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小说网 www.yanzitai.com,大自在逍遥天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陈浮生五经选择的是《礼记》,这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正所谓克己复礼为仁在他看来,五经之中,最为重要的便是这一经,儒家的根基便是礼乐。
《诗经》争议太多,有人认为知道单纯地描写了上古之景,有人却偏要强行扯上明君贤臣,《尚书》不过是公文总集罢了,《易经》太过高深飘渺,让人摸不着头脑,至于《春秋》,就连孔夫子本人都承认“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是一本捏造出来的典籍,陈浮生实在对其喜欢不上来。
如此一来,就只有《礼记》最合心意,而且四书中的《大学》本就出自《小戴礼记》,两者之间有着最为清楚的脉络相承关系。
“不过还好。自前朝覆灭以后,朱子的地位也受到了不小冲击,否则现在做题还要像前朝一般按照他的注释来答题,否则便是一顶有悖圣人教诲的大帽子扣下来,哪有现在这样的灵活自由?”
打开油布包裹的试纸,两道四书题跃然在目。
陈浮生轻轻一笑,这第一道正是出自《大学》。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大学》之中提出三纲八目之后,便是“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所以,君子应该谨慎地修养德行。具备了德行才能获得民众,有了民众才会有国土,有了国土才会有财富,有了财富才能享用。德行为根本,财富为末端。如若本末倒置,民众就会互相争斗、抢夺。因此,财富聚集在国君手中,就可以使百姓离散。
陈浮生清楚新党一向提倡变法图强,宣扬变了法,国家才能繁荣昌盛,而旧党则是指责对方说“小人喻于利”。追逐利便是满足内心之欲,不是君子所谓。
其实这也是有着根源的,这种辩论也不是第一次了,根源还要从朱陈两家的王霸利义之辩开始说起。
这一次,明确地表明“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显然是旧党打算正本清源了。
只要写以德为本,则财自来,天下自然大定,就不会跑题,剩下的,能不能增添光彩,就要看自身的本事了。
摇摇头,看向第二道,果然是一样的调调,‘麻冕、礼也’。
这一道出自《论语·子罕》,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孔圣说:“用麻来织行礼时的帽子,是符合礼的;如今用丝来织,这样俭省,我我宁肯违背古礼,也同意大家的意见和做法。臣见君,先在堂下行礼,然后升堂再行礼,这也是符合礼的。今天,大家都只升堂后行一次礼,这是傲慢的表现。虽然违反大家的意愿,我仍然主张先在堂下行礼。”
这一道题也是充满了浓浓的保守意味,表面上是说了孔夫子对性质相同的两件事上,分别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但是真实... -->>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陈浮生五经选择的是《礼记》,这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正所谓克己复礼为仁在他看来,五经之中,最为重要的便是这一经,儒家的根基便是礼乐。
《诗经》争议太多,有人认为知道单纯地描写了上古之景,有人却偏要强行扯上明君贤臣,《尚书》不过是公文总集罢了,《易经》太过高深飘渺,让人摸不着头脑,至于《春秋》,就连孔夫子本人都承认“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是一本捏造出来的典籍,陈浮生实在对其喜欢不上来。
如此一来,就只有《礼记》最合心意,而且四书中的《大学》本就出自《小戴礼记》,两者之间有着最为清楚的脉络相承关系。
“不过还好。自前朝覆灭以后,朱子的地位也受到了不小冲击,否则现在做题还要像前朝一般按照他的注释来答题,否则便是一顶有悖圣人教诲的大帽子扣下来,哪有现在这样的灵活自由?”
打开油布包裹的试纸,两道四书题跃然在目。
陈浮生轻轻一笑,这第一道正是出自《大学》。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大学》之中提出三纲八目之后,便是“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所以,君子应该谨慎地修养德行。具备了德行才能获得民众,有了民众才会有国土,有了国土才会有财富,有了财富才能享用。德行为根本,财富为末端。如若本末倒置,民众就会互相争斗、抢夺。因此,财富聚集在国君手中,就可以使百姓离散。
陈浮生清楚新党一向提倡变法图强,宣扬变了法,国家才能繁荣昌盛,而旧党则是指责对方说“小人喻于利”。追逐利便是满足内心之欲,不是君子所谓。
其实这也是有着根源的,这种辩论也不是第一次了,根源还要从朱陈两家的王霸利义之辩开始说起。
这一次,明确地表明“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显然是旧党打算正本清源了。
只要写以德为本,则财自来,天下自然大定,就不会跑题,剩下的,能不能增添光彩,就要看自身的本事了。
摇摇头,看向第二道,果然是一样的调调,‘麻冕、礼也’。
这一道出自《论语·子罕》,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孔圣说:“用麻来织行礼时的帽子,是符合礼的;如今用丝来织,这样俭省,我我宁肯违背古礼,也同意大家的意见和做法。臣见君,先在堂下行礼,然后升堂再行礼,这也是符合礼的。今天,大家都只升堂后行一次礼,这是傲慢的表现。虽然违反大家的意愿,我仍然主张先在堂下行礼。”
这一道题也是充满了浓浓的保守意味,表面上是说了孔夫子对性质相同的两件事上,分别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但是真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