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yanzitai.com,督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如简森所说,山东的财政虽然是负增长,但是好在这种惨淡的情况只发生了一年,亏损的总数还不大。名义上,赵冠侯还是两江巡阅使,即便只是遥领两江,依旧可以算做控有膏腴之地。
虽然两江的赋税,主要被冯玉璋等地方实镇督军掌握,赵冠侯这个巡阅所得不多,但有这个名分,就可以利用这个身份捞钱。不管是抽税还是银行经营,乃至赵冠侯及一干姨太太的生意,都有正策优惠,可以从这些地方吸血反哺山东。
再者,就是鲁票可以在数个省份内,作为信用货币使用,也为山东缓解了不小的经济压力。与之相比,京里的日子,反倒更为艰难。
自共合以来,各省报解的京款,与前金时代相比,不增反减。其中原因,包括因为战争及天灾造成的地方收入下降,也包含地方自己的因素。
模范军的编练,以及民政长一职的设立,严重刺激了地方各路实权督军的神经,他们对抗的手段,就是扩军。一省之内,除了钟央给的编制,自己又开始组建省军。军队一多,军费开支自然就大,于是百姓的日子就更艰难,破产者越来越多。
这种恶性循环,导致地方财政日渐崩坏,从帐面上看,当然不会有钱上解京款。可是京里应有的开销,并不会因为收入的减少而变少。五国大借款的高额利息,成了沉重包袱,让帝国的财政,始终无法挺直腰杆呼吸。
关税归还洋债,铁路也被抵押出去。两个主要创收的机构,收入用来偿还洋人债务及支付赔款,不但让帝国的财政捉襟见肘,也导致工业上缺乏竞争力。外国商品倾销,本国的工商业,都发展不起来。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已经很难满足国家的需求。
当泰西人开始担忧这个冬天格外寒冷时,中国方面,已经要为冻死的尸体寻找埋骨之地。处于下游地位,就注定泰西经济发达时,国家未必能享受到利益,当泰西的经济衰退时,自己却必定要喝下苦酒。
股票始终低迷,外贸又上不去,中国整体的财政情况,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虽然自白狼之乱以后,两年时间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但是民生并没有恢复,相反,倒是越发难以为继。
尤其是随着各国紧缩银根,借洋债已经不像前金时代那么容易。国势艰难这句话,于赵冠侯这个层面的官员看来,已经不是一句简单的抒情,而是实打实的困难。
袁慰亭练兵起家,素来注重军队,也知部队无饷的可怕后果,但是巧妇难为无米炊。共合陆军,乃至于昔日北洋六镇的嫡系,也开始欠饷。自陆军部下发的军饷,开始拖延,即使拨发,也不足数。山东是靠着自己贴钱发饷,才能维持军饷按时足量发放。
其他省份,大多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九关、甚至六关的现象屡有发生。京里的官员,拖欠工资已经是常态,赵冠侯有山东财源,不在乎正俸收入。他的陆军次长年薪,以及因为勋章而应得的年薪奖金,从来就没有领过。但是一些没有他这种手段,缺乏经济来源的军人,已经不得不出卖勋章,换取生活资金。
为了缓解压力,中、交两行印的钞票开始大量增发,结局就是,在市面上,这些钞票只能按七折使用,民间更多的时候,只愿意接收印有总统圣像的银元。由袁正府发行的公债,已经以六折发放,但是销售形势依旧非常糟糕。
在赵冠侯入陕作战时,正元银行主持发行公债,从中大赚了一笔。这引起了一些人的眼红,其中甚至包括了袁系的大将以及袁家子弟。这些人忌惮于赵冠侯的力量和为人,不敢明着伸手,但是暗里,也通过人递过话来,希望分一杯羹。
陈冷荷的性子,本是个极为倔强,不肯服软的。加上背后有赵冠侯及华比银行支持,若是来了火性,可能谁的面子都不给,坚持斗一斗。但是在赵冠侯给她发了电报之后,她主动让出了第二批公债的发行权,正元不再参与发行。
随着公债发行的进展,证明了正元退出的正确。与第一批公债发行不同,第二批公债的发行,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经济低迷,商人普遍不看好共合的偿还能力,没多少人愿意认购。公债只能按六分发放,虽然那些发行人有关系,是先领公债后发,自己没有亏本,可是也没有获取想象中的利润。自己还在过程中,搭上了许多人情。如果是正元来做,可能责任,也就落到了自己头上。
以陈冷荷的眼光看来,帝国的财政要想好转,非得由专业人士负责,上下一心,各部门齐心协力,再加上莫大的运气,才有可能转危为安。可目前袁系的实际情况,这几点条件是绝对达不到的,自然也就对整顿财政,失去信心。
目前泰西战云密布,各国紧缩银根,洋债借不到,就只好内部挖潜。如果是把简森和陈冷荷请去协助财政,那多半是有借无回的局面。陈冷荷之前已经借过几笔钱给共合,代价就是获取了南方几条航线的经营权。
她对于袁家一门皆无好感,尤其袁三少爷袁良云,一度还试图追求杜小小,要知袁三公子是共合当下出名的纨绔加花花公子,杜小小落到他手里,多半是人财两空的结局。最后还是她出头,摆长辈小舅妈的架子,才把杜小小护住,可两下也算是伤了面子。
经济不看好,交情谈不到,想让她继续借钱,就是做梦。
简森虽然与陈冷荷的为人不尽相同,但是对袁家的看法上基本一致。尤其她所在意的还有另外一层,就是共合正府的机构,在她看来太过臃肿。为了安抚各路山神土地,共合不得不设立大量的机构,养着无数毫无作用,空耗粮饷的官员及议员。
把钱借给共合正府,并不会形成良性循环,发展生产,只是用来支付军饷和工资。这样寅吃卯粮,早晚会形成巨大的坏帐。是以华比早在淮河疏浚工程完成后,就不再向共合正府借款。
借着欢娱的当口,她半是戏弄,半是威胁的对赵冠侯道:“亲爱的,我不管你和大太太或是大总统的交情有多好,总之,我不许你借出一块钱去帮助钟央财政。否则的话,我就终止与你的合作,即使你签字,不会有一个子从帐上划走。”
“我明白,我的财政大臣。毕竟山东所有的经费调动,没有你的签字都是无效的,我又怎么能背着你,去做这件事呢?自家事自家知,山东眼下正是用钱的时候,我还恨不得让别人给我钱,又怎么会拿钱去救别人。冷荷,简森,你们还记得打坍道胜那个赌局吧。到现在为止,还有不少人对那次的赌局津津乐道。实际上,那个赌... -->>
一如简森所说,山东的财政虽然是负增长,但是好在这种惨淡的情况只发生了一年,亏损的总数还不大。名义上,赵冠侯还是两江巡阅使,即便只是遥领两江,依旧可以算做控有膏腴之地。
虽然两江的赋税,主要被冯玉璋等地方实镇督军掌握,赵冠侯这个巡阅所得不多,但有这个名分,就可以利用这个身份捞钱。不管是抽税还是银行经营,乃至赵冠侯及一干姨太太的生意,都有正策优惠,可以从这些地方吸血反哺山东。
再者,就是鲁票可以在数个省份内,作为信用货币使用,也为山东缓解了不小的经济压力。与之相比,京里的日子,反倒更为艰难。
自共合以来,各省报解的京款,与前金时代相比,不增反减。其中原因,包括因为战争及天灾造成的地方收入下降,也包含地方自己的因素。
模范军的编练,以及民政长一职的设立,严重刺激了地方各路实权督军的神经,他们对抗的手段,就是扩军。一省之内,除了钟央给的编制,自己又开始组建省军。军队一多,军费开支自然就大,于是百姓的日子就更艰难,破产者越来越多。
这种恶性循环,导致地方财政日渐崩坏,从帐面上看,当然不会有钱上解京款。可是京里应有的开销,并不会因为收入的减少而变少。五国大借款的高额利息,成了沉重包袱,让帝国的财政,始终无法挺直腰杆呼吸。
关税归还洋债,铁路也被抵押出去。两个主要创收的机构,收入用来偿还洋人债务及支付赔款,不但让帝国的财政捉襟见肘,也导致工业上缺乏竞争力。外国商品倾销,本国的工商业,都发展不起来。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已经很难满足国家的需求。
当泰西人开始担忧这个冬天格外寒冷时,中国方面,已经要为冻死的尸体寻找埋骨之地。处于下游地位,就注定泰西经济发达时,国家未必能享受到利益,当泰西的经济衰退时,自己却必定要喝下苦酒。
股票始终低迷,外贸又上不去,中国整体的财政情况,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虽然自白狼之乱以后,两年时间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但是民生并没有恢复,相反,倒是越发难以为继。
尤其是随着各国紧缩银根,借洋债已经不像前金时代那么容易。国势艰难这句话,于赵冠侯这个层面的官员看来,已经不是一句简单的抒情,而是实打实的困难。
袁慰亭练兵起家,素来注重军队,也知部队无饷的可怕后果,但是巧妇难为无米炊。共合陆军,乃至于昔日北洋六镇的嫡系,也开始欠饷。自陆军部下发的军饷,开始拖延,即使拨发,也不足数。山东是靠着自己贴钱发饷,才能维持军饷按时足量发放。
其他省份,大多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九关、甚至六关的现象屡有发生。京里的官员,拖欠工资已经是常态,赵冠侯有山东财源,不在乎正俸收入。他的陆军次长年薪,以及因为勋章而应得的年薪奖金,从来就没有领过。但是一些没有他这种手段,缺乏经济来源的军人,已经不得不出卖勋章,换取生活资金。
为了缓解压力,中、交两行印的钞票开始大量增发,结局就是,在市面上,这些钞票只能按七折使用,民间更多的时候,只愿意接收印有总统圣像的银元。由袁正府发行的公债,已经以六折发放,但是销售形势依旧非常糟糕。
在赵冠侯入陕作战时,正元银行主持发行公债,从中大赚了一笔。这引起了一些人的眼红,其中甚至包括了袁系的大将以及袁家子弟。这些人忌惮于赵冠侯的力量和为人,不敢明着伸手,但是暗里,也通过人递过话来,希望分一杯羹。
陈冷荷的性子,本是个极为倔强,不肯服软的。加上背后有赵冠侯及华比银行支持,若是来了火性,可能谁的面子都不给,坚持斗一斗。但是在赵冠侯给她发了电报之后,她主动让出了第二批公债的发行权,正元不再参与发行。
随着公债发行的进展,证明了正元退出的正确。与第一批公债发行不同,第二批公债的发行,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经济低迷,商人普遍不看好共合的偿还能力,没多少人愿意认购。公债只能按六分发放,虽然那些发行人有关系,是先领公债后发,自己没有亏本,可是也没有获取想象中的利润。自己还在过程中,搭上了许多人情。如果是正元来做,可能责任,也就落到了自己头上。
以陈冷荷的眼光看来,帝国的财政要想好转,非得由专业人士负责,上下一心,各部门齐心协力,再加上莫大的运气,才有可能转危为安。可目前袁系的实际情况,这几点条件是绝对达不到的,自然也就对整顿财政,失去信心。
目前泰西战云密布,各国紧缩银根,洋债借不到,就只好内部挖潜。如果是把简森和陈冷荷请去协助财政,那多半是有借无回的局面。陈冷荷之前已经借过几笔钱给共合,代价就是获取了南方几条航线的经营权。
她对于袁家一门皆无好感,尤其袁三少爷袁良云,一度还试图追求杜小小,要知袁三公子是共合当下出名的纨绔加花花公子,杜小小落到他手里,多半是人财两空的结局。最后还是她出头,摆长辈小舅妈的架子,才把杜小小护住,可两下也算是伤了面子。
经济不看好,交情谈不到,想让她继续借钱,就是做梦。
简森虽然与陈冷荷的为人不尽相同,但是对袁家的看法上基本一致。尤其她所在意的还有另外一层,就是共合正府的机构,在她看来太过臃肿。为了安抚各路山神土地,共合不得不设立大量的机构,养着无数毫无作用,空耗粮饷的官员及议员。
把钱借给共合正府,并不会形成良性循环,发展生产,只是用来支付军饷和工资。这样寅吃卯粮,早晚会形成巨大的坏帐。是以华比早在淮河疏浚工程完成后,就不再向共合正府借款。
借着欢娱的当口,她半是戏弄,半是威胁的对赵冠侯道:“亲爱的,我不管你和大太太或是大总统的交情有多好,总之,我不许你借出一块钱去帮助钟央财政。否则的话,我就终止与你的合作,即使你签字,不会有一个子从帐上划走。”
“我明白,我的财政大臣。毕竟山东所有的经费调动,没有你的签字都是无效的,我又怎么能背着你,去做这件事呢?自家事自家知,山东眼下正是用钱的时候,我还恨不得让别人给我钱,又怎么会拿钱去救别人。冷荷,简森,你们还记得打坍道胜那个赌局吧。到现在为止,还有不少人对那次的赌局津津乐道。实际上,那个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