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小说网 www.yanzitai.com,二号首(第三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东涟的情况比较正常。吉戎菲主政东涟的时候,和原市长孟小波配合默契,市里政局稳定,经济稳步发展。东涟是全国组织人事工作改革的试点单位,吉戎菲当组织部长后,对这项试点工作抓得很紧。东涟的干部队伍,面貌一新。这给新任市委书记周伯林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周伯林本人具有丰畜的党政工作经验,他进入东涟后,几乎没有过渡期,立即将各项工作抓了起来。
东涟党建工作年的重点,和别处略有不同,最有特色的,还是组织人事制度的改革试点。东涟的这项改革,也是省委提出党建工作年的源头,赵德良自然非常重视,看得很仔细,走了很多个地方,又多留了一天。
次日吃过午饭,下午并没有安排,大家都以为,赵德良可能直接去雷江。不料,吃过午饭后,赵德良却对徐易江说,这次出来的时间也不短了,我们直接回省里。
当天晚上,唐小舟和徐易江通电话时,才知道此事,此时,赵德良等人,早已经回到了雍州。得知这一消息,唐小舟突然明白了很多事。难怪赵德良一再改变行程,原来,他根本就没打算去雷江。不去雷江,有两大原因,一是他今年已经去过一次,别的地方像沪源、闻州等地,一次都没有去,短时间内两次去雷江,就会显得太特别。此外,他对钟绍基有些不满,有意要冷一冷他。既然早就决定不去雷江,为什么当时不说明?只有一个原因,江育奇是他选的秘书长,刚刚上任,他要鼎力支持江育奇的工作。哪怕对江育奇某些安排不满,他也不能表露想明白这件事,唐小舟有点后怕。幸好自己做的小动作非常隐蔽,若是赵德良知道自己对江育奇做了些手脚,说不准会对自己产生不好的影响吧?看来,以后和江育奇打交道,真得万分小心。
唐小舟这次算是私事进京,原本没有打算惊动任何人。可王丽媛十分细心,知道他上次报了名,就记住了此事。前几天,王丽媛给他打电话,问他何时进京,如何安排。他说,因为是私事,就不麻烦驻京办了。可他下车后,王丽媛已经等在车站。
列车七点到达,九点考试,时间显得很紧。王丽媛直接将唐小舟送进考场,唐小舟甚至来不及更多准备,考试已经开始。
虽说只招四十多人,考试的却有几百人,分了好几个考场。书写的间隙,唐小舟抬头看了看,其实也不是想看什么,只不过习惯性地扫视了一下考场而已。不料,就是在他的目光转动时,感觉有个人向自己招了招手,他仔细一看,竟然是刘朔雯。唐小舟心中暗喜,如果能够和刘朔雯同学,那是再好不过了。
考试结束,唐小舟立即走近刘朔雯,问她中午有什么安排。刘朔雯说,中午能怎么安排?下午还要考试,我也懒得回去了,就在附近找个地方吃饭。唐小舟说,那跟我走吧。
王丽媛在外面等他,他们一起上了王丽媛的车,王丽媛早已经安排了。
其后的考试,也都是如此,考试前,王丽媛派车将他送达,考试一结束,又立即将他接走,除了和刘朔雯接触,和其他人,基本没有接触。和刘朔雯在一起自然会聊到武蒙。刘朔雯说,还没有最后定,最初说是去深圳,后来不知怎么回事,又变了,现在说是去另一个计划单列市,但也不知能不能定下来。不过,就算是定,也可能是年底,应该在明年的两会之前吧。
这话让唐小舟听出了点弦外之音。如果是去计划单列市,虽然是副省级,但是两会却会在今年内召开,只有省级以及全国两会,才在明年初召开。这是不是说,武蒙去的地方,将是省而不是市?考试结束,唐小舟没有在北京逗留,赵德良即将出访关洲,他要随行,因此赶回雍州做前期准备。
回到雍州的第二天,他主动去了江育奇的办公室。谈完工作,唐小舟站起来,说,秘书长,如果没什么别的事,我先回办公室了。
江育奇挥了挥手,说,唐主任,你等一下。
唐小舟站住了,说,秘书长,我能不能求你一件事?江育奇稍稍愣了一下,抬了一下眼皮,看他一眼,问,什么事?唐小舟说,请你别再叫我唐主任了,就叫我小唐,或者小舟,好不好?江育奇再看了他一眼,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抬起一只手,向下压了压,说,你坐下,我和你谈一谈工作分工方面的事。
唐小舟坐下来,说,分工方面的事,由秘书长安排,我服从组织安排。
江育奇说,关于工作分工,我和赵书记交换过意见。赵书记的意见,你还是以他这一块的工作为主,带一带小徐,让他尽快熟悉工作。
唐小舟原想说,这件事,赵书记已经和我谈过。再一想,江育奇本来就有点争风吃醋的感觉,自己这样说,他会不会有想法?临时改了口,说,好的。
江育奇说,我也在想,你现在不仅仅是赵书记的秘书,还是办公厅副主任,其他工作,恐怕还得分担一些。上次开会研究赵书记的行程时,我曾暗示过你,你在陵丘的时候,我打电话和你交换过意见。我的意思是,由你来分管常委办。
唐小舟有点吃惊,分管常委办?常委办是办公厅最重要的部门,直管综合处,是一个副厅级单位,常委办主任虽然不是办公厅副主任,却是厅班子成员。以前,常委办由秘书长余丹鸿亲自分管,现在,江育奇却让他唐小舟来分管,这显然不太妥当,他一个非班子成员的副厅级干部,怎么能分管班子成员?这是典型的次序错误。
当然,在中国,这种情况不是没有,而是很多。比如说公安厅,公安厅厅长,是政法委书记兼任,政法委书记是副部级,又是省委常委,比一般的副部级要高。而在行政方面,也有一个政府副省长分管政法。这个副省长怎么分管政法?走进政法单位,话都不敢多说。
江育奇想利用这件事,给他一点颜色?或者江育奇想让他陷入厅领导层的斗争之中,让他疲于应付?他很想拒绝这种安排,却又想,既然江育奇一定要这么干,肯定考虑过他会拒绝,也一定想好了他一旦拒绝,用什么手段对付他。唐小舟不得不反其道而行,既然你在前面等着我,我就不往前走,停在这里好了。他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看着江育奇。
江育奇说,因为你最近事多,厅里的工作,又不能等,我只好召开了一次班子会议,将分工的事讨论了一下。厅党组最后决定,由你分管两块,除了常委办之外,另外把信访办给你。我在考虑,把信访办给你,是否适合?你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工作,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信访工作又是那么敏感。可是,班子其他同志有这种考虑,我当时也不好怎么替你说话。现在,我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如果你觉得信访工作有一定难度,我再做一做班子的工作,希望大家再考虑一下,重新分工。
唐小舟明白了,让他分管信访工作,恰恰是江育奇挑起事端的结果。
他甚至设想,江育奇主持班子会议,议题非常明确,讨论厅领导的分工。之所以要讨论分工,除了需要给唐小舟重新安排之外,江育奇也需要分工。而分工问题由班子管,唐小舟虽为厅领导,却不是班子成员,对此,他是没有表决权的。班子会上,只要江育奇说,让小舟负责常委办,立即就会引起很多老领导的不满。
这完全可以想象,唐小舟有多少资历?到办公厅才三年多时间,此前甚至连科级都不是,现在不仅升上了副厅级,还分管常委办,实际权力,接近于正厅级的副秘书长,甚至有排在第二的感觉。如果将唐小舟排在最后一名,厅领导们出于对赵德良尊重,可能不会有任何表示。一旦唐小舟有超越他们之嫌,实际已经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们也会想,这事,可能是赵德良安排的,至少也是赵德良向江育奇暗示的。既然是赵德良的意见,自己一定不能正面反对。
所以,江育奇的提议,一致通过了。接下来,江育奇说,大家都发表一下意见,小舟同志,到底是只分管常委办,还是再给他压点担子?就算他不说,大家一定会想到要找个什么办法整一整唐小舟,现在,江育奇既然有了这个话,自然就会有人提出一个新的建议,再给他压点担子吧,让他再分管一个部门。江育奇若是问,大家看哪个部门比较适合他?一定会有人说,信访办。
这不是要给唐小舟压担子,而是要唐小舟出洋相。一个不到四十岁的人,不说是否搞过信访工作,就是接触都少,他懂什么信访政策和策略?信访办主任如果暗中给他一点难题,他就会顾此失彼,甚至会一错再错。如果出了大错,就算赵德良想保他,也一定保不住。
坐在那里,唐小舟有一种背心发凉的感觉。他又不能说,自己不能干这个工作。他相信,江育奇说再开一次班子会之类的话,只不过托词,甚至是挖好陷阱等着他往下跳。如果再开一次班子会,江育奇开宗明义,唐小舟不想分管信访办,所以,我们再研究一下,给他换一换。这会出现什么结果?肉已经让你吃了,骨头你却不要,就算其他人口里不说,心里一定恼恨着。当然,唐小舟也可以表面认同,背后去找赵德良,希望赵德良出面改变这一分工。若真是如此,以后在办公厅,唐小舟肯定就成了孤家寡人,不会有任何人替他说话了。
这就叫请君入瓮,他不接受都不行。此刻,他惟一能说的只是,我服从组织安排。不过,无论是常委办还是信访办的工作,我都不熟悉,以后我会经常向秘书长请示汇报,请秘书长一定要多教教我。
江育奇说,小舟,你真谦虚。你放心吧,这是我的工作,我责无旁贷。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坐在持子上,唐小舟有点犯愣,脑子空空的,似乎有很多东西在翻滚,又似乎什么都没有。有敲门声响起,他说了声请进,并且立即拿过一份文件,煞有介事地看。
门被推开了,一个年轻女性说,唐主任,我来给你送文件。
唐小舟抬头看了她一眼,略有点吃惊,听声音非常甜关,还以为是个十八九岁的青葱丫头,看到的人,却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性,圆脸盘,短发,与刚才那个声音根本对不上。不仅是这种错位令唐小舟懊恼,更令他懊恼的是,他竟然没认出她是谁。没有认出并非不认识,而是自己的脑子处于短路状态,一时没有将她的形象和某个熟悉的人联系起来。他机械地说了声你好,又多此一举地问什么事。
女公务员将一份文件递呈到他的办公桌上,说,我来给你送文件,请唐主任签收。
唐小舟这时才想起,她是厅办公室的,厅里举办一些集体性活动或者平常的公文来往中,他们见过,只是他没记住她的名字。他觉得不说句话不好,便问,没有急件吧。女公务员说,只有这份会议纪要是刚发下来的。
女公务员离开后,唐小舟拿过那份纪要看起来。原来,厅领导层的分工,以会议纪要的方式发了下来,这就算是正式宣布了。唐小舟暗想,这个会,几天前就开了,纪要却没有发。而现在,因为江育奇找自己谈过话,转过身,纪要发了下来,时机显然是挑选过的,江育奇还真拿唐小舟当回事。
正想着,桌上的电话响了。他原以为是赵德良或者徐易江来的电话。自己刚进这间办公室呢,知道这个电话的人,应该不多吧。接起一听,竟然是常委办主任洛新光。洛主任说,唐主任,现在有时间吗?我来向你汇报一下工作。语气显得十分恭敬。
唐小舟说,洛主任,千万别。应该是我去拜访你。我现在就去你的办公室。说完,也不等洛新光的反应,立即挂了电话,拿起笔记本,准备离开办公室,想想不对,又返回来,打开柜子,拿了一条极品江南香烟,用报纸包了,夹在腋下,去洛新光的办公室。
中国的官场结构非常复杂,不身在其中,你根本无法搞清廷。许多时候,就算你身在其中,也一样无法理顺。比如省委办公厅,理论上,只是一个厅级单位,可办公厅主任由省委秘书长兼任,高配了。一个高配单位里,一定会有很多同样是高配的机构,比如常委办,理论上,属于办公厅的二级处室办,原本应该是处级,最多也就是副厅级。可常委办的工作职能是负责省委常委会议、办公会议、专题会议会务、记录、撰写纪要和议事事项通知等:安排省委领导的公务活动,编写省委大事记:负责办理省委领导交办的事项,包括部分文稿撰写、校核工作:承担或参与撰写中央领导来省视察的汇报材料:负责省委领导秘书的学习和管理工作。如此重要的部门,配备一把手的时候,自然异常重视。于是,常委办主任一职,千奇百怪。有些省,由办公厅主任兼任常委办主任,也有些省,由秘书长亲自分管常委办,还有的省,常委办主任是高配,正厅级。江南省的常委办,一直由秘书长分管,因此,常委办主任一职,也一直是副厅,但这个副厅和别的副厅全然不同,是厅党组成员。
唐小舟听到一种说法,洛新光被任命为常委办主任的时候,虽为副厅级,却又进了班子,最初有打算,很快解决他的正厅。然而,官场上的事,时过必然境迁。让洛新光担任常委办主任,是前任省委书记哀百鸣定下来的。前任秘书长余丹鸿,无法阻止洛新光担任常委办主任,无法阻止他进入办公厅班子,却一直在努力阻止他升正厅。洛新光的事,就这么施了下来。
现在,江育奇担任秘书长,对洛新光态度如何,难以评判,从他自己不分管常委办,却让唐小舟分管这一点来看,假以时日,他恐怕会将洛新光调走。不管江育奇对洛新光的态度如何,唐小舟无疑是坐到了火山口上。
唐小舟是办公厅副主任,原则上属于厅领导层,分管一个二级部门,是组织结构决定的。可他分管的这个部门,其负责人和自己同为副厅级,却是厅党组成员,进了班子,实际又是自己的领导,这就是一个怪圈。显然,江育奇弄出这么个怪圈,并不仅仅是要让他去钻,同时也要让洛新光去钻。
纪要刚刚下发,洛新光就打来电话,说是要来汇报工作。洛新光的低姿态,很难说不是一种试探。唐小舟如果不仔细应对,甚至受之泰然,就可能出大麻烦。
综合一处是常委办分管的部门,唐小舟进入办公厅,洛新光一直是他的上级领导,并且是直管领导,彼此打过不少交道,虽然没有很深的交情,表面上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加上唐小舟对于常委办的相关工作还算熟悉,所谓汇报,根本谈不上,只是新的职务定位之后,一次例行的接触。
唐小舟突然想,自己和洛新光之间,一定不能出问题,否则就玩不下去了。不出问题,就需要彼此之间的私下接触。唐小舟进去之后,立即将那条烟扔给洛新光。洛新光自然要客气一番,说,唐主任,你这是什么意思?唐小舟说,我不抽烟,放在我那里是浪费,物尽其用嘛。洛新光倒也不客气,笑纳了。唐小舟又说,中午一起吃个饭?洛新光说,唐主任新官上任,这个饭一定要吃。不过,中午恐怕不行,已经安排了。唐小舟暗想,这是明显的推脱,如果洛新光也有同样的意思,一定会推掉别的事。看来,此事还得从长计。
离开洛新光的办公室,唐小舟就想,信访办恐怕也得主动去拜会一下。
信访部门是一个极其特殊的部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在省委,叫信访办,在政府,叫信访局。局本部既不在省委也不在省政府,而是另找了一个地方。同时,又在省委和省政府设有办公地点,以便随时应对这两个重要机构出现的群访事件。这个部门的工作难做,还因为有两个婆婆,省委办公厅管着他们,省政府办公厅也管着他们。
下午,唐小舟先给信访办主任孙志华打了个电话,然后驱车去信访办。
孙志华已经五十六岁,副厅级。在这个年纪,升上正厅的可能还有,想再往上升,可能性已经没有了。孙志华在副主任职位上干了十年,又在主任职位上干了八年。在信访工作这个领域,没有出大事,就是最大的政绩。无论哪一任哪一位首长,对孙志华的工作,都予以高度肯定,可他的职位,就是提不起来。提不起来,有个非常大的原因,难以找到替换他的人。一个人当官,当到无法替换的程度,也是一个大悲剧。据说,省里为了肯定孙志华的政绩,正准备解决他的巡视员待遇。
孙志华自然清廷,自己这一辈子,大概是要在这一职位上干到退休了。一般做到厅级干部的,都有些年龄,头发大多已经花白,为了显示自己还年轻,几乎所有的领导人,都会染发。孙志华的头发没染,已经全白了,看上去,就一干瘦的老头。
唐小舟到达孙志华的办公室,孙志华主动过来和他握手,算不上热情,但也并不冷漠。唐小舟能够理解,孙志华当副厅级干部的时候,唐小舟还什么都不是,现在,大家都成了副厅级干部,唐小舟还要分管他,这种尴尬,用语言是很表述的。
孙志华自然会称他唐主任,唐小舟又得一番解释,希望称呼自己名字。他很诚恳地说,自己只是小字辈,什么都不熟,还希望孙主任以后多多指点。说话的同时,往他的桌上扔了一条烟。孙志华倒也没有假意推脱,只是看了一眼,说,我都已经老朽了,未来是你们这些后生晚辈的,应该我向你多学习才是。
唐小舟明显从他的话里听到了情绪,却又无可奈何。洛新光和孙志华,是摆在他面前的两大打子,如果能够将这两大打子拔掉,他未来的路,才有走稳的可能。若是拔不掉这两大打子,他的麻烦就大了。但怎么拔这两颗钉子?实际上,他的面前,仅仅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搞统一阵线,让这两个人成为自己的同盟。这两件事,确实是太有难度了,可除此之外,他再无路可走。时间过得很快,唐小舟还没把这两件事理出头绪,赵德良出访的时间到了。
近年来,公费旅游,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非议。另一方面,不仅国家层面需要外交,省级层面,同样需要。随着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入,省级外交越来越频繁。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很多政府官员,借着考察学习之名,行公费旅游之实。唐小舟跟在赵德良身边三年多时间,随同赵德良出访的机会还挺多的,分别去过日本、新加坡、澳洲以及欧洲等地。唐小舟发现,赵德良每次出访,虽然带有经济交往等方面的任务,同时,他也夹带了一件私人事务,那就是考察研究各国的公务员制度。
赵德良之所以致力于公务员制度研究,显然因为他觉得中国现行的公务员制度是存在问题的。
过去的旧中国,一律将公务员称为官,而新中国成立后,给了公务员一个全新的名称,叫干部。在新中国创立者心目中,公务员只有工作职责的区别,而没有地位的差别,至少在干部这个层面,是完全平等的。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差别永远是存在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决策和执行。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且不说工作效率会受到影响,工作程序也会完全混乱。目前,中国的政治体制存在的最大问题,恰恰是决策官和执行官为一体,相互交叉甚至彼此争权。
新中国成立之初,将干部划分二十四个行政级别,最低的是行政二十四级,最高的是行政一级。这种行政分级制度,实际已经向西方的公务员制度靠拢,与中国传统的九品制相比,已经进步。改革开放以后,进行了工资改革,而新的工资改革方案,并没有与行政二十四级挂钩,二十四级制也就终止了。仍然存在的,是此前与二十四级制并行的五级行政制,也就是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处级和科级。每一级,又分为两级,实际是十级,再加上不属于行政级别的股级。
这种分级,显然存在很大问题。第一大问题,决策官和执行官混为一谈,没有区别。第二大问题,越往上,级别的跨度越大,升级的难度也越大,最后形成了一人一级的局面,而这所谓的一人一级,又不是公务员体系的制度性规定,变成了一种人为的东西。权力结构的随意性,导致了决策和执行的随意性。
此外,还有一个大问题,是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就没有解决也从未提上解决日程的,那就是,只有少数人能够沿着权力的金字塔往上爬,绝大多数人,都在这种爬行中止步了,甚至一直停留在最低端。一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人,尤其是一些并不善于行政事务,却在业务方面十分出色的人,缺乏升迁通道,他们要么丢弃自己最在行的业务工作,转向自己并不熟悉的行政工作,更多的人,只是停留在低级别上面,个人利益受到巨大影响,从而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多劳多得原则。
纪律部队在后来的改革中先行一步,一些基层警员,因为他们的年限以及实绩等,也可以升上较高警阶。部队也是如此,技术兵种可以单列于军街之外。但这种改革,显然还不彻底,警街制中,警街实际成了官街的另一种表达,一个技术派警员,即使你能干出再大的成就,也不可能升上警监。政府机关公务员就更是如此了,你就算干一辈子,如果不能升上副科级,你仍然只是一个普通科员,薪酬待遇,跟不上来。后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出台了一种补充制度,也就是科员制,在科级干部中,可以有副主任科员和主任科员。在处级干部中,有副调研员和调研员。在厅级干部中,有副巡视员和巡视员。表面上看,这种设置,是为了解决某些非政务员的升职通道,但实际上,这个升职通道,是行政职务通道的一种补充,并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这种非政务员体系的每一种级别,都是相对独立的,根本不可能从一个级别升上另一个级别。除非你借助行政级别完成这种升迁。比如你升上副主任科员,几乎没有可能由副主任科员升上主任科员,一定得由副主任科员,升上副科长,再由副科长,到达主任科员。如此一来,这一套体系,便不再是事务员体系,而是政务员体系的辅助体系。
中国人早已经了解权力结构的本质,是由决策者和执行者组织。在古时候,所有的决策者,都是行政主官,称为官,隶属于行政主官的,自然就是执行者,则称为吏。官,由中央政府任命,而吏,则是行政主官聘任或者任命。过去的行政机构比较简捷,一个县令,下属只不过几个部门,选择吏员,相对不那么复杂,一个府台,稍稍复杂一点,但属下几个关键部门,也都由中央政府任命,府台所能控制的,也就是政府本部的吏员。所以,由官选吏,操作起来,比较容易,但也有弱点,很容易出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新官上任,所有一切行政人员,全部换新,两届政府之间,便出现了断裂。
很多西方国家,也有官和吏的区别。比如日本,就有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区别。政务官,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官,也就是决策者。事务官,相当于吏,是执行者。日本的事务官,可以担任的最高级别是行政副职,只有政务官,才能担任正职。香港也有政务官和事务员的区别,但香港的政务官和事务官,和日本还有不同。香港的这种区别,来源于英国。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政务官和事务官定义的国家。英国的定义,理论上和中国的官吏制是一致的,政务官,是决策制定者,事务官,是决策执行者。因此,政务官往往是议员等。事务官则是政府官员和雇员。这样区分,在英关国家,行得通。但在中国,却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中国的人大,是决策机构,类似于国外的国会,如果将人大划入政务官,似乎说得通。但中国还存在一个党委,党委的主要职能,是决策,两种决策之间,怎样处分?如果说,党口的官员属于政务员,那么,党口还有些执行部门,是否就应该把这些部门划归政口?即使是政口,恐怕也不完全是执行,在怎么做方面,同样需要决策。这样分法,显然不如日本科学。
此前,赵德良已经考察过英国和日本的公务员制度,这次去关国,他很希望深入地考察一下关国的公务员制度。
关国公务员主要分两种,一种是高级公务员,一种是普通公务员。高级公务员,基本相当于政务官,普通公务员,则相当于事务官。
关国的各级政府首脑,均由竞选产生,这部分人员,并不在高级公务员序列,任何人,只要够竞选条件,均可以参选某一级行政首脑。某个部长的级别待遇,远远高于一个县长或者市长。他如果不想当部长而想当县长,任何人都无权任命,必须参加竞选。但在行政主官之外,一些部门首长,比如国务卿,各部的部长等,则由政府首脑任命。他们,就属于高级公务员。关国的高级公务员,分为五个级别,如果用中国的级别套用的话,高I级相当于省部级,高日级相当于地厅级,高III级相当于处级,高IV级相当于科级,高V级就只能相当于股级了。美国的这五级官员,并不属于终身制,官员并不带着级别走,而是级别和职位配套。也就是说,关国总统任命你为国务卿,或者某部的部长,你就是高I级。如果你先当某部的部长,后来又被总统任命为驻某国的大使。外交机构属于国务院的二级机构,隶属于国务卿,国务卿也只是高I级,大使就只能是高II级,你原来的部长级带不走,只能就任高II级。在中国,这无疑属于降级使用,但在关国,都属于高级公务员,不存在降不降级的问题,仅仅只是工作岗位的不同。
除此之外,美国各级政府部门,还有大量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属于普通公务员,也就相当于日本的事务官。普通公务员分为十五个等级,每级又分十档。关国的普通公务员,有一百五十个升职平台。这些升职平台,最直接的体现,是工资,当然,也包括相应的吏级职务。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关国的公务员序列中,铁打的营盘是这些普通公务员,无论政府首脑怎么换,这些人,还是在为政府部门工作。除非发生极其特殊的情况,这类公务员可以说捧上了铁饭碗。当然,与此相对应的是,他们的收入水平也会低于全国平均工资。
美国公务员工资,是基本国定相对弹性的,所谓基本国定,是多年来,其工资均保持在相当稳定的标准之内,相对弹性,是指随着通货膨胀等,公务员的工资,差不多每年都会有微调,调整幅度,以通货膨胀指数为准。
关国公务员工资有三大参考标准,一是人均GDP,二是全国平均工资,三是全国最低保障工资。关国的人均工资,一般保持在人均GDP的百分之八十九,低保标准大致是人均GDP的百分之三十二。高级公务员的薪酬,会高于人均GDP,比如总统工资,高出八点四倍,副总统,高出四点七倍,最高级别的部长,高出四倍,州长高出二点六倍,县长高出一点七倍。而普通公务员,会低于人均GDP,大多数甚至低于全国人均工资。
唐小舟暗想,赵德良下一步,会不会在江南省推行公务员制度改革?如果要改,他将会选择哪个方向?是关国式的分级制度,还是日本式的政务官和事务官分列制度?如果让他评判的话,他认为,在公务员管理制度方面,日本的比关国的更为先进。而无论是关国的还是日本的,都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影子在关国五天,接着又去加拿大,也是五天。除了赵德良考察人家的公务员制度,唐小舟对此亦充满兴趣,认真倾听,仔细琢磨之外,其他事务,他都不太放在心上。整个这段时间,他思考最多的,还是怎么处理同洛新光以及孙志华的关系。
在美国和加拿大,唐小舟分别买了不少札品,其中既有带给一处的同事以及办公厅领导的,更有特别为这两个人准备的。唐小舟甚至想过,是否给两人各送一块高级手表。转而再想,这事不能干,几百关元的手表,拿不出手,人家也戴不出门。若是几千关元的名表,用人民币来换算,就是好几万元。且不考虑他们是否接受的问题,假若他们想趁机做点什么,只要把这表往上一交,唐小舟就难以说清。
>
东涟的情况比较正常。吉戎菲主政东涟的时候,和原市长孟小波配合默契,市里政局稳定,经济稳步发展。东涟是全国组织人事工作改革的试点单位,吉戎菲当组织部长后,对这项试点工作抓得很紧。东涟的干部队伍,面貌一新。这给新任市委书记周伯林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周伯林本人具有丰畜的党政工作经验,他进入东涟后,几乎没有过渡期,立即将各项工作抓了起来。
东涟党建工作年的重点,和别处略有不同,最有特色的,还是组织人事制度的改革试点。东涟的这项改革,也是省委提出党建工作年的源头,赵德良自然非常重视,看得很仔细,走了很多个地方,又多留了一天。
次日吃过午饭,下午并没有安排,大家都以为,赵德良可能直接去雷江。不料,吃过午饭后,赵德良却对徐易江说,这次出来的时间也不短了,我们直接回省里。
当天晚上,唐小舟和徐易江通电话时,才知道此事,此时,赵德良等人,早已经回到了雍州。得知这一消息,唐小舟突然明白了很多事。难怪赵德良一再改变行程,原来,他根本就没打算去雷江。不去雷江,有两大原因,一是他今年已经去过一次,别的地方像沪源、闻州等地,一次都没有去,短时间内两次去雷江,就会显得太特别。此外,他对钟绍基有些不满,有意要冷一冷他。既然早就决定不去雷江,为什么当时不说明?只有一个原因,江育奇是他选的秘书长,刚刚上任,他要鼎力支持江育奇的工作。哪怕对江育奇某些安排不满,他也不能表露想明白这件事,唐小舟有点后怕。幸好自己做的小动作非常隐蔽,若是赵德良知道自己对江育奇做了些手脚,说不准会对自己产生不好的影响吧?看来,以后和江育奇打交道,真得万分小心。
唐小舟这次算是私事进京,原本没有打算惊动任何人。可王丽媛十分细心,知道他上次报了名,就记住了此事。前几天,王丽媛给他打电话,问他何时进京,如何安排。他说,因为是私事,就不麻烦驻京办了。可他下车后,王丽媛已经等在车站。
列车七点到达,九点考试,时间显得很紧。王丽媛直接将唐小舟送进考场,唐小舟甚至来不及更多准备,考试已经开始。
虽说只招四十多人,考试的却有几百人,分了好几个考场。书写的间隙,唐小舟抬头看了看,其实也不是想看什么,只不过习惯性地扫视了一下考场而已。不料,就是在他的目光转动时,感觉有个人向自己招了招手,他仔细一看,竟然是刘朔雯。唐小舟心中暗喜,如果能够和刘朔雯同学,那是再好不过了。
考试结束,唐小舟立即走近刘朔雯,问她中午有什么安排。刘朔雯说,中午能怎么安排?下午还要考试,我也懒得回去了,就在附近找个地方吃饭。唐小舟说,那跟我走吧。
王丽媛在外面等他,他们一起上了王丽媛的车,王丽媛早已经安排了。
其后的考试,也都是如此,考试前,王丽媛派车将他送达,考试一结束,又立即将他接走,除了和刘朔雯接触,和其他人,基本没有接触。和刘朔雯在一起自然会聊到武蒙。刘朔雯说,还没有最后定,最初说是去深圳,后来不知怎么回事,又变了,现在说是去另一个计划单列市,但也不知能不能定下来。不过,就算是定,也可能是年底,应该在明年的两会之前吧。
这话让唐小舟听出了点弦外之音。如果是去计划单列市,虽然是副省级,但是两会却会在今年内召开,只有省级以及全国两会,才在明年初召开。这是不是说,武蒙去的地方,将是省而不是市?考试结束,唐小舟没有在北京逗留,赵德良即将出访关洲,他要随行,因此赶回雍州做前期准备。
回到雍州的第二天,他主动去了江育奇的办公室。谈完工作,唐小舟站起来,说,秘书长,如果没什么别的事,我先回办公室了。
江育奇挥了挥手,说,唐主任,你等一下。
唐小舟站住了,说,秘书长,我能不能求你一件事?江育奇稍稍愣了一下,抬了一下眼皮,看他一眼,问,什么事?唐小舟说,请你别再叫我唐主任了,就叫我小唐,或者小舟,好不好?江育奇再看了他一眼,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抬起一只手,向下压了压,说,你坐下,我和你谈一谈工作分工方面的事。
唐小舟坐下来,说,分工方面的事,由秘书长安排,我服从组织安排。
江育奇说,关于工作分工,我和赵书记交换过意见。赵书记的意见,你还是以他这一块的工作为主,带一带小徐,让他尽快熟悉工作。
唐小舟原想说,这件事,赵书记已经和我谈过。再一想,江育奇本来就有点争风吃醋的感觉,自己这样说,他会不会有想法?临时改了口,说,好的。
江育奇说,我也在想,你现在不仅仅是赵书记的秘书,还是办公厅副主任,其他工作,恐怕还得分担一些。上次开会研究赵书记的行程时,我曾暗示过你,你在陵丘的时候,我打电话和你交换过意见。我的意思是,由你来分管常委办。
唐小舟有点吃惊,分管常委办?常委办是办公厅最重要的部门,直管综合处,是一个副厅级单位,常委办主任虽然不是办公厅副主任,却是厅班子成员。以前,常委办由秘书长余丹鸿亲自分管,现在,江育奇却让他唐小舟来分管,这显然不太妥当,他一个非班子成员的副厅级干部,怎么能分管班子成员?这是典型的次序错误。
当然,在中国,这种情况不是没有,而是很多。比如说公安厅,公安厅厅长,是政法委书记兼任,政法委书记是副部级,又是省委常委,比一般的副部级要高。而在行政方面,也有一个政府副省长分管政法。这个副省长怎么分管政法?走进政法单位,话都不敢多说。
江育奇想利用这件事,给他一点颜色?或者江育奇想让他陷入厅领导层的斗争之中,让他疲于应付?他很想拒绝这种安排,却又想,既然江育奇一定要这么干,肯定考虑过他会拒绝,也一定想好了他一旦拒绝,用什么手段对付他。唐小舟不得不反其道而行,既然你在前面等着我,我就不往前走,停在这里好了。他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看着江育奇。
江育奇说,因为你最近事多,厅里的工作,又不能等,我只好召开了一次班子会议,将分工的事讨论了一下。厅党组最后决定,由你分管两块,除了常委办之外,另外把信访办给你。我在考虑,把信访办给你,是否适合?你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工作,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信访工作又是那么敏感。可是,班子其他同志有这种考虑,我当时也不好怎么替你说话。现在,我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如果你觉得信访工作有一定难度,我再做一做班子的工作,希望大家再考虑一下,重新分工。
唐小舟明白了,让他分管信访工作,恰恰是江育奇挑起事端的结果。
他甚至设想,江育奇主持班子会议,议题非常明确,讨论厅领导的分工。之所以要讨论分工,除了需要给唐小舟重新安排之外,江育奇也需要分工。而分工问题由班子管,唐小舟虽为厅领导,却不是班子成员,对此,他是没有表决权的。班子会上,只要江育奇说,让小舟负责常委办,立即就会引起很多老领导的不满。
这完全可以想象,唐小舟有多少资历?到办公厅才三年多时间,此前甚至连科级都不是,现在不仅升上了副厅级,还分管常委办,实际权力,接近于正厅级的副秘书长,甚至有排在第二的感觉。如果将唐小舟排在最后一名,厅领导们出于对赵德良尊重,可能不会有任何表示。一旦唐小舟有超越他们之嫌,实际已经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们也会想,这事,可能是赵德良安排的,至少也是赵德良向江育奇暗示的。既然是赵德良的意见,自己一定不能正面反对。
所以,江育奇的提议,一致通过了。接下来,江育奇说,大家都发表一下意见,小舟同志,到底是只分管常委办,还是再给他压点担子?就算他不说,大家一定会想到要找个什么办法整一整唐小舟,现在,江育奇既然有了这个话,自然就会有人提出一个新的建议,再给他压点担子吧,让他再分管一个部门。江育奇若是问,大家看哪个部门比较适合他?一定会有人说,信访办。
这不是要给唐小舟压担子,而是要唐小舟出洋相。一个不到四十岁的人,不说是否搞过信访工作,就是接触都少,他懂什么信访政策和策略?信访办主任如果暗中给他一点难题,他就会顾此失彼,甚至会一错再错。如果出了大错,就算赵德良想保他,也一定保不住。
坐在那里,唐小舟有一种背心发凉的感觉。他又不能说,自己不能干这个工作。他相信,江育奇说再开一次班子会之类的话,只不过托词,甚至是挖好陷阱等着他往下跳。如果再开一次班子会,江育奇开宗明义,唐小舟不想分管信访办,所以,我们再研究一下,给他换一换。这会出现什么结果?肉已经让你吃了,骨头你却不要,就算其他人口里不说,心里一定恼恨着。当然,唐小舟也可以表面认同,背后去找赵德良,希望赵德良出面改变这一分工。若真是如此,以后在办公厅,唐小舟肯定就成了孤家寡人,不会有任何人替他说话了。
这就叫请君入瓮,他不接受都不行。此刻,他惟一能说的只是,我服从组织安排。不过,无论是常委办还是信访办的工作,我都不熟悉,以后我会经常向秘书长请示汇报,请秘书长一定要多教教我。
江育奇说,小舟,你真谦虚。你放心吧,这是我的工作,我责无旁贷。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坐在持子上,唐小舟有点犯愣,脑子空空的,似乎有很多东西在翻滚,又似乎什么都没有。有敲门声响起,他说了声请进,并且立即拿过一份文件,煞有介事地看。
门被推开了,一个年轻女性说,唐主任,我来给你送文件。
唐小舟抬头看了她一眼,略有点吃惊,听声音非常甜关,还以为是个十八九岁的青葱丫头,看到的人,却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性,圆脸盘,短发,与刚才那个声音根本对不上。不仅是这种错位令唐小舟懊恼,更令他懊恼的是,他竟然没认出她是谁。没有认出并非不认识,而是自己的脑子处于短路状态,一时没有将她的形象和某个熟悉的人联系起来。他机械地说了声你好,又多此一举地问什么事。
女公务员将一份文件递呈到他的办公桌上,说,我来给你送文件,请唐主任签收。
唐小舟这时才想起,她是厅办公室的,厅里举办一些集体性活动或者平常的公文来往中,他们见过,只是他没记住她的名字。他觉得不说句话不好,便问,没有急件吧。女公务员说,只有这份会议纪要是刚发下来的。
女公务员离开后,唐小舟拿过那份纪要看起来。原来,厅领导层的分工,以会议纪要的方式发了下来,这就算是正式宣布了。唐小舟暗想,这个会,几天前就开了,纪要却没有发。而现在,因为江育奇找自己谈过话,转过身,纪要发了下来,时机显然是挑选过的,江育奇还真拿唐小舟当回事。
正想着,桌上的电话响了。他原以为是赵德良或者徐易江来的电话。自己刚进这间办公室呢,知道这个电话的人,应该不多吧。接起一听,竟然是常委办主任洛新光。洛主任说,唐主任,现在有时间吗?我来向你汇报一下工作。语气显得十分恭敬。
唐小舟说,洛主任,千万别。应该是我去拜访你。我现在就去你的办公室。说完,也不等洛新光的反应,立即挂了电话,拿起笔记本,准备离开办公室,想想不对,又返回来,打开柜子,拿了一条极品江南香烟,用报纸包了,夹在腋下,去洛新光的办公室。
中国的官场结构非常复杂,不身在其中,你根本无法搞清廷。许多时候,就算你身在其中,也一样无法理顺。比如省委办公厅,理论上,只是一个厅级单位,可办公厅主任由省委秘书长兼任,高配了。一个高配单位里,一定会有很多同样是高配的机构,比如常委办,理论上,属于办公厅的二级处室办,原本应该是处级,最多也就是副厅级。可常委办的工作职能是负责省委常委会议、办公会议、专题会议会务、记录、撰写纪要和议事事项通知等:安排省委领导的公务活动,编写省委大事记:负责办理省委领导交办的事项,包括部分文稿撰写、校核工作:承担或参与撰写中央领导来省视察的汇报材料:负责省委领导秘书的学习和管理工作。如此重要的部门,配备一把手的时候,自然异常重视。于是,常委办主任一职,千奇百怪。有些省,由办公厅主任兼任常委办主任,也有些省,由秘书长亲自分管常委办,还有的省,常委办主任是高配,正厅级。江南省的常委办,一直由秘书长分管,因此,常委办主任一职,也一直是副厅,但这个副厅和别的副厅全然不同,是厅党组成员。
唐小舟听到一种说法,洛新光被任命为常委办主任的时候,虽为副厅级,却又进了班子,最初有打算,很快解决他的正厅。然而,官场上的事,时过必然境迁。让洛新光担任常委办主任,是前任省委书记哀百鸣定下来的。前任秘书长余丹鸿,无法阻止洛新光担任常委办主任,无法阻止他进入办公厅班子,却一直在努力阻止他升正厅。洛新光的事,就这么施了下来。
现在,江育奇担任秘书长,对洛新光态度如何,难以评判,从他自己不分管常委办,却让唐小舟分管这一点来看,假以时日,他恐怕会将洛新光调走。不管江育奇对洛新光的态度如何,唐小舟无疑是坐到了火山口上。
唐小舟是办公厅副主任,原则上属于厅领导层,分管一个二级部门,是组织结构决定的。可他分管的这个部门,其负责人和自己同为副厅级,却是厅党组成员,进了班子,实际又是自己的领导,这就是一个怪圈。显然,江育奇弄出这么个怪圈,并不仅仅是要让他去钻,同时也要让洛新光去钻。
纪要刚刚下发,洛新光就打来电话,说是要来汇报工作。洛新光的低姿态,很难说不是一种试探。唐小舟如果不仔细应对,甚至受之泰然,就可能出大麻烦。
综合一处是常委办分管的部门,唐小舟进入办公厅,洛新光一直是他的上级领导,并且是直管领导,彼此打过不少交道,虽然没有很深的交情,表面上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加上唐小舟对于常委办的相关工作还算熟悉,所谓汇报,根本谈不上,只是新的职务定位之后,一次例行的接触。
唐小舟突然想,自己和洛新光之间,一定不能出问题,否则就玩不下去了。不出问题,就需要彼此之间的私下接触。唐小舟进去之后,立即将那条烟扔给洛新光。洛新光自然要客气一番,说,唐主任,你这是什么意思?唐小舟说,我不抽烟,放在我那里是浪费,物尽其用嘛。洛新光倒也不客气,笑纳了。唐小舟又说,中午一起吃个饭?洛新光说,唐主任新官上任,这个饭一定要吃。不过,中午恐怕不行,已经安排了。唐小舟暗想,这是明显的推脱,如果洛新光也有同样的意思,一定会推掉别的事。看来,此事还得从长计。
离开洛新光的办公室,唐小舟就想,信访办恐怕也得主动去拜会一下。
信访部门是一个极其特殊的部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在省委,叫信访办,在政府,叫信访局。局本部既不在省委也不在省政府,而是另找了一个地方。同时,又在省委和省政府设有办公地点,以便随时应对这两个重要机构出现的群访事件。这个部门的工作难做,还因为有两个婆婆,省委办公厅管着他们,省政府办公厅也管着他们。
下午,唐小舟先给信访办主任孙志华打了个电话,然后驱车去信访办。
孙志华已经五十六岁,副厅级。在这个年纪,升上正厅的可能还有,想再往上升,可能性已经没有了。孙志华在副主任职位上干了十年,又在主任职位上干了八年。在信访工作这个领域,没有出大事,就是最大的政绩。无论哪一任哪一位首长,对孙志华的工作,都予以高度肯定,可他的职位,就是提不起来。提不起来,有个非常大的原因,难以找到替换他的人。一个人当官,当到无法替换的程度,也是一个大悲剧。据说,省里为了肯定孙志华的政绩,正准备解决他的巡视员待遇。
孙志华自然清廷,自己这一辈子,大概是要在这一职位上干到退休了。一般做到厅级干部的,都有些年龄,头发大多已经花白,为了显示自己还年轻,几乎所有的领导人,都会染发。孙志华的头发没染,已经全白了,看上去,就一干瘦的老头。
唐小舟到达孙志华的办公室,孙志华主动过来和他握手,算不上热情,但也并不冷漠。唐小舟能够理解,孙志华当副厅级干部的时候,唐小舟还什么都不是,现在,大家都成了副厅级干部,唐小舟还要分管他,这种尴尬,用语言是很表述的。
孙志华自然会称他唐主任,唐小舟又得一番解释,希望称呼自己名字。他很诚恳地说,自己只是小字辈,什么都不熟,还希望孙主任以后多多指点。说话的同时,往他的桌上扔了一条烟。孙志华倒也没有假意推脱,只是看了一眼,说,我都已经老朽了,未来是你们这些后生晚辈的,应该我向你多学习才是。
唐小舟明显从他的话里听到了情绪,却又无可奈何。洛新光和孙志华,是摆在他面前的两大打子,如果能够将这两大打子拔掉,他未来的路,才有走稳的可能。若是拔不掉这两大打子,他的麻烦就大了。但怎么拔这两颗钉子?实际上,他的面前,仅仅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搞统一阵线,让这两个人成为自己的同盟。这两件事,确实是太有难度了,可除此之外,他再无路可走。时间过得很快,唐小舟还没把这两件事理出头绪,赵德良出访的时间到了。
近年来,公费旅游,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非议。另一方面,不仅国家层面需要外交,省级层面,同样需要。随着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入,省级外交越来越频繁。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很多政府官员,借着考察学习之名,行公费旅游之实。唐小舟跟在赵德良身边三年多时间,随同赵德良出访的机会还挺多的,分别去过日本、新加坡、澳洲以及欧洲等地。唐小舟发现,赵德良每次出访,虽然带有经济交往等方面的任务,同时,他也夹带了一件私人事务,那就是考察研究各国的公务员制度。
赵德良之所以致力于公务员制度研究,显然因为他觉得中国现行的公务员制度是存在问题的。
过去的旧中国,一律将公务员称为官,而新中国成立后,给了公务员一个全新的名称,叫干部。在新中国创立者心目中,公务员只有工作职责的区别,而没有地位的差别,至少在干部这个层面,是完全平等的。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差别永远是存在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决策和执行。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且不说工作效率会受到影响,工作程序也会完全混乱。目前,中国的政治体制存在的最大问题,恰恰是决策官和执行官为一体,相互交叉甚至彼此争权。
新中国成立之初,将干部划分二十四个行政级别,最低的是行政二十四级,最高的是行政一级。这种行政分级制度,实际已经向西方的公务员制度靠拢,与中国传统的九品制相比,已经进步。改革开放以后,进行了工资改革,而新的工资改革方案,并没有与行政二十四级挂钩,二十四级制也就终止了。仍然存在的,是此前与二十四级制并行的五级行政制,也就是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处级和科级。每一级,又分为两级,实际是十级,再加上不属于行政级别的股级。
这种分级,显然存在很大问题。第一大问题,决策官和执行官混为一谈,没有区别。第二大问题,越往上,级别的跨度越大,升级的难度也越大,最后形成了一人一级的局面,而这所谓的一人一级,又不是公务员体系的制度性规定,变成了一种人为的东西。权力结构的随意性,导致了决策和执行的随意性。
此外,还有一个大问题,是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就没有解决也从未提上解决日程的,那就是,只有少数人能够沿着权力的金字塔往上爬,绝大多数人,都在这种爬行中止步了,甚至一直停留在最低端。一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人,尤其是一些并不善于行政事务,却在业务方面十分出色的人,缺乏升迁通道,他们要么丢弃自己最在行的业务工作,转向自己并不熟悉的行政工作,更多的人,只是停留在低级别上面,个人利益受到巨大影响,从而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多劳多得原则。
纪律部队在后来的改革中先行一步,一些基层警员,因为他们的年限以及实绩等,也可以升上较高警阶。部队也是如此,技术兵种可以单列于军街之外。但这种改革,显然还不彻底,警街制中,警街实际成了官街的另一种表达,一个技术派警员,即使你能干出再大的成就,也不可能升上警监。政府机关公务员就更是如此了,你就算干一辈子,如果不能升上副科级,你仍然只是一个普通科员,薪酬待遇,跟不上来。后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出台了一种补充制度,也就是科员制,在科级干部中,可以有副主任科员和主任科员。在处级干部中,有副调研员和调研员。在厅级干部中,有副巡视员和巡视员。表面上看,这种设置,是为了解决某些非政务员的升职通道,但实际上,这个升职通道,是行政职务通道的一种补充,并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这种非政务员体系的每一种级别,都是相对独立的,根本不可能从一个级别升上另一个级别。除非你借助行政级别完成这种升迁。比如你升上副主任科员,几乎没有可能由副主任科员升上主任科员,一定得由副主任科员,升上副科长,再由副科长,到达主任科员。如此一来,这一套体系,便不再是事务员体系,而是政务员体系的辅助体系。
中国人早已经了解权力结构的本质,是由决策者和执行者组织。在古时候,所有的决策者,都是行政主官,称为官,隶属于行政主官的,自然就是执行者,则称为吏。官,由中央政府任命,而吏,则是行政主官聘任或者任命。过去的行政机构比较简捷,一个县令,下属只不过几个部门,选择吏员,相对不那么复杂,一个府台,稍稍复杂一点,但属下几个关键部门,也都由中央政府任命,府台所能控制的,也就是政府本部的吏员。所以,由官选吏,操作起来,比较容易,但也有弱点,很容易出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新官上任,所有一切行政人员,全部换新,两届政府之间,便出现了断裂。
很多西方国家,也有官和吏的区别。比如日本,就有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区别。政务官,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官,也就是决策者。事务官,相当于吏,是执行者。日本的事务官,可以担任的最高级别是行政副职,只有政务官,才能担任正职。香港也有政务官和事务员的区别,但香港的政务官和事务官,和日本还有不同。香港的这种区别,来源于英国。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政务官和事务官定义的国家。英国的定义,理论上和中国的官吏制是一致的,政务官,是决策制定者,事务官,是决策执行者。因此,政务官往往是议员等。事务官则是政府官员和雇员。这样区分,在英关国家,行得通。但在中国,却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中国的人大,是决策机构,类似于国外的国会,如果将人大划入政务官,似乎说得通。但中国还存在一个党委,党委的主要职能,是决策,两种决策之间,怎样处分?如果说,党口的官员属于政务员,那么,党口还有些执行部门,是否就应该把这些部门划归政口?即使是政口,恐怕也不完全是执行,在怎么做方面,同样需要决策。这样分法,显然不如日本科学。
此前,赵德良已经考察过英国和日本的公务员制度,这次去关国,他很希望深入地考察一下关国的公务员制度。
关国公务员主要分两种,一种是高级公务员,一种是普通公务员。高级公务员,基本相当于政务官,普通公务员,则相当于事务官。
关国的各级政府首脑,均由竞选产生,这部分人员,并不在高级公务员序列,任何人,只要够竞选条件,均可以参选某一级行政首脑。某个部长的级别待遇,远远高于一个县长或者市长。他如果不想当部长而想当县长,任何人都无权任命,必须参加竞选。但在行政主官之外,一些部门首长,比如国务卿,各部的部长等,则由政府首脑任命。他们,就属于高级公务员。关国的高级公务员,分为五个级别,如果用中国的级别套用的话,高I级相当于省部级,高日级相当于地厅级,高III级相当于处级,高IV级相当于科级,高V级就只能相当于股级了。美国的这五级官员,并不属于终身制,官员并不带着级别走,而是级别和职位配套。也就是说,关国总统任命你为国务卿,或者某部的部长,你就是高I级。如果你先当某部的部长,后来又被总统任命为驻某国的大使。外交机构属于国务院的二级机构,隶属于国务卿,国务卿也只是高I级,大使就只能是高II级,你原来的部长级带不走,只能就任高II级。在中国,这无疑属于降级使用,但在关国,都属于高级公务员,不存在降不降级的问题,仅仅只是工作岗位的不同。
除此之外,美国各级政府部门,还有大量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属于普通公务员,也就相当于日本的事务官。普通公务员分为十五个等级,每级又分十档。关国的普通公务员,有一百五十个升职平台。这些升职平台,最直接的体现,是工资,当然,也包括相应的吏级职务。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关国的公务员序列中,铁打的营盘是这些普通公务员,无论政府首脑怎么换,这些人,还是在为政府部门工作。除非发生极其特殊的情况,这类公务员可以说捧上了铁饭碗。当然,与此相对应的是,他们的收入水平也会低于全国平均工资。
美国公务员工资,是基本国定相对弹性的,所谓基本国定,是多年来,其工资均保持在相当稳定的标准之内,相对弹性,是指随着通货膨胀等,公务员的工资,差不多每年都会有微调,调整幅度,以通货膨胀指数为准。
关国公务员工资有三大参考标准,一是人均GDP,二是全国平均工资,三是全国最低保障工资。关国的人均工资,一般保持在人均GDP的百分之八十九,低保标准大致是人均GDP的百分之三十二。高级公务员的薪酬,会高于人均GDP,比如总统工资,高出八点四倍,副总统,高出四点七倍,最高级别的部长,高出四倍,州长高出二点六倍,县长高出一点七倍。而普通公务员,会低于人均GDP,大多数甚至低于全国人均工资。
唐小舟暗想,赵德良下一步,会不会在江南省推行公务员制度改革?如果要改,他将会选择哪个方向?是关国式的分级制度,还是日本式的政务官和事务官分列制度?如果让他评判的话,他认为,在公务员管理制度方面,日本的比关国的更为先进。而无论是关国的还是日本的,都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影子在关国五天,接着又去加拿大,也是五天。除了赵德良考察人家的公务员制度,唐小舟对此亦充满兴趣,认真倾听,仔细琢磨之外,其他事务,他都不太放在心上。整个这段时间,他思考最多的,还是怎么处理同洛新光以及孙志华的关系。
在美国和加拿大,唐小舟分别买了不少札品,其中既有带给一处的同事以及办公厅领导的,更有特别为这两个人准备的。唐小舟甚至想过,是否给两人各送一块高级手表。转而再想,这事不能干,几百关元的手表,拿不出手,人家也戴不出门。若是几千关元的名表,用人民币来换算,就是好几万元。且不考虑他们是否接受的问题,假若他们想趁机做点什么,只要把这表往上一交,唐小舟就难以说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