,相互推诿已经毫无意义了,为今之计,只消好好讨论未来该做如何计,以往之事,休要再提。”
黄子澄迅速收住了哭丧的老脸,惊讶的张大了他被痛苦熏得煞白的干裂嘴唇。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还是他认识的那个年轻幼稚的少年天子吗?
痛苦使人成长,可朱允炆为他的成长付出了世人难以想象的天价。
黄子澄被皇帝点亮了,瞬间年轻了五岁,他开始说出重点,
“陛下所言极是,微臣在近来四处奔波,也不是一无所获,海外募兵一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黄子澄的眼睛里放出光来。
“臣听闻,西域蒙古有一部族正强势崛起,其可汗名曰帖木儿,据说是个犹如成吉思汗一般的人物。”
“非但如此,此人对我朝也是十分忠心的,”
... -->>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不知不觉间,已至夜半时分,月明星稀间,乌鸦躲在浓云的后面,不时的吟唱出忧伤的歌曲,六七个鬼鬼祟祟的身影,气喘吁吁的来到了苏州吴县的普济寺前。
庄严的佛寺一片寂寥,鲜红的朱漆大门半开半掩,远处似乎有火光在飘动。
一切都像是刻意准备过似得,惠净一马当先,推门入寺,引导众人走入中庭。霎时间,数十片或明或暗的火光,如萤火虫般,一下聚集了上来。
溥洽主持携众弟子,早已在此等待多时了。
“陛下受苦了。”
溥洽和尚并不需要烛台,众人退散开来,他走上前去,准确庄重的跪在了朱允炆的面前。
朱允炆胸中千言万语,此刻却无法吐出一字,他摸了摸被月亮照的光亮的大脑袋,两行泪水,如同清泉一般喷涌而出。
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在慈祥威严的大佛前,在沁人心脾的檀香缭绕间,没人愿意打破现在这般悲凉的气氛。
凡事总有意外,
一个黑影突然从佛后窜出,没等众人反应过来,黑影也极为迅速的扑倒在朱允炆的面前。
北海他们刚想动手,溥洽却意外的起身,他默默的摇了摇头,平静的拦住了北海。
来不及擦干眼角的泪花,借着微弱的灯火,朱允炆着实吃了一惊,但他还是仔细的端详起了眼前这个满是风尘的中年男子。
眼熟,只是头发全白了,脸上的皱纹更深了。
收起了慌张,朱允炆渐渐的回忆起了与眼前这个男人上一次见面时的样子。
“黄,黄先生?你。。。。。。”
“陛下,罪臣有罪,罪臣误国!罪臣误国啊!京师陷落,子澄万死不足以赎如此的大罪啊!”
是黄子澄,建文帝身边最重要的谋臣,燕王眼中那颗最可恨的钉子,“清君侧”,黄子澄就是主要策划者之一。
“黄先生怎会在此?”
“罪臣原本遵照陛下的旨意在外募兵,后听闻李景隆这厮叛国投敌,京师陷落,罪臣悲痛欲绝,本想以死殉国,却被溥洽师傅派来的沙弥救下,而且把罪臣接到了此处,说有要是相商。我将信将疑的来到此处,如今却得以见到陛下,要说来,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呀!”
黄子澄泣不成声,却又侃侃而谈,滔滔不绝间,似乎有一肚子的衷肠需要向年轻的皇帝诉说。
“黄大人,莫激动,陛下这一路奔波而来,想必也是乏了,先让陛下用些饭食,有什么事,我们饭后在慢慢商量也不迟。”
动静有点大,溥洽显得很不安,他向惠净使了个眼色。
惠净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应声上前,提起了黄子澄,轻松的单手托举,把黄子澄抗在肩上,径直走出了大殿,溥洽则引领者朱允炆一行人,来到偏房用膳。
吃过饭后,朱允炆打发众人去休息,自己和溥洽,黄子澄二人来到了寺里一件隐秘的禅房内,秉烛夜谈起来。
三人围坐在清冷的禅房内,一阵冷风吹过,烛光摇曳,大家都沉默了,脑子里仿佛都是昨天的样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朱允炆不禁默念。
昨天在哪里?不应该在这幽暗的禅房,而是在那温暖豪华的文华殿内,那时候爷爷还在,朱允炆还是那个意气风发的皇太孙,黄子澄还是那个为了一展抱负而终日侃侃而谈的谋士,溥洽呢,朱允炆的主录僧,常伴皇太孙左右,事无大小,均能处理的妥妥当当。那时,三人谈笑风生;那时,大家都很年轻,大家都有期待,相信君臣一心,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创造一个光明崭新的伟大国家。
现实却是极为残酷的,稚嫩的天子在沉稳老辣的燕子面前显得那样的不堪一击,征战数载,机关算尽也都付诸东流。到头来,只剩下国破家亡。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三人也才几年没有聚首,但都感觉老了十岁。
长时间的陶醉于回忆之中无异于慢性自杀,此时的回忆只会阻拦朱允炆前进的道路,流干了泪,烧尽了蜡,大家终于不再沉默,重燃一只蜡烛,三人便开始谈起了眼前。
“师傅,我很好奇,你怎么会知道我一干人等逃进了神乐观中?”
朱允炆有许多疑惑,他需要溥洽师傅的解答。
“早年间,”
溥洽早知朱允炆会有此一问,便清了清嗓子,娓娓道来。
“我与栖霞山主持慧明法师的弟子洁安禅师一同在栖霞寺学佛,一日,我二人突然受到了太祖皇帝的秘密召见,”
“皇爷爷他老人家定是说自己时日无多,又说再他死后可能会有此劫难,为防止不测,把保护我的事情托付给了你们二人,对不对?”
溥洽才说了个开头,朱允炆意外的打断了他。
望着一脸惊讶的二人,朱允炆却显得很平静,自从湖上泛舟,与程济一番对谈之后,朱允炆对整件事已经有了大体的认识,他要的,只是别人的一点提示而已。
既然皇帝都知道了,做臣子的也不必多问,可溥洽还是想补充一些皇帝不知道的小细节。
“确实如此,前几日又听闻京师告急,贫僧早已心急如焚,派出众多临济宗门人混入京师周围打探消息,可这些人等均是有去无回,直到前日我参禅之时,发生了一件奇事,正当我入定之时,恍惚间瞧见佛祖旁一个身着九龙袈裟的年轻和尚朝我走来,那和尚马脸鹰鼻,脸上还点缀着深浅不一的麻点,煞是眼熟。”
不消多说,和尚是谁,大家心知肚明。
“和尚冲着我叫嚷着:快去京师神乐观!快去!快去!”
待贫僧睁开眼后,顿时有所开悟,便立即派了我临济宗中功夫最好,也最为忠心的僧侣前去解救陛下了。
“就是惠净?”
“正是此人,这个沙弥,武功人品都没的说,就是为人木纳,幸好他这次是不辱使命将陛下您成功救出,没有坏了大事。”
“我佛慈悲,阿弥陀佛。”
把这涉世未深的惠净和尚作为最后的“王牌”,溥洽和尚也算的上兵行险招了。
明白了一些,朱允炆似乎有了精神,
“原来如此。。。。。对了,师傅你说的那个洁庵法师,我记得,爷爷是不是封了他一个福建泉州开元寺主持之位?”
“难道说,爷爷的意思,让我去福建避祸不成?”
“太祖他老人家正有此意,福建一带山高林深,水网密布,贫僧昨日已经将消息传到了泉州开元寺,洁庵法师在福建经营数载,想必已经安排好了一切,陛下此番若能前去,必是万无一失。”
“福建。。。。先生,你怎么看?”
朱允炆听罢又习惯性的转脸,问向一直沉默不语的黄子澄。
他们俩,算的上是老搭档了。
虽然属于不太成功的那种。
信息量太大,近来饱经风霜,劳心劳力的黄大人显然一时无法全盘接受,一直处于神游的状态。
直到皇帝询问,黄子澄这才反应过来,
“微臣有罪,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陛下,但那李景隆更是该死。’’
这回,朱允炆却意外的对着久违的客套话显得很不耐烦,
“行了,行了,休要提那些没用的了,京师陷落,那李景隆有罪,先生有罪,我确实最大的罪,我是皇帝,事无大小,最后都取决于我而并非众人。我优柔寡断,不听忠言,错失良机,任用奸佞才导致了现在的局面。事到如今,相互推诿已经毫无意义了,为今之计,只消好好讨论未来该做如何计,以往之事,休要再提。”
黄子澄迅速收住了哭丧的老脸,惊讶的张大了他被痛苦熏得煞白的干裂嘴唇。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还是他认识的那个年轻幼稚的少年天子吗?
痛苦使人成长,可朱允炆为他的成长付出了世人难以想象的天价。
黄子澄被皇帝点亮了,瞬间年轻了五岁,他开始说出重点,
“陛下所言极是,微臣在近来四处奔波,也不是一无所获,海外募兵一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黄子澄的眼睛里放出光来。
“臣听闻,西域蒙古有一部族正强势崛起,其可汗名曰帖木儿,据说是个犹如成吉思汗一般的人物。”
“非但如此,此人对我朝也是十分忠心的,”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