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yanzitai.com,汉末皇戚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六月夏热兮,四野伏尸,日月征战兮,终归大汉。白发老母兮,盼断肝肠,妻子何堪兮,独守空房。弟兄想见兮,跺足拭掌,姐妹思念兮,雨泪千行。故交好友兮,登门看望,窗兄窗弟兮,问短问长。一旦交兵兮,枪尖而亡,骨肉为泥兮,同战沙场。吾歌岂诞兮,天遣告汝,汝其知命兮,勿谓渺茫。汉皇有德兮,降军不杀,哀告归寄兮,放汝翱翔。何不思故兮,各奔家乡,居家团圆兮,永得安康。”
这是首明显富有古楚国特色的楚谣,歌曲是伏泉让当地乐师临时编的,要的就是体现百姓厌战怀念家乡美好的意思。另外,再在其中插入一些大汉王朝不计前嫌,只要肯投降便既往不咎的意思,为的就是彻底动摇那些此刻早已迷茫的汉军而已。
因是在舒县四周最高的一处山丘之下,山丘周围独特的环绕的山势像是后世的扩音器一样,无限放大和扩散他们的歌声。只听得四面八方传来低沉的千人合唱声,那声音从零散的声音到慢慢变得整齐,从小小声的呜咽哀泣逐渐变得声音洪亮,曲调悲壮哀怨,充满底层百姓无奈被卷入战争的歌词在汉军嘴中反复咏唱,越传越远,很快遍传到叛军大营里,覆盖了所有的叛军兵卒以及他们家眷的耳中。
楚歌,战国时楚地的土风歌谣,带有鲜明的楚地文化色彩,以秦末汉初最为盛行。前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在起义初期,打出反抗暴秦的旗号所征召的部队也基本上都来自于楚地,自然他们麾下兵卒所歌所咏多为“楚歌”,这也导致了直到秦亡,楚汉争霸,“楚歌”因缘际会成为了当时官方歌曲的主流,从而让天下传唱盛行。其中,项羽的绝命之作《垓下歌》和刘邦的还乡之作《大风歌》都更是楚歌的代表作之一,可见“楚歌”在秦末汉初的重要地位。
舒县地界战国时便属楚地,自然对于先祖辈所留下的楚歌十分熟悉,虽然随着两汉文化不断发展,楚歌在各地渐渐被汉代乐府诗歌取代,传唱程度明显不如乐府诗歌,但在古楚地,却是依然不减其之重要性,因先辈遗产,当地百姓平日里更多的传唱的是楚歌。
现在,伏泉让麾下兵卒传唱楚歌,当然是想模仿当年淮阴侯韩信在垓下之战时,对于项羽所采用的四面楚歌之计,因为对比今时今日的黄穰叛军的情况,与当年项羽所率的楚军境遇是何其相似。
同样是缺粮,同样是不知大军之后该如何进退,不同的则有两点,一则是垓下之战时汉军多而楚军少,而现在却是叛军多而汉军少;另一则是项羽还有江东老巢作为后路,而黄穰,却是连一块容身之地也无,只有率领麾下兵卒如流民军一样四处逃窜而已。
当然,现在这些其实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黄穰麾下的大军,多数并非黄穰心腹,不是坚定的反汉者们,早就因为叛军连番战败,以及军队缺粮而对这场希望渺茫的叛汉“起义”感到悲观了。这注定他们现在不可能再全心全意为黄穰卖命,更多的是想着如何保全自己,回家好好过日子,如果可以的话,他们也希望归降大汉,继续做大汉的底层百姓过活,实在是这场战争的残酷让他们厌倦和害怕了。
每个人都是如此,在兴奋的决定开始之后,面对重重的压力,不自然的会想去退缩,即使是反抗欺压他们的政权也是如此。
不过,大多数人纵然心中有这想法,却因为担心被他反抗的政权而不敢投降,但是现在,随着这首楚歌里面的透露出的,对于犯事者既往不咎的信息,自然让那些心有二心的叛军彻底意动。
在他们看来既然汉军敢这么唱出来,那么一定是得到皇帝批准了,既然如此,那么自己还有什么怕的,与其跟着黄穰有饿死的危险,不如现在就翻脸,说不得还能保住他们一条小命。
东方的天边终于映出一片白光,预示着新的一天依旧是个好天气,可是,在叛军大营里,此刻却是涌现一股悲凉的气息,与那传唱的楚歌一样,令叛军兵卒如同身受,惆怅不已。
歌声遍遍传来,刺破了黄穰的耳朵,直到过了好久他才醒悟,只是他却毫无办法,除非他有本事将自己麾下兵卒的耳朵堵起来,不然根本没有办法阻止他麾下的兵卒听这“楚歌”。
虽然黄穰自诩为英雄人物,但是也有自知之明,当年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都因为在楚军绝境之下,被韩信这一简单之极的计策给彻底打败,只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的《垓下歌》名句,然后带亲信铁骑远遁,最终于乌江自刎。
项羽如此,他黄穰又能如何比肩?黄穰可不认为他是和项羽一个级别,毕竟项羽能用八千子弟兵最终灭秦,而他黄穰坐拥十余万众,连一个小小的舒县都没攻破,让他情何以堪?
最终,没有丝毫犹豫,黄穰直接下令撤退,随着楚歌阵阵,他根本再没有丝毫破舒县县城的希望了,这时候不撤,难道真的等他的军队自己土崩瓦解吗?
只是,很明显,在汉军唱出楚歌以后,黄穰在下令撤退已经迟了,因为已经有不少叛军兵卒做好出逃准备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摘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六月夏热兮,四野伏尸,日月征战兮,终归大汉。白发老母兮,盼断肝肠,妻子何堪兮,独守空房。弟兄想见兮,跺足拭掌,姐妹思念兮,雨泪千行。故交好友兮,登门看望,窗兄窗弟兮,问短问长。一旦交兵兮,枪尖而亡,骨肉为泥兮,同战沙场。吾歌岂诞兮,天遣告汝,汝其知命兮,勿谓渺茫。汉皇有德兮,降军不杀,哀告归寄兮,放汝翱翔。何不思故兮,各奔家乡,居家团圆兮,永得安康。”
这是首明显富有古楚国特色的楚谣,歌曲是伏泉让当地乐师临时编的,要的就是体现百姓厌战怀念家乡美好的意思。另外,再在其中插入一些大汉王朝不计前嫌,只要肯投降便既往不咎的意思,为的就是彻底动摇那些此刻早已迷茫的汉军而已。
因是在舒县四周最高的一处山丘之下,山丘周围独特的环绕的山势像是后世的扩音器一样,无限放大和扩散他们的歌声。只听得四面八方传来低沉的千人合唱声,那声音从零散的声音到慢慢变得整齐,从小小声的呜咽哀泣逐渐变得声音洪亮,曲调悲壮哀怨,充满底层百姓无奈被卷入战争的歌词在汉军嘴中反复咏唱,越传越远,很快遍传到叛军大营里,覆盖了所有的叛军兵卒以及他们家眷的耳中。
楚歌,战国时楚地的土风歌谣,带有鲜明的楚地文化色彩,以秦末汉初最为盛行。前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在起义初期,打出反抗暴秦的旗号所征召的部队也基本上都来自于楚地,自然他们麾下兵卒所歌所咏多为“楚歌”,这也导致了直到秦亡,楚汉争霸,“楚歌”因缘际会成为了当时官方歌曲的主流,从而让天下传唱盛行。其中,项羽的绝命之作《垓下歌》和刘邦的还乡之作《大风歌》都更是楚歌的代表作之一,可见“楚歌”在秦末汉初的重要地位。
舒县地界战国时便属楚地,自然对于先祖辈所留下的楚歌十分熟悉,虽然随着两汉文化不断发展,楚歌在各地渐渐被汉代乐府诗歌取代,传唱程度明显不如乐府诗歌,但在古楚地,却是依然不减其之重要性,因先辈遗产,当地百姓平日里更多的传唱的是楚歌。
现在,伏泉让麾下兵卒传唱楚歌,当然是想模仿当年淮阴侯韩信在垓下之战时,对于项羽所采用的四面楚歌之计,因为对比今时今日的黄穰叛军的情况,与当年项羽所率的楚军境遇是何其相似。
同样是缺粮,同样是不知大军之后该如何进退,不同的则有两点,一则是垓下之战时汉军多而楚军少,而现在却是叛军多而汉军少;另一则是项羽还有江东老巢作为后路,而黄穰,却是连一块容身之地也无,只有率领麾下兵卒如流民军一样四处逃窜而已。
当然,现在这些其实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黄穰麾下的大军,多数并非黄穰心腹,不是坚定的反汉者们,早就因为叛军连番战败,以及军队缺粮而对这场希望渺茫的叛汉“起义”感到悲观了。这注定他们现在不可能再全心全意为黄穰卖命,更多的是想着如何保全自己,回家好好过日子,如果可以的话,他们也希望归降大汉,继续做大汉的底层百姓过活,实在是这场战争的残酷让他们厌倦和害怕了。
每个人都是如此,在兴奋的决定开始之后,面对重重的压力,不自然的会想去退缩,即使是反抗欺压他们的政权也是如此。
不过,大多数人纵然心中有这想法,却因为担心被他反抗的政权而不敢投降,但是现在,随着这首楚歌里面的透露出的,对于犯事者既往不咎的信息,自然让那些心有二心的叛军彻底意动。
在他们看来既然汉军敢这么唱出来,那么一定是得到皇帝批准了,既然如此,那么自己还有什么怕的,与其跟着黄穰有饿死的危险,不如现在就翻脸,说不得还能保住他们一条小命。
东方的天边终于映出一片白光,预示着新的一天依旧是个好天气,可是,在叛军大营里,此刻却是涌现一股悲凉的气息,与那传唱的楚歌一样,令叛军兵卒如同身受,惆怅不已。
歌声遍遍传来,刺破了黄穰的耳朵,直到过了好久他才醒悟,只是他却毫无办法,除非他有本事将自己麾下兵卒的耳朵堵起来,不然根本没有办法阻止他麾下的兵卒听这“楚歌”。
虽然黄穰自诩为英雄人物,但是也有自知之明,当年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都因为在楚军绝境之下,被韩信这一简单之极的计策给彻底打败,只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的《垓下歌》名句,然后带亲信铁骑远遁,最终于乌江自刎。
项羽如此,他黄穰又能如何比肩?黄穰可不认为他是和项羽一个级别,毕竟项羽能用八千子弟兵最终灭秦,而他黄穰坐拥十余万众,连一个小小的舒县都没攻破,让他情何以堪?
最终,没有丝毫犹豫,黄穰直接下令撤退,随着楚歌阵阵,他根本再没有丝毫破舒县县城的希望了,这时候不撤,难道真的等他的军队自己土崩瓦解吗?
只是,很明显,在汉军唱出楚歌以后,黄穰在下令撤退已经迟了,因为已经有不少叛军兵卒做好出逃准备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摘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