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yanzitai.com,甲申天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83章 十分肥厚的诱饵
在这个商业资本还没有占据主流的时代,昌吉隆所展现出来的运筹调度能力着实让人吃惊。
在最大限度利用本身各分号的同时,联合其他徽商共同完成这笔订单。昌吉隆胡家并没有借机在价格中上下其手,只是在其中抽取少量佣金。
虽然以昌吉隆的实力完全能够完成这一笔商业运作,但是胡朝宗根本就没有动员整个昌吉隆,而是借这个机会联合本地的其他徽商来完成,一来是扩大霍山分号和本人在整个昌吉隆中的影响,更主要的一点还是想趁这个机会确立昌吉隆在徽商中的地位,同时把霍山一带的浙商势力边缘化。
只要完成几次这样的商业运作,昌吉隆就能够主导价格和垄断上游的利润,这样的买卖就算一个铜钱也赚不到,以徽商的眼光也会趋之若鹜。
仅仅几天的时间,胡朝宗就利用这笔庞大而且繁杂的订单大打价格战,联合其他徽商以优厚的价格截断供货渠道。
“徽商果然名不虚传,眼光真是毒哇。”
也只有李四能够看出这种行为背后的商业利益,这完全就是后世卡特尔式的垄断雏形,只要这种资本运作方式确立下来,昌吉隆的商业地位将无法撼动。新近崛起的浙商势力仍然在沈万三事件的阴影中采取太过保守和谨慎的步伐,用不了几年的功夫,浙商将被彻底扫地出门。
到第十一天的时候,昌吉隆胡家的第三批货物已经起运,赴死军方面已经收到第一批物资。
这样的运送速度在当时来说完全是无法想象般的神速,照这个速度,胡朝宗应该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很顺利的完成这次交易。
对于这次商业行动,胡朝宗自认是一次漂亮的胜仗,能赚多少钱并不是太重要,关键是可以确立昌吉隆霍山分号在这一带的霸主地位,并且把已经处于下风的浙商打的抬不起头来。这样的话,拿到李四手上剩余的几笔订货单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一次就是几十万两的交易量,这在当时绝对是了不起的成绩。
但是那位昌吉隆的超级大客户李四还是一直在抱怨胡家的进展缓慢,直到浙商福瑞隆的潘家找上门来,这场商业大战才真正的拉开序幕。
浙商和徽商本就是竞争了几百年的两个团体,他们互相渗透互相竞争的格局由来已久,只不过在明初浙商受到朱元璋的打压,这才变得保守谨慎。尤其是沈万三的后裔改名换姓,摇身一变改沈家为潘家之后,经历了近两百年的韬光养晦,直到近几十年才开始扩张的脚步,往徽商固有的地盘进行渗透,浙江潘家的名号才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浙商潘家的福瑞隆也是联号的商业大鳄,只不过因为自身的保守和地缘原因,在本地一直是处于劣势。
尤其是这几天以胡家为首的徽商因为得到一笔巨大订单的缘故,几乎明抢一样把潘家原来的供货渠道打散,浙商江河日下的苗头已经明显的不能再明显了。
是被徽商挤出去黯然收场还是孤注一掷的奋起一搏,这就是摆在浙商面前的选择题。
这一次,以福瑞隆潘家为首的浙商没有任何的保守,而且主动找到李四的住所,几乎是恳求一般要求得到一笔订单。
掌握在李四手中的订单不仅仅是一笔银子那么简单,而是关系到两股商业势力的消长,尤其对于浙商来说,李四手里的银子就代表着保住以前的供货渠道和价格系统,保住浙商在本地几十年的心血。
这一笔生意就是不赚钱也得做!
这是庐州浙商们的共同心声。因为要是不做的话就只有收拾铺盖准备回老家。
眼看着竞争对手门庭若市车马如龙,那种带着骄傲的忙碌是每一个商人都期望的,而自己这边... -->>
第83章 十分肥厚的诱饵
在这个商业资本还没有占据主流的时代,昌吉隆所展现出来的运筹调度能力着实让人吃惊。
在最大限度利用本身各分号的同时,联合其他徽商共同完成这笔订单。昌吉隆胡家并没有借机在价格中上下其手,只是在其中抽取少量佣金。
虽然以昌吉隆的实力完全能够完成这一笔商业运作,但是胡朝宗根本就没有动员整个昌吉隆,而是借这个机会联合本地的其他徽商来完成,一来是扩大霍山分号和本人在整个昌吉隆中的影响,更主要的一点还是想趁这个机会确立昌吉隆在徽商中的地位,同时把霍山一带的浙商势力边缘化。
只要完成几次这样的商业运作,昌吉隆就能够主导价格和垄断上游的利润,这样的买卖就算一个铜钱也赚不到,以徽商的眼光也会趋之若鹜。
仅仅几天的时间,胡朝宗就利用这笔庞大而且繁杂的订单大打价格战,联合其他徽商以优厚的价格截断供货渠道。
“徽商果然名不虚传,眼光真是毒哇。”
也只有李四能够看出这种行为背后的商业利益,这完全就是后世卡特尔式的垄断雏形,只要这种资本运作方式确立下来,昌吉隆的商业地位将无法撼动。新近崛起的浙商势力仍然在沈万三事件的阴影中采取太过保守和谨慎的步伐,用不了几年的功夫,浙商将被彻底扫地出门。
到第十一天的时候,昌吉隆胡家的第三批货物已经起运,赴死军方面已经收到第一批物资。
这样的运送速度在当时来说完全是无法想象般的神速,照这个速度,胡朝宗应该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很顺利的完成这次交易。
对于这次商业行动,胡朝宗自认是一次漂亮的胜仗,能赚多少钱并不是太重要,关键是可以确立昌吉隆霍山分号在这一带的霸主地位,并且把已经处于下风的浙商打的抬不起头来。这样的话,拿到李四手上剩余的几笔订货单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一次就是几十万两的交易量,这在当时绝对是了不起的成绩。
但是那位昌吉隆的超级大客户李四还是一直在抱怨胡家的进展缓慢,直到浙商福瑞隆的潘家找上门来,这场商业大战才真正的拉开序幕。
浙商和徽商本就是竞争了几百年的两个团体,他们互相渗透互相竞争的格局由来已久,只不过在明初浙商受到朱元璋的打压,这才变得保守谨慎。尤其是沈万三的后裔改名换姓,摇身一变改沈家为潘家之后,经历了近两百年的韬光养晦,直到近几十年才开始扩张的脚步,往徽商固有的地盘进行渗透,浙江潘家的名号才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浙商潘家的福瑞隆也是联号的商业大鳄,只不过因为自身的保守和地缘原因,在本地一直是处于劣势。
尤其是这几天以胡家为首的徽商因为得到一笔巨大订单的缘故,几乎明抢一样把潘家原来的供货渠道打散,浙商江河日下的苗头已经明显的不能再明显了。
是被徽商挤出去黯然收场还是孤注一掷的奋起一搏,这就是摆在浙商面前的选择题。
这一次,以福瑞隆潘家为首的浙商没有任何的保守,而且主动找到李四的住所,几乎是恳求一般要求得到一笔订单。
掌握在李四手中的订单不仅仅是一笔银子那么简单,而是关系到两股商业势力的消长,尤其对于浙商来说,李四手里的银子就代表着保住以前的供货渠道和价格系统,保住浙商在本地几十年的心血。
这一笔生意就是不赚钱也得做!
这是庐州浙商们的共同心声。因为要是不做的话就只有收拾铺盖准备回老家。
眼看着竞争对手门庭若市车马如龙,那种带着骄傲的忙碌是每一个商人都期望的,而自己这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