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yanzitai.com,明朝那些事儿(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 至正二十年四月,朱元璋的部下胡大海攻下了处州。胡大海是一个爱惜人才的将领,他听说附近有几个隐士很有才能,便派人去请。
所谓隐士,是指神龙见首不见尾,别人已经吃完午饭,他还在洗脸的那种人,未必真有本事,但不管如何,多拉一个人下水总是好的。
这几位隐士的名字分别是叶琛、章溢、刘基。
前两个人接到邀请,立刻就来了,可是最后的这个刘基是怎么请都不来。
胡大海觉得此人架子太大,不想再去请了,可有人对他说,叶琛和章溢请不请无所谓,这个刘基一定要请,因为这个人懂天文。
今天的人们对天文学的兴趣有限,可在当时,这可是一项了不起的本事,不是什么人都能学的,属于帝王之学的一种。地上的君主们觉得辽阔的土地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和虚荣,便把自己的命运和天上的星星联系在一起,出生的时候是天星下凡(一般要刮风下雨),即位时候是紫微星闪耀,被人夺位是异星夺宫,死的时候的是流星落地。
总而言之,都和星星有关,懂这门学问的何止是人才,简直是奇才。
于是胡大海就上报朱元璋,朱元璋甚是感兴趣,便派了一个叫孙炎的人来召刘基。但刘基就是不给面子,逼急了就回赠了一把宝剑给孙炎,这是一个不友好的举动,而孙炎眼见使命不能完成,也急了,撕下了温情的面具,对刘基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你这把剑应该献给天子,天子用剑专门斩杀那些不听话的人(剑当献天子,斩不顺命者)。
刘基明白了,这个眼前亏吃不得,乖乖地去朱元璋的手下干活。但当时的朱元璋对他的真实能力并不了解,把他看成算命先生之类的角色。
金子总会发光的。
决断
当太平失守的消息传到应天后,朱元璋召集他的谋士们商量对策,在会议上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大部分(注意这个词)主张逃跑,另外一部分主张退守紫金山,但这两部分人在一个问题上是一致的,那就是放弃应天。
这些平日自吹神机妙算的谋士在此时露出了他们的真面目,除了痛骂常遇春外,他们做的事情也只是吹嘘汉军的强大,议论太平如何失守、自己的军队如何差等。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绝不能战,战则必亡。
朱元璋失望地看着这些人。他相信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打好了包裹,给老婆孩子准备了逃跑的车辆,随时准备投靠新的老板,然后在他摔跤倒地的时候再踩上一脚。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从来都是这些人的特长。
此时,他看到了脸色阴晴不定的刘基,似乎有话要说,他开口问道:“刘基,你有话说?说吧。”
刘基的那些同僚们停止了议论,看着刘基。自从这个人到了朱元璋手下担任谋士后,沉默寡言,也没有出过什么主意,大家不怎么瞧得起他,只是因为此人脾气很好,从不发火,人缘倒还不差。
刘基站了起来,长时间的等待和倾听已经消磨了他所有的耐心,他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不再是一个好好先生,而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刘伯温!
他用轻蔑的眼光俯视着这些平日自视甚高的所谓才子们,用一种几乎歇斯底里的语气大声说道:
“那些说要投降和逃跑的人应该立刻杀掉!你们就这么胆怯吗?!现在敌人虽然强大,但却骄横,只要我们诱敌深入,使用伏兵攻击,打败陈友谅是很容易的!一味只想着逃跑的人,难道也有脸自称为臣吗?!”
他训斥了那些懦弱的人,并详细分析了局势,告诉所有的人,陈友谅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周围的人被他惊呆了,愣愣地看着他。
“如果我们失去了应天,还能去哪里呢?我虽力薄,也能拼命!要走你们走,我决不走!”
“我哪里也不去,誓与应天共存亡!”
他的声音如同狂风暴雨,扫荡着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朱元璋很感慨,看着这么多的所谓从龙之臣只为自己打算,而这个刚刚到自己手下干活的人却能以自己的勇气说出与城共存亡这样的话。他不是没有畏惧感,他很明白,如果陈友谅攻下了应天,自己多年奋斗的心血会毁于一旦,他也会像徐寿辉一样成为陈友谅皇位的垫脚石,不可能做和尚,不可能做农民,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他当然想一战歼灭陈友谅,让这个讨厌的人从世界上消失,可是陈友谅太强大了,强大到似乎无法战胜,那庞大的战船就像可怕的怪兽,会将他和他那弱小的水军吞没。
那就躲躲吧,可是又能躲到哪里去呢?滁州?濠州?像狗一样被人追来追去,最后又像狗一样被人杀死?
刘基的话给了他勇气,一个弱不禁风的书生尚有如此决心,我又畏惧什么!我本一无所有,经过多少的艰难险阻才走到今天,难道就不能放手一搏吗!
他站了起来,用威严的目光扫视着每一个人,斩钉截铁地吐出了四个字:此地决战!
在确定了战略方向后,他召集谋士谈论如何对敌。大凡这个时候,狗头军师们会提出一大堆建议,好的坏的都有,就看拿主意的人识不识货。这是个一本万利的工作,如果建议对了,而且被使用了,自己就会成为大功臣,如果没有被使用,事后也可以证明自己有先见之明,如果出的是坏主意,那也没关系,老婆不好找,老板还是好找的,换一个就是了。
有谋士说,应该先攻下太平,然后以太平为屏障与陈友谅决战。
又有谋士说,应趁陈友谅立足未稳,马上出击与他决战,击敌半渡,可收全功。
我们客观地来看,这两种主意似乎都不错,提出谋略的人也是很有见识的,但真的行得通吗?
朱元璋再度表现出了他的军事天才,这种天分将在今后的军事生涯中不断地帮助他。
nbsp; 至正二十年四月,朱元璋的部下胡大海攻下了处州。胡大海是一个爱惜人才的将领,他听说附近有几个隐士很有才能,便派人去请。
所谓隐士,是指神龙见首不见尾,别人已经吃完午饭,他还在洗脸的那种人,未必真有本事,但不管如何,多拉一个人下水总是好的。
这几位隐士的名字分别是叶琛、章溢、刘基。
前两个人接到邀请,立刻就来了,可是最后的这个刘基是怎么请都不来。
胡大海觉得此人架子太大,不想再去请了,可有人对他说,叶琛和章溢请不请无所谓,这个刘基一定要请,因为这个人懂天文。
今天的人们对天文学的兴趣有限,可在当时,这可是一项了不起的本事,不是什么人都能学的,属于帝王之学的一种。地上的君主们觉得辽阔的土地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和虚荣,便把自己的命运和天上的星星联系在一起,出生的时候是天星下凡(一般要刮风下雨),即位时候是紫微星闪耀,被人夺位是异星夺宫,死的时候的是流星落地。
总而言之,都和星星有关,懂这门学问的何止是人才,简直是奇才。
于是胡大海就上报朱元璋,朱元璋甚是感兴趣,便派了一个叫孙炎的人来召刘基。但刘基就是不给面子,逼急了就回赠了一把宝剑给孙炎,这是一个不友好的举动,而孙炎眼见使命不能完成,也急了,撕下了温情的面具,对刘基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你这把剑应该献给天子,天子用剑专门斩杀那些不听话的人(剑当献天子,斩不顺命者)。
刘基明白了,这个眼前亏吃不得,乖乖地去朱元璋的手下干活。但当时的朱元璋对他的真实能力并不了解,把他看成算命先生之类的角色。
金子总会发光的。
决断
当太平失守的消息传到应天后,朱元璋召集他的谋士们商量对策,在会议上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大部分(注意这个词)主张逃跑,另外一部分主张退守紫金山,但这两部分人在一个问题上是一致的,那就是放弃应天。
这些平日自吹神机妙算的谋士在此时露出了他们的真面目,除了痛骂常遇春外,他们做的事情也只是吹嘘汉军的强大,议论太平如何失守、自己的军队如何差等。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绝不能战,战则必亡。
朱元璋失望地看着这些人。他相信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打好了包裹,给老婆孩子准备了逃跑的车辆,随时准备投靠新的老板,然后在他摔跤倒地的时候再踩上一脚。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从来都是这些人的特长。
此时,他看到了脸色阴晴不定的刘基,似乎有话要说,他开口问道:“刘基,你有话说?说吧。”
刘基的那些同僚们停止了议论,看着刘基。自从这个人到了朱元璋手下担任谋士后,沉默寡言,也没有出过什么主意,大家不怎么瞧得起他,只是因为此人脾气很好,从不发火,人缘倒还不差。
刘基站了起来,长时间的等待和倾听已经消磨了他所有的耐心,他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不再是一个好好先生,而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刘伯温!
他用轻蔑的眼光俯视着这些平日自视甚高的所谓才子们,用一种几乎歇斯底里的语气大声说道:
“那些说要投降和逃跑的人应该立刻杀掉!你们就这么胆怯吗?!现在敌人虽然强大,但却骄横,只要我们诱敌深入,使用伏兵攻击,打败陈友谅是很容易的!一味只想着逃跑的人,难道也有脸自称为臣吗?!”
他训斥了那些懦弱的人,并详细分析了局势,告诉所有的人,陈友谅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周围的人被他惊呆了,愣愣地看着他。
“如果我们失去了应天,还能去哪里呢?我虽力薄,也能拼命!要走你们走,我决不走!”
“我哪里也不去,誓与应天共存亡!”
他的声音如同狂风暴雨,扫荡着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朱元璋很感慨,看着这么多的所谓从龙之臣只为自己打算,而这个刚刚到自己手下干活的人却能以自己的勇气说出与城共存亡这样的话。他不是没有畏惧感,他很明白,如果陈友谅攻下了应天,自己多年奋斗的心血会毁于一旦,他也会像徐寿辉一样成为陈友谅皇位的垫脚石,不可能做和尚,不可能做农民,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他当然想一战歼灭陈友谅,让这个讨厌的人从世界上消失,可是陈友谅太强大了,强大到似乎无法战胜,那庞大的战船就像可怕的怪兽,会将他和他那弱小的水军吞没。
那就躲躲吧,可是又能躲到哪里去呢?滁州?濠州?像狗一样被人追来追去,最后又像狗一样被人杀死?
刘基的话给了他勇气,一个弱不禁风的书生尚有如此决心,我又畏惧什么!我本一无所有,经过多少的艰难险阻才走到今天,难道就不能放手一搏吗!
他站了起来,用威严的目光扫视着每一个人,斩钉截铁地吐出了四个字:此地决战!
在确定了战略方向后,他召集谋士谈论如何对敌。大凡这个时候,狗头军师们会提出一大堆建议,好的坏的都有,就看拿主意的人识不识货。这是个一本万利的工作,如果建议对了,而且被使用了,自己就会成为大功臣,如果没有被使用,事后也可以证明自己有先见之明,如果出的是坏主意,那也没关系,老婆不好找,老板还是好找的,换一个就是了。
有谋士说,应该先攻下太平,然后以太平为屏障与陈友谅决战。
又有谋士说,应趁陈友谅立足未稳,马上出击与他决战,击敌半渡,可收全功。
我们客观地来看,这两种主意似乎都不错,提出谋略的人也是很有见识的,但真的行得通吗?
朱元璋再度表现出了他的军事天才,这种天分将在今后的军事生涯中不断地帮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