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意想不到(一更) (2/2)
燕子小说网 www.yanzitai.com,执宰大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杨荣闻言有些不解地望向了他。
“大人,此去路途颠簸,为了稳妥起见下官想把它缝在衣服里。”李云天向杨荣一拱手,委婉地道。
“此举甚好。”杨荣了头,双目闪过一丝欣赏的神色,看来永乐帝果然没有选错人,李云天心思缜密,行事稳重。
就在这时,一名守在外面的内侍快步走了进来,凑在马云的耳旁低声了几句,马云的眉头顿时微微一蹙。
“怎么回事?”金幼孜感觉有有事发生,沉声问道。
“英国公刚才想见皇上,被杂家的手下挡了回去。”马云皱着眉头道。
“从今天起,以皇上身体不适为由禁止任何人见皇上。”杨荣的脸色变得严肃,沉吟了一下,迅速做出了决定,面无表情地向马云道,“一日三餐照旧。”
“大学士放心,杂家明白。”马云了头,按照惯例,如果君王在外驾崩,那么为了京城的稳定,一概秘不发丧。
李云天已经听出来了,杨荣和金幼孜、马云是在防备着英国公张辅。
按理张辅才是此次北征中跟永乐帝关系最近的人,就在昨天晚上永乐帝还把张辅招入御帐中寒暄。
不过,张辅的身份非常特殊,不仅他是靖难的功勋,后来因为征安南有功而荣封英国公,他爹张玉更是在靖难中为救永乐帝力战而死,追封为荣国公,赐谥忠显,故而深得永乐帝信赖,也因此与汉王关系密切。
所以现在杨荣和金幼孜、马云对张辅不得不防,要是张辅知道永乐帝驾崩,进而把消息传给汉王,那么后果不堪设想,恐怕不等北征大军回京,京城里就已经血流成河。
无论是李云天还是杨荣,都清楚隐瞒永乐帝驾崩的事情只是权宜之计,北征大军里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永乐帝,一旦永乐帝忽然之间不见众臣,那么大家肯定能预感到永乐帝出了不测,能伴驾出征的人又有几个会是傻子?
因此秘不发丧只能拖延几天,永乐帝驾崩的事情迟早会被人发现,这就需要李云天要赶在消息传到汉王和赵王耳中之前回到京城,把圣旨给太子,让太子登基。
相对太子,汉王的消息渠道更为灵通,山西都司和河北都司都养有专门传递消息的信鸽,只要李云天所携带的永乐帝驾崩的圣旨不到,那么太子就不能登基,而汉王则能从容地在京城发动一场政变,取太子而代之。
故而,除了李云天去京城送圣旨之外,另外还要想办法稳住汉王或者赵王,使得两人不致于在得知永乐帝驾崩的消息后对太子下手。
“两位大人,臣觉得可以效汉之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杨荣和金幼孜商量了半天也没有想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在一旁旁听了良久的李云天闻言,不由得开口插了一句。
“何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金幼孜觉得有些意外,转身看向了李云天。
“下官先行一步,两位大人届时可以再派人回京给太子传诏。”李云天冲着杨荣和金幼孜一躬身,沉声道。
“一明一暗,虚虚实实。”杨荣闻言顿时微微颔首,望向李云天的目光中充满了欣赏。
永乐帝驾崩的消息迟早瞒不住,不如过几天就向随行的大臣们挑明此事,然后派人大张旗鼓地回京传旨。
如此一来的话,京城里那些人的目光肯定就会集中在了第二波传旨的人身上,因为第二波传诏的人肯定带着永乐帝驾崩的圣旨,然后太子就能以此为依据登位。
但是换句话来,第二波传旨的人也可以给京城带去一份让汉王或者赵王登基的诏书,太子毕竟只是储君而已,还不是真正的帝王,永乐帝如果最后一刻想要废了太子,那么太子也只能乖乖地被废。
京城里的亲军都护府有二十二个亲卫,这些人虽然战斗力不如京卫,但是却忠于皇家,汉王和赵王很难拉拢他们,因此只能依靠驻扎在京城内外的那些京卫。
而在这种关键时刻,谁也无法保证京城的那些勋贵们会做何种选择,一些与汉王关系密切的勋贵肯定会追随汉王,等汉王登基后他们可就是从龙的功臣,日后肯定会受到更多的优待。
不过,京城里还有一些勋贵私下里与赵王有染,想要推举赵王一承大统,再加上那些忠于永乐帝的勋贵态度不明朗。
届时京城的局势完全就是一团乱麻,真要是打起了的话,鹿死谁手还很难。
可要是第二波进京的人带去的是让汉王或者赵王继位的诏书,那么事情就会简单很多,汉王或者赵王就站在了正统大义的地位,登基也就显得名正言顺,谁要是反对就是造反。
李云天之所以想出了这么一招,正是针对京城里波谲云诡的复杂形势,现在太子和汉王在京城的实力不相上下,在加上一旁虎视眈眈的赵王,真要是打起来的话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故而,永乐帝驾崩后送到京城的诏书,势必成为三方势力争夺的焦,而他也就能趁乱潜进京城,把遗诏交给太子,助太子登基。一
?”杨荣闻言有些不解地望向了他。
“大人,此去路途颠簸,为了稳妥起见下官想把它缝在衣服里。”李云天向杨荣一拱手,委婉地道。
“此举甚好。”杨荣了头,双目闪过一丝欣赏的神色,看来永乐帝果然没有选错人,李云天心思缜密,行事稳重。
就在这时,一名守在外面的内侍快步走了进来,凑在马云的耳旁低声了几句,马云的眉头顿时微微一蹙。
“怎么回事?”金幼孜感觉有有事发生,沉声问道。
“英国公刚才想见皇上,被杂家的手下挡了回去。”马云皱着眉头道。
“从今天起,以皇上身体不适为由禁止任何人见皇上。”杨荣的脸色变得严肃,沉吟了一下,迅速做出了决定,面无表情地向马云道,“一日三餐照旧。”
“大学士放心,杂家明白。”马云了头,按照惯例,如果君王在外驾崩,那么为了京城的稳定,一概秘不发丧。
李云天已经听出来了,杨荣和金幼孜、马云是在防备着英国公张辅。
按理张辅才是此次北征中跟永乐帝关系最近的人,就在昨天晚上永乐帝还把张辅招入御帐中寒暄。
不过,张辅的身份非常特殊,不仅他是靖难的功勋,后来因为征安南有功而荣封英国公,他爹张玉更是在靖难中为救永乐帝力战而死,追封为荣国公,赐谥忠显,故而深得永乐帝信赖,也因此与汉王关系密切。
所以现在杨荣和金幼孜、马云对张辅不得不防,要是张辅知道永乐帝驾崩,进而把消息传给汉王,那么后果不堪设想,恐怕不等北征大军回京,京城里就已经血流成河。
无论是李云天还是杨荣,都清楚隐瞒永乐帝驾崩的事情只是权宜之计,北征大军里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永乐帝,一旦永乐帝忽然之间不见众臣,那么大家肯定能预感到永乐帝出了不测,能伴驾出征的人又有几个会是傻子?
因此秘不发丧只能拖延几天,永乐帝驾崩的事情迟早会被人发现,这就需要李云天要赶在消息传到汉王和赵王耳中之前回到京城,把圣旨给太子,让太子登基。
相对太子,汉王的消息渠道更为灵通,山西都司和河北都司都养有专门传递消息的信鸽,只要李云天所携带的永乐帝驾崩的圣旨不到,那么太子就不能登基,而汉王则能从容地在京城发动一场政变,取太子而代之。
故而,除了李云天去京城送圣旨之外,另外还要想办法稳住汉王或者赵王,使得两人不致于在得知永乐帝驾崩的消息后对太子下手。
“两位大人,臣觉得可以效汉之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杨荣和金幼孜商量了半天也没有想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在一旁旁听了良久的李云天闻言,不由得开口插了一句。
“何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金幼孜觉得有些意外,转身看向了李云天。
“下官先行一步,两位大人届时可以再派人回京给太子传诏。”李云天冲着杨荣和金幼孜一躬身,沉声道。
“一明一暗,虚虚实实。”杨荣闻言顿时微微颔首,望向李云天的目光中充满了欣赏。
永乐帝驾崩的消息迟早瞒不住,不如过几天就向随行的大臣们挑明此事,然后派人大张旗鼓地回京传旨。
如此一来的话,京城里那些人的目光肯定就会集中在了第二波传旨的人身上,因为第二波传诏的人肯定带着永乐帝驾崩的圣旨,然后太子就能以此为依据登位。
但是换句话来,第二波传旨的人也可以给京城带去一份让汉王或者赵王登基的诏书,太子毕竟只是储君而已,还不是真正的帝王,永乐帝如果最后一刻想要废了太子,那么太子也只能乖乖地被废。
京城里的亲军都护府有二十二个亲卫,这些人虽然战斗力不如京卫,但是却忠于皇家,汉王和赵王很难拉拢他们,因此只能依靠驻扎在京城内外的那些京卫。
而在这种关键时刻,谁也无法保证京城的那些勋贵们会做何种选择,一些与汉王关系密切的勋贵肯定会追随汉王,等汉王登基后他们可就是从龙的功臣,日后肯定会受到更多的优待。
不过,京城里还有一些勋贵私下里与赵王有染,想要推举赵王一承大统,再加上那些忠于永乐帝的勋贵态度不明朗。
届时京城的局势完全就是一团乱麻,真要是打起了的话,鹿死谁手还很难。
可要是第二波进京的人带去的是让汉王或者赵王继位的诏书,那么事情就会简单很多,汉王或者赵王就站在了正统大义的地位,登基也就显得名正言顺,谁要是反对就是造反。
李云天之所以想出了这么一招,正是针对京城里波谲云诡的复杂形势,现在太子和汉王在京城的实力不相上下,在加上一旁虎视眈眈的赵王,真要是打起来的话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故而,永乐帝驾崩后送到京城的诏书,势必成为三方势力争夺的焦,而他也就能趁乱潜进京城,把遗诏交给太子,助太子登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