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小说网 www.yanzitai.com,重生农家幺妹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宁婉原本已经对接到爹娘弟弟不报有多少希望了,不想就在上时遇到了。而爹娘见了幺女和外孙女、外孙子更是欣喜。
算起来一家人已经分别一年多了。
大人尤可,小孩子变化都是极大的。
石头从一个小孩子长成了少年,这一年多长了见识气势与先前都有所不同了,若是宁婉只与他在路上偶遇恐怕未必能认得出,一把拉在怀里抚着头,笑道:“先前只到我肩膀,现在快赶上姐姐了,再有一两年我想拍拍石头的脑袋都不行了!”
爹娘也将一对外孙女外孙子抱在怀里,“槐花长得这样大了!这是松儿,长得可真像他爹!”又问家里人好。
婆婆的事并没有告诉爹娘,此时宁婉就道:“这处棚子收拾得还干净,麦饼也好吃,我们不如先歇一会儿,吃些东西再一同回去,过几天我与铁石带着孩子们回娘家。”
爹娘便听幺女的,大家坐在一处喝茶吃饼,又将江南的事大略说了。他们到了外祖家,在一处过了年,给外祖家买了二百多亩地,将那边的事情都安顿好了方才回来,因有洛冰托人相帮,一切都还顺利,唯有姥姥病了一场,不过眼下也已经痊愈了。
又有路上遇到的高齐两位客商现在留在安平卫,要等发了自京城带来的货物才会到虎台县收山菜,因此宁家人便先回来了。爹又特别告诉幺女,他们自北宁回来一路上又结识了几位京城的客商,其中两位对德聚丰的山货颇有兴趣,也会与高齐二位一同到虎台县里。
宁婉就笑,“敢情爹娘出门在外竟还能替家里揽了生意!”
爹就笑着摇手说:“不过是顺便而已。”
大人们说了半晌的话,石头才得了空儿,就急忙告诉姐姐,“这一次出门可长了见识,过去我只在书上听过南边到处是水,出门要坐船,又有桑蚕之利,如今见了才知道是什么样的,无怪先生也说‘书中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呢。”
宁婉就问:“听说你在那边也进了学堂里读书,可怎么样呢?”
“先是听不懂南边的话,学堂里的同窗也因我是辽东来的,很是瞧不起我,不过我每天都用心背书,先生赞了我几次,后来就都好了。我走的时候大家都十分不舍,一直送我送到了村外。”石头便又说起了到江南的见闻,他毕竟是读过书的,再有了见识,说起事情来又清楚又明白,大家也爱听。只隔一年,宁婉竟觉得弟弟出息了许多。
秋日的正午,太阳正当空,照得地面暖意洋洋,大家坐在清凉的棚子下面,吹着微微的秋风十分舒服。想到安平卫到虎台县的路程并不很远,如今已经走了一半,且一会儿宁婉要回三坡堡两下里还要分开,因此倒不急着重新上路。
宁婉抱着松儿,他又玩又闹了半晌,如今已经睡着了,便起身要将他送到车上,抬眼却见天边处升起一道似有似无的白烟,仿佛一丝白云,衬着湛蓝的天飘渺游荡,她心里就想,这时候谁又会在野外烧秸杆呢?
一念方起,就见近处又有数道烟雾升空,可能因为离着近,那烟便不够白,杂着黑黄之色,弥散开来将原来的白烟完全遮住,宁婉猛地叫了起来,“狼烟!狼烟!”
狼烟是边军传递军情的信号,许多人都以为狼烟是点燃狼粪发出的。但其实狼烟其实与狼粪没有什么关系,而是用柴薪烧出的烟。
当时铁石在守城时曾经告诉过她,“别处不论,辽东这许多台站哪里去找那么多狼粪?而且我们试过,狼粪根本不易燃,烧出的烟也不大,更不是笔直向上的。要想狼烟放得容易看到,要用杨枝、麻草等等做柴薪,将它们淋湿架起火烧出浓烟,是以各台站上都要安放水瓮、火箭等物。遇有紧急军情,狼烟要一昼夜行两千里。”
这些话在宁婉的脑子里一下子闪过,她一手抱着松儿,另一只手已经将槐花儿拉在怀里,向呆住了的爹、娘、石头、林氏、安氏等人道:“我们赶紧上车!”
这时随着宁婉出门的亲卫以及跟着爹娘自江南回来的随从都跑过来,“夷人来了,我们要立即回城!”
车马就在棚子后面,大家顾不别的,上车的上车,上马的上马,才向虎台县行了几里,忽见大路上灰尘大起,迎面来了一彪兵马,前面几十骑前哨,接着便是旌旗林立,气势非常,看服饰,正是辽东兵马。
既非夷人,众人便都松了一口气,不由得升起了遇到亲人般的感觉。未及细想应该如何,那前哨几十骑已经到了眼前,其势不减,立即将大家冲到一旁。
原来自歇凉的棚子中看到了狼烟,所有人各自逃难。一条大道一边是安平卫,一边是虎台县,大家各奔东西,向虎台县方向早形成了一条人流,如今对面几十骑以迅雷之速而来,所有车马人员早立不住,纷纷被挤下道路,身体弱的甚至摔倒在地,宁家的两辆车差一点翻了下去,若不是赶车的亲卫随从出身军中,身手敏捷,及时将被惊了的马拉住,还不知会怎么样。
被冲倒的人群好不容易爬起来,心里纵然恨得要命,可是这个时候谁也不敢做什么说什么,只瞧着那队人马奔腾而过。
宁婉就算没有看到来人前面一杆大旗上的“许”字,也知道正是许千户得知了军情便带兵离开了虎台县,打着援驰安平卫的旗号逃了,更何况那个那个“许”字足有斗大,红色的字外面还镶着金色的边,实在醒... -->>
宁婉原本已经对接到爹娘弟弟不报有多少希望了,不想就在上时遇到了。而爹娘见了幺女和外孙女、外孙子更是欣喜。
算起来一家人已经分别一年多了。
大人尤可,小孩子变化都是极大的。
石头从一个小孩子长成了少年,这一年多长了见识气势与先前都有所不同了,若是宁婉只与他在路上偶遇恐怕未必能认得出,一把拉在怀里抚着头,笑道:“先前只到我肩膀,现在快赶上姐姐了,再有一两年我想拍拍石头的脑袋都不行了!”
爹娘也将一对外孙女外孙子抱在怀里,“槐花长得这样大了!这是松儿,长得可真像他爹!”又问家里人好。
婆婆的事并没有告诉爹娘,此时宁婉就道:“这处棚子收拾得还干净,麦饼也好吃,我们不如先歇一会儿,吃些东西再一同回去,过几天我与铁石带着孩子们回娘家。”
爹娘便听幺女的,大家坐在一处喝茶吃饼,又将江南的事大略说了。他们到了外祖家,在一处过了年,给外祖家买了二百多亩地,将那边的事情都安顿好了方才回来,因有洛冰托人相帮,一切都还顺利,唯有姥姥病了一场,不过眼下也已经痊愈了。
又有路上遇到的高齐两位客商现在留在安平卫,要等发了自京城带来的货物才会到虎台县收山菜,因此宁家人便先回来了。爹又特别告诉幺女,他们自北宁回来一路上又结识了几位京城的客商,其中两位对德聚丰的山货颇有兴趣,也会与高齐二位一同到虎台县里。
宁婉就笑,“敢情爹娘出门在外竟还能替家里揽了生意!”
爹就笑着摇手说:“不过是顺便而已。”
大人们说了半晌的话,石头才得了空儿,就急忙告诉姐姐,“这一次出门可长了见识,过去我只在书上听过南边到处是水,出门要坐船,又有桑蚕之利,如今见了才知道是什么样的,无怪先生也说‘书中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呢。”
宁婉就问:“听说你在那边也进了学堂里读书,可怎么样呢?”
“先是听不懂南边的话,学堂里的同窗也因我是辽东来的,很是瞧不起我,不过我每天都用心背书,先生赞了我几次,后来就都好了。我走的时候大家都十分不舍,一直送我送到了村外。”石头便又说起了到江南的见闻,他毕竟是读过书的,再有了见识,说起事情来又清楚又明白,大家也爱听。只隔一年,宁婉竟觉得弟弟出息了许多。
秋日的正午,太阳正当空,照得地面暖意洋洋,大家坐在清凉的棚子下面,吹着微微的秋风十分舒服。想到安平卫到虎台县的路程并不很远,如今已经走了一半,且一会儿宁婉要回三坡堡两下里还要分开,因此倒不急着重新上路。
宁婉抱着松儿,他又玩又闹了半晌,如今已经睡着了,便起身要将他送到车上,抬眼却见天边处升起一道似有似无的白烟,仿佛一丝白云,衬着湛蓝的天飘渺游荡,她心里就想,这时候谁又会在野外烧秸杆呢?
一念方起,就见近处又有数道烟雾升空,可能因为离着近,那烟便不够白,杂着黑黄之色,弥散开来将原来的白烟完全遮住,宁婉猛地叫了起来,“狼烟!狼烟!”
狼烟是边军传递军情的信号,许多人都以为狼烟是点燃狼粪发出的。但其实狼烟其实与狼粪没有什么关系,而是用柴薪烧出的烟。
当时铁石在守城时曾经告诉过她,“别处不论,辽东这许多台站哪里去找那么多狼粪?而且我们试过,狼粪根本不易燃,烧出的烟也不大,更不是笔直向上的。要想狼烟放得容易看到,要用杨枝、麻草等等做柴薪,将它们淋湿架起火烧出浓烟,是以各台站上都要安放水瓮、火箭等物。遇有紧急军情,狼烟要一昼夜行两千里。”
这些话在宁婉的脑子里一下子闪过,她一手抱着松儿,另一只手已经将槐花儿拉在怀里,向呆住了的爹、娘、石头、林氏、安氏等人道:“我们赶紧上车!”
这时随着宁婉出门的亲卫以及跟着爹娘自江南回来的随从都跑过来,“夷人来了,我们要立即回城!”
车马就在棚子后面,大家顾不别的,上车的上车,上马的上马,才向虎台县行了几里,忽见大路上灰尘大起,迎面来了一彪兵马,前面几十骑前哨,接着便是旌旗林立,气势非常,看服饰,正是辽东兵马。
既非夷人,众人便都松了一口气,不由得升起了遇到亲人般的感觉。未及细想应该如何,那前哨几十骑已经到了眼前,其势不减,立即将大家冲到一旁。
原来自歇凉的棚子中看到了狼烟,所有人各自逃难。一条大道一边是安平卫,一边是虎台县,大家各奔东西,向虎台县方向早形成了一条人流,如今对面几十骑以迅雷之速而来,所有车马人员早立不住,纷纷被挤下道路,身体弱的甚至摔倒在地,宁家的两辆车差一点翻了下去,若不是赶车的亲卫随从出身军中,身手敏捷,及时将被惊了的马拉住,还不知会怎么样。
被冲倒的人群好不容易爬起来,心里纵然恨得要命,可是这个时候谁也不敢做什么说什么,只瞧着那队人马奔腾而过。
宁婉就算没有看到来人前面一杆大旗上的“许”字,也知道正是许千户得知了军情便带兵离开了虎台县,打着援驰安平卫的旗号逃了,更何况那个那个“许”字足有斗大,红色的字外面还镶着金色的边,实在醒...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