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yanzitai.com,抢救大明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因为李自成的“装活”,所以大顺这边现在是永昌四年了。而大清那边则是顺治四年,都是“四年”,倒是挺巧的。而更加巧合的则是大清和大顺,都选择了差不多的发展路线——都是中式封建王朝的初兴模式。
大清和大顺两朝本来就是初兴的中式封建王朝嘛!
大清的十旗制度(八旗加两绿旗),说穿了就是明朝军户的加强版,并不是什么来自草原大漠的体制。
而大顺的老营兵制则是“授田到兵”,和早期的府兵制类似——早期府兵有单独的军籍,在隋朝开皇改革后才归入民籍,现在大顺也是将兵农二者分离。
在十旗制度和老营兵制外,大顺、大清又都先后选择了计口均田这个被后世认为是“仙招”的土地制度。
这其实也是理所当然的,大顺、大清的地盘人口密度都不大——他们拿的都是翻来覆去打拉锯战的地盘,能有多少人口?
而人少地多不就是计口均田的必要条件吗?哪怕是小农经济,也是需要一定规模的,如果小农产业规模太小,也是很难维持的。
计口均田之后怎么都得维持个几十年才能算成功吧?
如果搞个三五年就分化了,就又开始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苗头了,那不是真正的成功。
或者分田后没几年,农民们就背井离乡,跑去美利坚当殖民者了,也不是计口均田成功的标志。
当然了,一个农民分到一亩两亩的,出现难以维持的情况也是正常的。一家五六口弄个几亩薄田的,那根本不是一个可以持续经营的经济规模,必然会很快出现分化!
如今大顺和大清的地盘上都没多少人口,足以均出一个可持续的农庄经营规模。
而且他们两方面还因为种种原因和士大夫阶级撕破脸了,根本得不到后者的支持。如果他们再去维护士大夫的土地所有权,而不采取最容易得到安稳的计口均田制,这不成了傻缺了?
李过和多尔衮都不傻,当然知道该怎么办了!
所以到了大清顺治四年的时候,虽然大清朝的短线走势看着不是很好——在陕西清军丢了榆林和延安。山西那边的清军则依旧没有能攻下大同府,还让吕梁山抗清根据地有所发展。而在山东方面,清军再次放弃了沂水大营,撤离了曲阜城下。
但是真正能够看清局势的人们都很清楚,大清国在中原的统治已经比较稳定了!
因为在截止大清顺治四年春,已经有十万户正绿旗的官兵和超过一百五十万户生活在河南、山东、北直隶还有山西省的贫苦农民,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土地。
其中对贫苦百姓的授田,大约维持在一口十亩的标准。即便考虑到现在的气候状况,这个数目的土地也足以活人了,而且还能活得比较滋润。
所以在完成了计口授田的地区,汉人的反抗已经渐渐平息了!甚至在清军四面包围下还坚持了一年多的曹州明军(李化鲸、宫文采部),也在顺治三年末被多铎击败。
无法在曹州立足的李化鲸、宫文采被迫率领余部突围,去投靠了盘踞曲阜的史可法。
除了曹州明军的兵败,还有一件好事儿也在顺治四年开春后落到了多尔衮的头上——红夷英吉利国的护国主克伦威尔大将军派出的使臣布鲁斯,终于抵达了北京城,而且还给大清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送来了红夷国的土特产,十二门三磅红夷小炮,外加十二门在盛京由八旗汉军工匠仿造(由布鲁斯等英吉利人指导)的三磅炮。
布鲁斯其实早就抵达盛京了,不过多尔衮并没有马上召他们去北京。这是因为多尔衮并不信任这些红毛洋人......谁不知道朱慈烺在上海开商市招洋... -->>
因为李自成的“装活”,所以大顺这边现在是永昌四年了。而大清那边则是顺治四年,都是“四年”,倒是挺巧的。而更加巧合的则是大清和大顺,都选择了差不多的发展路线——都是中式封建王朝的初兴模式。
大清和大顺两朝本来就是初兴的中式封建王朝嘛!
大清的十旗制度(八旗加两绿旗),说穿了就是明朝军户的加强版,并不是什么来自草原大漠的体制。
而大顺的老营兵制则是“授田到兵”,和早期的府兵制类似——早期府兵有单独的军籍,在隋朝开皇改革后才归入民籍,现在大顺也是将兵农二者分离。
在十旗制度和老营兵制外,大顺、大清又都先后选择了计口均田这个被后世认为是“仙招”的土地制度。
这其实也是理所当然的,大顺、大清的地盘人口密度都不大——他们拿的都是翻来覆去打拉锯战的地盘,能有多少人口?
而人少地多不就是计口均田的必要条件吗?哪怕是小农经济,也是需要一定规模的,如果小农产业规模太小,也是很难维持的。
计口均田之后怎么都得维持个几十年才能算成功吧?
如果搞个三五年就分化了,就又开始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苗头了,那不是真正的成功。
或者分田后没几年,农民们就背井离乡,跑去美利坚当殖民者了,也不是计口均田成功的标志。
当然了,一个农民分到一亩两亩的,出现难以维持的情况也是正常的。一家五六口弄个几亩薄田的,那根本不是一个可以持续经营的经济规模,必然会很快出现分化!
如今大顺和大清的地盘上都没多少人口,足以均出一个可持续的农庄经营规模。
而且他们两方面还因为种种原因和士大夫阶级撕破脸了,根本得不到后者的支持。如果他们再去维护士大夫的土地所有权,而不采取最容易得到安稳的计口均田制,这不成了傻缺了?
李过和多尔衮都不傻,当然知道该怎么办了!
所以到了大清顺治四年的时候,虽然大清朝的短线走势看着不是很好——在陕西清军丢了榆林和延安。山西那边的清军则依旧没有能攻下大同府,还让吕梁山抗清根据地有所发展。而在山东方面,清军再次放弃了沂水大营,撤离了曲阜城下。
但是真正能够看清局势的人们都很清楚,大清国在中原的统治已经比较稳定了!
因为在截止大清顺治四年春,已经有十万户正绿旗的官兵和超过一百五十万户生活在河南、山东、北直隶还有山西省的贫苦农民,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土地。
其中对贫苦百姓的授田,大约维持在一口十亩的标准。即便考虑到现在的气候状况,这个数目的土地也足以活人了,而且还能活得比较滋润。
所以在完成了计口授田的地区,汉人的反抗已经渐渐平息了!甚至在清军四面包围下还坚持了一年多的曹州明军(李化鲸、宫文采部),也在顺治三年末被多铎击败。
无法在曹州立足的李化鲸、宫文采被迫率领余部突围,去投靠了盘踞曲阜的史可法。
除了曹州明军的兵败,还有一件好事儿也在顺治四年开春后落到了多尔衮的头上——红夷英吉利国的护国主克伦威尔大将军派出的使臣布鲁斯,终于抵达了北京城,而且还给大清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送来了红夷国的土特产,十二门三磅红夷小炮,外加十二门在盛京由八旗汉军工匠仿造(由布鲁斯等英吉利人指导)的三磅炮。
布鲁斯其实早就抵达盛京了,不过多尔衮并没有马上召他们去北京。这是因为多尔衮并不信任这些红毛洋人......谁不知道朱慈烺在上海开商市招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