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小说网 www.yanzitai.com,夺鼎161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有着关外第一城称号的宁远,便是如今的辽宁兴城,它的正式称呼是宁远卫卫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清代改称宁远州城。到后世,又改名为兴城。明宣德三年,城周五里九十六步。墙高三丈,有门四,宣德五年。又增筑外城,周九里一百二十四步。
辽东战事起,宁远城不断修缮,此时城墙高三丈二尺,又雉高六尺,每门皆有瓮城,上有城楼与角台。城内有钟鼓楼,与城墙四座城楼遥相呼应,战起。登临楼顶,城墙与城内景观尽收眼底。
宁远城墙颇有特色,当年修建时,为使城墙坚固,大量使用不规则的城石砌筑内壁,然后将壁面凿平。所以称为“毛石墙”,由于石料大多就地取材,远望其色似若虎皮,又称“虎皮毛石墙”。
如今蓟辽总督洪承畴,辽东巡抚邱民仰,兵备道张斗、姚恭、蔡懋德,援剿总兵左光先、山西总兵李辅明、密云总兵唐通、蓟镇总兵白广恩、山海关总兵马科、辽东总兵刘肇基、辽镇东协总兵孟道、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等诸多文武大员都驻节在此。
此时的宁远,已经是一座大军营。城池内外,大军有十几万之多,城内的民房官房占尽了都堆不下。到处是总兵、副将的旗号,至于说参将、游击等,更是遍地都是。
先前到来的军队,如蓟密各处军,大多是扎在城外,军营都选择在避风向阳、取水打柴都方便。且又易守难攻场地开阔的山地上,如城东五里的三首山,城东北五里的螺峰山,城东北十五里的干柴岭,城西北八里的枣儿山,城西北的黄土坎山,摩诃罗山等等。
宁远城内有四条大街,当地人称为东街、南街、西街和北街。此城的周长及城门数、街路数均为偶数,也算宁远一奇。
洪承畴的蓟辽督师行辕设在内城,鼓楼西南之侧。数百名跟随他自陕西征剿流贼时一路厮杀出来的督标亲兵一色的南中铠甲刀枪威风凛凛的在辕门内站班。更有百余人背后背着火铳,铳口用布做了枪头帽,防止灰尘雨水进入。数百人便如钢浇铁铸一般从辕门一直站列到帅堂前。
辕门外,两门八磅炮黑洞洞的炮口斜斜的指向半空。炮手们却不像亲兵那样军纪严整。几名炮手在用土袋子垒砌起来的炮位后面低声说笑着。
蓦地。炮手们感觉到脚下的街道隐约有阵阵颤抖,登时觉得有些不妙,急忙从火药桶上起身站好。
转眼间。从街道的一处拐弯处撞出一彪人马,皆是骑兵。骑兵俱是身披铁甲不说,背后更是身披黑色斗篷,手中更是刀枪锋利坚固。铁盔铁甲,黑色斗篷,这一彪人马便如一股黑旋风一般直扑而来。
正是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手下家丁!
“大人可在府中?”
在家丁亲将的侍奉下,吴三桂跳下马来,朝着在辕门值守的一名游击笑容可掬的拱手施礼。
吴三桂身材中等,不过却非常壮实,长得倒也算得上英俊二字,只不过鼻梁上因为征战而有一道疤痕,照着相法上说,这算是破相。头上六瓣铁尖盔,一缕朱红色的盔缨飘洒,外穿枣红色的敞胸宽袍,露出内中擦拭的光可鉴人的南中胸甲,肋下配着一口宝剑,顾盼中目光如电,颇有一股威严深沉的味道。
在辕门值守的督标营游击虽然是洪承畴的心腹亲信,但是对这位宁远团练总兵却是丝毫不敢造次,反而颇为巴结。
原因无他,实力二字!
这位白皙通侯最少年的吴三桂,正是出在辽西将门集团之中祖家和吴家之中。其父吴襄和祖家的当家人祖大寿乃是郎舅至亲,说起来,吴三桂管祖大寿叫舅舅。
除了显赫的家世之外,吴三桂还非常善于公关,高起潜监军辽东时,吴三桂就认其为义父。方一藻巡抚辽东时,吴三桂与其子方光琛结为结拜兄弟,洪承畴经略辽东后,他又迅速与洪承畴亲信幕僚谢四新结为至交,如此长袖善舞四方结缘,再加上背后的靠山,手中的实力,身上的战功,吴三桂想不发达都难。
吴三桂在任宁远团练总兵后,在洪承畴支持下大力练兵,两年的时间,练成辽兵二万,都是颇为敢战能战之兵。与其父吴襄一起,还练就一支吴氏家丁,内有精骑二千,皆以五十骑一队,分四十队,每队设一领骑官。吴三桂将这些领骑官的姓名分别书写在竹签上,平日插在自己靴筒上,遇到紧急情况,便信手从靴筒中取出一签,呼叫某领骑官,该领骑官即统领本骑队,跟随他冲突决阵,无往不利。
这些家丁们,个个在辽西皆有田亩庄园,俨然便是一个个大小地主。人人都有几百亩田地,有恒产者有恒心,加上保卫家园,这也是他们敢战的缘故。
而且他们待遇很好,吴襄当年曾言,自己吃的不过粗茶淡饭,而三千子弟兵,却个个所吃细酒肥羊。他穿的是粗布褐衣,而三千子弟兵都穿纨罗纻绮。虽说朝廷长久发不出粮饷,他们照旧生活得很好。连同麾下,他们早己有田有产。生活无忧了,而且平日除了训练,他们也不必担心田地间的耕种,因为几乎辽西的军户。都是他们的佃农,为他们耕种卖力。
而在辽西将门之中历史更加久远、势力更加盘根错节的祖家同样如此,祖大寿麾下数千家丁,人人骁勇敢战。这样的做法,早在上一个宁远伯李成梁镇守辽东时期便已经形成,李成梁麾下号称拥有八千家丁,人人身披双层铁甲,跨骑双马,对付辽东那些部族自然是所向披靡。这也就是为何努尔哈赤起兵作乱后大量发展重甲骑兵的缘故,耳濡目染嘛!
与吴家军一样。祖氏的数千家丁。纯属祖氏家族的私人武装。他们依靠祖氏的势力,个个富有。不过祖家众人依靠家丁立足,同样也非常担心麾下势力折损,这些都是各代军阀的通病,不论前世后世都是如此。
吴三桂能够在辽西将门集团之中脱颖而出,除了家世出身之外,其人也颇为善战,崇祯十三年,清兵围困锦州后,不论夹马山遭遇战。还是奇袭清兵镶蓝旗营地。或是五道岭伏击战,其人多有杰出表现。
特别崇祯十四年,清骑充斥锦、松各处,势殊猖獗。锦州粮草不足。各运粮官惊心奴儆。不敢前往,吴三桂自告奋勇,以新年过节。出其不意之计,将粮草运去。
正月初二、初三两天,吴三桂以牛骡驴车三千四百辆,装米一万五千石,以部下万余兵马护卫,安全躲过清兵的监视,运粮到锦州。后又空车安全返回宁远,并未遇警,绝无疏失,更大受蓟辽总督洪承畴与辽东巡抚丘民仰的夸赞。
家世、战功、势力,构成了吴三桂的综合实力,再加上他颇为会做人,与督师衙门上下人等都是相交融洽,打了几句招呼后,便被督标中军领进了洪承畴的签押房之中。
洪承畴还是那样温文儒雅,一举一动,都有一股难言的优美风范,他身上的大红蟒服,三络长须,均修饰得一丝不乱。
“长伯来了?请坐!上茶!”
立刻有人将刚刚沏得的功夫茶摆到了吴三桂面前,随着茶杯摆在面前的,还有几样福建的风味点心,甜果、桔红糕、地力糕、燕皮汤等物。
“长伯,你祖籍维扬,又是身出命门,平日里自然是眼界开阔,不过这是家乡风味,倒请长伯品鉴一二。”
督师大人请自己吃点心,多大的恩典?就算是一碗米田共,也得含笑吃下去。少不得将这几样点心逐一品尝一番后,吴三桂还要大加赞赏一番。
二人客套了一番之后,立刻将话题进入了正题。
洪承畴对于锦州战役的大体方略,就是与祖大寿商定的“建立饷道,步步为营,边战边进,解围锦州”之策。洪承畴这人谨慎,两年来,他自宁远数救锦州,每次都是集兵一处,逼以车营,不言轻战,前进一步,巩固一步。
再有一点就是,绝对不分兵!
当年萨尔浒一战,杨镐那个不懂兵法的混蛋,在朝... -->>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有着关外第一城称号的宁远,便是如今的辽宁兴城,它的正式称呼是宁远卫卫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清代改称宁远州城。到后世,又改名为兴城。明宣德三年,城周五里九十六步。墙高三丈,有门四,宣德五年。又增筑外城,周九里一百二十四步。
辽东战事起,宁远城不断修缮,此时城墙高三丈二尺,又雉高六尺,每门皆有瓮城,上有城楼与角台。城内有钟鼓楼,与城墙四座城楼遥相呼应,战起。登临楼顶,城墙与城内景观尽收眼底。
宁远城墙颇有特色,当年修建时,为使城墙坚固,大量使用不规则的城石砌筑内壁,然后将壁面凿平。所以称为“毛石墙”,由于石料大多就地取材,远望其色似若虎皮,又称“虎皮毛石墙”。
如今蓟辽总督洪承畴,辽东巡抚邱民仰,兵备道张斗、姚恭、蔡懋德,援剿总兵左光先、山西总兵李辅明、密云总兵唐通、蓟镇总兵白广恩、山海关总兵马科、辽东总兵刘肇基、辽镇东协总兵孟道、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等诸多文武大员都驻节在此。
此时的宁远,已经是一座大军营。城池内外,大军有十几万之多,城内的民房官房占尽了都堆不下。到处是总兵、副将的旗号,至于说参将、游击等,更是遍地都是。
先前到来的军队,如蓟密各处军,大多是扎在城外,军营都选择在避风向阳、取水打柴都方便。且又易守难攻场地开阔的山地上,如城东五里的三首山,城东北五里的螺峰山,城东北十五里的干柴岭,城西北八里的枣儿山,城西北的黄土坎山,摩诃罗山等等。
宁远城内有四条大街,当地人称为东街、南街、西街和北街。此城的周长及城门数、街路数均为偶数,也算宁远一奇。
洪承畴的蓟辽督师行辕设在内城,鼓楼西南之侧。数百名跟随他自陕西征剿流贼时一路厮杀出来的督标亲兵一色的南中铠甲刀枪威风凛凛的在辕门内站班。更有百余人背后背着火铳,铳口用布做了枪头帽,防止灰尘雨水进入。数百人便如钢浇铁铸一般从辕门一直站列到帅堂前。
辕门外,两门八磅炮黑洞洞的炮口斜斜的指向半空。炮手们却不像亲兵那样军纪严整。几名炮手在用土袋子垒砌起来的炮位后面低声说笑着。
蓦地。炮手们感觉到脚下的街道隐约有阵阵颤抖,登时觉得有些不妙,急忙从火药桶上起身站好。
转眼间。从街道的一处拐弯处撞出一彪人马,皆是骑兵。骑兵俱是身披铁甲不说,背后更是身披黑色斗篷,手中更是刀枪锋利坚固。铁盔铁甲,黑色斗篷,这一彪人马便如一股黑旋风一般直扑而来。
正是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手下家丁!
“大人可在府中?”
在家丁亲将的侍奉下,吴三桂跳下马来,朝着在辕门值守的一名游击笑容可掬的拱手施礼。
吴三桂身材中等,不过却非常壮实,长得倒也算得上英俊二字,只不过鼻梁上因为征战而有一道疤痕,照着相法上说,这算是破相。头上六瓣铁尖盔,一缕朱红色的盔缨飘洒,外穿枣红色的敞胸宽袍,露出内中擦拭的光可鉴人的南中胸甲,肋下配着一口宝剑,顾盼中目光如电,颇有一股威严深沉的味道。
在辕门值守的督标营游击虽然是洪承畴的心腹亲信,但是对这位宁远团练总兵却是丝毫不敢造次,反而颇为巴结。
原因无他,实力二字!
这位白皙通侯最少年的吴三桂,正是出在辽西将门集团之中祖家和吴家之中。其父吴襄和祖家的当家人祖大寿乃是郎舅至亲,说起来,吴三桂管祖大寿叫舅舅。
除了显赫的家世之外,吴三桂还非常善于公关,高起潜监军辽东时,吴三桂就认其为义父。方一藻巡抚辽东时,吴三桂与其子方光琛结为结拜兄弟,洪承畴经略辽东后,他又迅速与洪承畴亲信幕僚谢四新结为至交,如此长袖善舞四方结缘,再加上背后的靠山,手中的实力,身上的战功,吴三桂想不发达都难。
吴三桂在任宁远团练总兵后,在洪承畴支持下大力练兵,两年的时间,练成辽兵二万,都是颇为敢战能战之兵。与其父吴襄一起,还练就一支吴氏家丁,内有精骑二千,皆以五十骑一队,分四十队,每队设一领骑官。吴三桂将这些领骑官的姓名分别书写在竹签上,平日插在自己靴筒上,遇到紧急情况,便信手从靴筒中取出一签,呼叫某领骑官,该领骑官即统领本骑队,跟随他冲突决阵,无往不利。
这些家丁们,个个在辽西皆有田亩庄园,俨然便是一个个大小地主。人人都有几百亩田地,有恒产者有恒心,加上保卫家园,这也是他们敢战的缘故。
而且他们待遇很好,吴襄当年曾言,自己吃的不过粗茶淡饭,而三千子弟兵,却个个所吃细酒肥羊。他穿的是粗布褐衣,而三千子弟兵都穿纨罗纻绮。虽说朝廷长久发不出粮饷,他们照旧生活得很好。连同麾下,他们早己有田有产。生活无忧了,而且平日除了训练,他们也不必担心田地间的耕种,因为几乎辽西的军户。都是他们的佃农,为他们耕种卖力。
而在辽西将门之中历史更加久远、势力更加盘根错节的祖家同样如此,祖大寿麾下数千家丁,人人骁勇敢战。这样的做法,早在上一个宁远伯李成梁镇守辽东时期便已经形成,李成梁麾下号称拥有八千家丁,人人身披双层铁甲,跨骑双马,对付辽东那些部族自然是所向披靡。这也就是为何努尔哈赤起兵作乱后大量发展重甲骑兵的缘故,耳濡目染嘛!
与吴家军一样。祖氏的数千家丁。纯属祖氏家族的私人武装。他们依靠祖氏的势力,个个富有。不过祖家众人依靠家丁立足,同样也非常担心麾下势力折损,这些都是各代军阀的通病,不论前世后世都是如此。
吴三桂能够在辽西将门集团之中脱颖而出,除了家世出身之外,其人也颇为善战,崇祯十三年,清兵围困锦州后,不论夹马山遭遇战。还是奇袭清兵镶蓝旗营地。或是五道岭伏击战,其人多有杰出表现。
特别崇祯十四年,清骑充斥锦、松各处,势殊猖獗。锦州粮草不足。各运粮官惊心奴儆。不敢前往,吴三桂自告奋勇,以新年过节。出其不意之计,将粮草运去。
正月初二、初三两天,吴三桂以牛骡驴车三千四百辆,装米一万五千石,以部下万余兵马护卫,安全躲过清兵的监视,运粮到锦州。后又空车安全返回宁远,并未遇警,绝无疏失,更大受蓟辽总督洪承畴与辽东巡抚丘民仰的夸赞。
家世、战功、势力,构成了吴三桂的综合实力,再加上他颇为会做人,与督师衙门上下人等都是相交融洽,打了几句招呼后,便被督标中军领进了洪承畴的签押房之中。
洪承畴还是那样温文儒雅,一举一动,都有一股难言的优美风范,他身上的大红蟒服,三络长须,均修饰得一丝不乱。
“长伯来了?请坐!上茶!”
立刻有人将刚刚沏得的功夫茶摆到了吴三桂面前,随着茶杯摆在面前的,还有几样福建的风味点心,甜果、桔红糕、地力糕、燕皮汤等物。
“长伯,你祖籍维扬,又是身出命门,平日里自然是眼界开阔,不过这是家乡风味,倒请长伯品鉴一二。”
督师大人请自己吃点心,多大的恩典?就算是一碗米田共,也得含笑吃下去。少不得将这几样点心逐一品尝一番后,吴三桂还要大加赞赏一番。
二人客套了一番之后,立刻将话题进入了正题。
洪承畴对于锦州战役的大体方略,就是与祖大寿商定的“建立饷道,步步为营,边战边进,解围锦州”之策。洪承畴这人谨慎,两年来,他自宁远数救锦州,每次都是集兵一处,逼以车营,不言轻战,前进一步,巩固一步。
再有一点就是,绝对不分兵!
当年萨尔浒一战,杨镐那个不懂兵法的混蛋,在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