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yanzitai.com,篡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杨广却好像不愿意在洛阳停留一样。据说,返回洛阳的第一天,他就下诏,要在开春后西巡。
据说连路程都选择好了,只等开春冰雪消融。
这似乎不像是一个帝国的皇帝,更像是一位喜欢游山玩水的名士。当然了,西巡也不是没有原因,大业三年,隋炀帝派薛世雄出兵西域,击溃了吐谷浑人,并设立四郡。
这时候出巡,自然有宣扬武勋,平抚西北的心思。
可你一个皇帝,整日里不呆在帝都里面,终究有不务正业之嫌。
郑言庆推开了竹窗,一股寒风夹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扑面而来,令竹楼里的气温陡降。
“言庆哥哥,你听说了没有?”
郑宏毅坐在屋子里,一边和徐世绩下着双陆棋,一边笑嘻嘻的扭头向郑言庆看去。
窦奉节是走了,可并不代表着郑言庆这边能安静下来。
眼见着要到年关了,颜师古多年未曾还家,故而生出回家祭祖的心思。这本是人之常情,郑仁基也不可能阻拦。只是颜师古一走,郑宏毅和徐世绩的学业可就要耽搁了。
徐世绩已十三岁了,来年就可能入官学,正是最紧要的时候。
后来还是崔夫人私下里说:“颜先生要回家祭祖,也是一件大事情,阻拦不得。
宏毅和徐世绩的学业也不好耽搁……不如这样,让他们去竹园怎么样?”
自从郑言庆先前主动登门,崔夫人派人请郑言庆写了一副字,两边的关系缓和了许多。
其实,两边并没有什么解不开的恩怨。
当初是郑世安挡了崔夫人的财路,让崔夫人心里不痛快。如今,郑世安已经归宗,论辈分还是郑仁基的叔父辈儿……加之言庆的声名响亮,竹园自郑世安祖孙住进去以后,就没有再依靠安远堂半分。没有了利益的纠葛,加上郑宏毅对言庆又是极为亲热,以至于崔夫人渐渐也没了怨念。之前她找言庆求字,也不是很肯定,言庆会给她这面子。哪知道人家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崔夫人对外可就有了脸面。
郑仁基一开始不太同意,倒不是因为看不起郑言庆,而是怕言庆年纪太小,几个小孩子聚在一起,反而耽搁了学业。
崔夫人说:“郑言庆年纪虽然小,可做事情却很稳重,活脱脱像个小大人。
你忘记了早先那雄大海的事情吗?你没有办成,可人家却不声不响的,大事化小。
要我说,宏毅过去也没什么不好。有郑言庆在那里,徐世绩也会更努力,你说是不是?”
就这样,竹园就成了郑家的托儿所。
言庆摇头问道:“听说什么?”
“倭奴国的蛮夷真是可笑,竟然在国书之中写出来: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我听人说,陛下看罢之后很不高兴,把鸿胪卿狠狠的责备的一通,甚至没有召见那倭奴国使者。”
“海外蛮夷,不知所谓!”
关于日本人上书的这一段,言庆依稀记得,在资治通鉴中看到过。好像杨广很不高兴,还说:蛮夷书无礼者,勿复以闻。
以后像这样的国书,就不要让我知道!
郑言庆听得出来,徐世绩对倭奴国人很是看不起。
事实上,这大隋朝的疆域中,特别是洛阳城里,又有多少人看得起呢?
“然后呢?”
徐世绩说:“前两天听郑家叔叔说,陛下准备派人和那些蛮夷一同前往海外,权作回礼。”
“哦?”
“听说还赏赐了不少好东西呢。”
郑言庆嘴角一撇,露出一抹冷冷的笑意。
徐世绩看到了郑言庆的冷笑,疑惑的问道:“这是宣扬我大隋朝之气度的事情,言庆你似乎不以为然?”
“我在想,若我是蛮夷,我也会跑来上书。”
“哦?”
“你想想看,只要递交上一纸国书,磕几个头,说几句好听的话,就可以得到大笔的赏赐,这生意可真够划算。自有汉以来如是,没想到如今还是这个样子。
昔年匈奴占居了朔方,打得赢就冲过来,打不赢得到的好处更多。
几百年过后,我汉人被杀得十室九空,还被戏称为‘两脚羊’,任由蛮夷宰割。几百年前是这样,几百年后又是这样。要我说,打了胜仗的还不如那战败者呢。”
郑宏毅听不太懂,可是不代表徐世绩听不明白。
他先是一怔,旋即若有所思。
片刻后,他轻声问道:“那倭奴国岂能和匈奴相比,言庆此言不免有些危言耸听了。”
“霍骠骑击胡千里之时,我们可曾想到,有朝一日会遭匈奴屠戮?”
“这个……”
倭奴国现在是倭奴国,看上去很弱小,看上去很温顺;然则你能保证以后他们不是祸害吗?霍去病杀得匈奴血流成河,天底下都认为匈奴人成不了什么气候。
可是五胡乱华时,第一个举起屠刀的不就是那些匈奴人吗?
郑言庆知道,他此时无法去改变什么。他不可能把他的声音传递出去,也不可能让隋炀帝杨广改变主意。但是他却希望,能影响身边的人。郑宏毅也好,徐世绩也罢,慢慢的去影响……徐世绩日后必然是一代军神,希望他能产生一些作用。
“宏毅,你帮我去看看细腰和四眼,把它们抱上来吧。”
郑宏毅答应了一声,跑下竹楼。
言庆坐在徐世绩的对面,“今日倭奴国以师法我,看似温良恭顺。我大隋朝堂上,尽是要仁德教化之言。可殊不知,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做:教会了徒弟饿死老师父。
我并不是说,我们就应该关起门来自以为强大,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这天下总是在不停的变化,不断的发展。我们应该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去教化整个世界。但这个教化,并非是以什么仁德去感怀,我一直认为,教化异族,当用铁与血才有效果……仁德只是辅助的手段,但绝不能拿来做教化的主导。”
徐世绩默默聆听,突然抬头问道:“言庆,你为什么要和我说这些。”
“因为我觉得,你将来一定会有大作为!”
“啊?”
徐世绩不由得愕然,疑惑的看着郑言庆。
他甚至觉得,郑言庆是在挖苦他。他年龄比郑言庆大,才学和见识却似乎远不如郑言庆。不过当他直视郑言庆的双眸时,却发现那眼睛里,并无半点讥讽之意。
言庆的这些话,发自肺腑!
徐世绩不由得心中感动,郑言庆如此看重他,甚至令他生出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若有朝一日,我真能如言庆所说,有大作为……绝不亡言庆今日之言。”
郑言庆闻听,不由得笑了!
今日洒下一颗种子,但不知来日生根发芽,会绽放出怎样的容颜?他相信,只要他能够不断的去播撒种子,终有一天,会有一片广袤的森林。而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书网
杨广却好像不愿意在洛阳停留一样。据说,返回洛阳的第一天,他就下诏,要在开春后西巡。
据说连路程都选择好了,只等开春冰雪消融。
这似乎不像是一个帝国的皇帝,更像是一位喜欢游山玩水的名士。当然了,西巡也不是没有原因,大业三年,隋炀帝派薛世雄出兵西域,击溃了吐谷浑人,并设立四郡。
这时候出巡,自然有宣扬武勋,平抚西北的心思。
可你一个皇帝,整日里不呆在帝都里面,终究有不务正业之嫌。
郑言庆推开了竹窗,一股寒风夹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扑面而来,令竹楼里的气温陡降。
“言庆哥哥,你听说了没有?”
郑宏毅坐在屋子里,一边和徐世绩下着双陆棋,一边笑嘻嘻的扭头向郑言庆看去。
窦奉节是走了,可并不代表着郑言庆这边能安静下来。
眼见着要到年关了,颜师古多年未曾还家,故而生出回家祭祖的心思。这本是人之常情,郑仁基也不可能阻拦。只是颜师古一走,郑宏毅和徐世绩的学业可就要耽搁了。
徐世绩已十三岁了,来年就可能入官学,正是最紧要的时候。
后来还是崔夫人私下里说:“颜先生要回家祭祖,也是一件大事情,阻拦不得。
宏毅和徐世绩的学业也不好耽搁……不如这样,让他们去竹园怎么样?”
自从郑言庆先前主动登门,崔夫人派人请郑言庆写了一副字,两边的关系缓和了许多。
其实,两边并没有什么解不开的恩怨。
当初是郑世安挡了崔夫人的财路,让崔夫人心里不痛快。如今,郑世安已经归宗,论辈分还是郑仁基的叔父辈儿……加之言庆的声名响亮,竹园自郑世安祖孙住进去以后,就没有再依靠安远堂半分。没有了利益的纠葛,加上郑宏毅对言庆又是极为亲热,以至于崔夫人渐渐也没了怨念。之前她找言庆求字,也不是很肯定,言庆会给她这面子。哪知道人家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崔夫人对外可就有了脸面。
郑仁基一开始不太同意,倒不是因为看不起郑言庆,而是怕言庆年纪太小,几个小孩子聚在一起,反而耽搁了学业。
崔夫人说:“郑言庆年纪虽然小,可做事情却很稳重,活脱脱像个小大人。
你忘记了早先那雄大海的事情吗?你没有办成,可人家却不声不响的,大事化小。
要我说,宏毅过去也没什么不好。有郑言庆在那里,徐世绩也会更努力,你说是不是?”
就这样,竹园就成了郑家的托儿所。
言庆摇头问道:“听说什么?”
“倭奴国的蛮夷真是可笑,竟然在国书之中写出来: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我听人说,陛下看罢之后很不高兴,把鸿胪卿狠狠的责备的一通,甚至没有召见那倭奴国使者。”
“海外蛮夷,不知所谓!”
关于日本人上书的这一段,言庆依稀记得,在资治通鉴中看到过。好像杨广很不高兴,还说:蛮夷书无礼者,勿复以闻。
以后像这样的国书,就不要让我知道!
郑言庆听得出来,徐世绩对倭奴国人很是看不起。
事实上,这大隋朝的疆域中,特别是洛阳城里,又有多少人看得起呢?
“然后呢?”
徐世绩说:“前两天听郑家叔叔说,陛下准备派人和那些蛮夷一同前往海外,权作回礼。”
“哦?”
“听说还赏赐了不少好东西呢。”
郑言庆嘴角一撇,露出一抹冷冷的笑意。
徐世绩看到了郑言庆的冷笑,疑惑的问道:“这是宣扬我大隋朝之气度的事情,言庆你似乎不以为然?”
“我在想,若我是蛮夷,我也会跑来上书。”
“哦?”
“你想想看,只要递交上一纸国书,磕几个头,说几句好听的话,就可以得到大笔的赏赐,这生意可真够划算。自有汉以来如是,没想到如今还是这个样子。
昔年匈奴占居了朔方,打得赢就冲过来,打不赢得到的好处更多。
几百年过后,我汉人被杀得十室九空,还被戏称为‘两脚羊’,任由蛮夷宰割。几百年前是这样,几百年后又是这样。要我说,打了胜仗的还不如那战败者呢。”
郑宏毅听不太懂,可是不代表徐世绩听不明白。
他先是一怔,旋即若有所思。
片刻后,他轻声问道:“那倭奴国岂能和匈奴相比,言庆此言不免有些危言耸听了。”
“霍骠骑击胡千里之时,我们可曾想到,有朝一日会遭匈奴屠戮?”
“这个……”
倭奴国现在是倭奴国,看上去很弱小,看上去很温顺;然则你能保证以后他们不是祸害吗?霍去病杀得匈奴血流成河,天底下都认为匈奴人成不了什么气候。
可是五胡乱华时,第一个举起屠刀的不就是那些匈奴人吗?
郑言庆知道,他此时无法去改变什么。他不可能把他的声音传递出去,也不可能让隋炀帝杨广改变主意。但是他却希望,能影响身边的人。郑宏毅也好,徐世绩也罢,慢慢的去影响……徐世绩日后必然是一代军神,希望他能产生一些作用。
“宏毅,你帮我去看看细腰和四眼,把它们抱上来吧。”
郑宏毅答应了一声,跑下竹楼。
言庆坐在徐世绩的对面,“今日倭奴国以师法我,看似温良恭顺。我大隋朝堂上,尽是要仁德教化之言。可殊不知,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做:教会了徒弟饿死老师父。
我并不是说,我们就应该关起门来自以为强大,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这天下总是在不停的变化,不断的发展。我们应该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去教化整个世界。但这个教化,并非是以什么仁德去感怀,我一直认为,教化异族,当用铁与血才有效果……仁德只是辅助的手段,但绝不能拿来做教化的主导。”
徐世绩默默聆听,突然抬头问道:“言庆,你为什么要和我说这些。”
“因为我觉得,你将来一定会有大作为!”
“啊?”
徐世绩不由得愕然,疑惑的看着郑言庆。
他甚至觉得,郑言庆是在挖苦他。他年龄比郑言庆大,才学和见识却似乎远不如郑言庆。不过当他直视郑言庆的双眸时,却发现那眼睛里,并无半点讥讽之意。
言庆的这些话,发自肺腑!
徐世绩不由得心中感动,郑言庆如此看重他,甚至令他生出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若有朝一日,我真能如言庆所说,有大作为……绝不亡言庆今日之言。”
郑言庆闻听,不由得笑了!
今日洒下一颗种子,但不知来日生根发芽,会绽放出怎样的容颜?他相信,只要他能够不断的去播撒种子,终有一天,会有一片广袤的森林。而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