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小说网 www.yanzitai.com,大明帝国日不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外患未去,内忧已经尽显矣。衮衮诸公的争权夺利又开始了,党同伐异来得更加猛烈。
大明朝廷的文武百官一致公认黄胜大人功高盖世,一个个上书请圣上厚加封赏,大有一副准备捧杀辽东巡抚之势。
有许多大臣居然提议以郡王爵位赐之,消息穿到黄胜耳中,黄胜也只有苦笑,这一次,朝臣里除了自己一党,其他党派好像在对付自己的问题上做到了求同存异也!
自己力争低调不得罪人,可是“众正盈朝”还是不肯放过自己,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正是如此啊!
大明有祖训异姓不得封王,非军功不得赐爵。
赐爵者就是勋贵,不管愿不愿意都要离开自己的部队回京师享受国恩过醉生梦死的逍遥日子,级别待遇很高,兵权没有了,荣华富贵可以有。
黄胜虽然很睿智,但是朝臣都有默契的齐玩一手捧杀,黄胜也唯有静观其变也。
还好黄胜对朝廷这个肮脏的大染缸没有抱任何幻想,早就布局远离这个是非圈,也根本没有幻想崇祯皇帝把曾经给予袁崇焕的权力交付自己。
他相信皇帝会掌握平衡,天下强军如果一大半交给自己,崇祯如何能够安睡焉?
紫禁城平台,心情不错的崇祯皇帝和阁臣以及六部堂官议事。
新上任不久才三十几岁的年轻阁老周延儒奏道:“陛下,建奴肆掠京畿,百万户子民流离失所,臣闻听黄胜大人的爱妾带着家丁在永平、遵化等等地方设许多粥棚施粥赈济流民,臣请陛下给予黄大人嘉奖。”
这位阁老乃是常州宜兴县人地地道道的东林党,万历四十一年的年轻状元公,和黄胜相同,也是连中二元,金榜题名那年他才二十出头。
崇祯帝决心有所作为,重整江山。要实现这个美好的理想,必须有一批得力的官员来辅佐。于是崇祯帝物色人才,一旦发现合适的人选,便破格提拔重用。
崇祯二年三月,崇祯皇帝在文华殿召见周延儒,谈了很长时间,究竟谈了些什么,外人概不得知。后金入侵,正是国家用人之时,崇祯委任延儒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这年,入阁的周延儒才三十六岁。
周延儒被同样年轻的皇帝委以重任,他根本没有什么政绩,升官速度可谓大明朝的翘楚。由此可见是周延儒一番君前答对迎合了年轻皇帝的胃口。
也可以看出,崇祯皇帝急于图志,想有所作为,可惜才能有限,真的不识人。
何如宠奏道:“臣闻黄家在京师城外也设几十施粥处,流民人人感恩戴德,黄大人如此为国为民理当褒奖。”
兵部尚书梁廷栋奏道:“臣得知黄大人以私人名义给出战的将士打赏每人纹银三十两,如此出手恐怕要上百万两银子之多,黄大人如此公忠体国乃是我辈楷模。”
几个阁臣附和道:“黄大人善于带兵且不爱财,导致将士归心人人都肯以死报之,真豪杰也,陛下理应厚恩。”
所有的大臣众口一词言黄大人诸般好事。只有高第和王之臣摇头叹息,他们知道如此多的重臣争先恐后词赞誉黄胜,天子听入耳中是祸不是福也。
连温体仁都奏道:“黄大人的家丁在京师被建奴围困,粮价... -->>
外患未去,内忧已经尽显矣。衮衮诸公的争权夺利又开始了,党同伐异来得更加猛烈。
大明朝廷的文武百官一致公认黄胜大人功高盖世,一个个上书请圣上厚加封赏,大有一副准备捧杀辽东巡抚之势。
有许多大臣居然提议以郡王爵位赐之,消息穿到黄胜耳中,黄胜也只有苦笑,这一次,朝臣里除了自己一党,其他党派好像在对付自己的问题上做到了求同存异也!
自己力争低调不得罪人,可是“众正盈朝”还是不肯放过自己,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正是如此啊!
大明有祖训异姓不得封王,非军功不得赐爵。
赐爵者就是勋贵,不管愿不愿意都要离开自己的部队回京师享受国恩过醉生梦死的逍遥日子,级别待遇很高,兵权没有了,荣华富贵可以有。
黄胜虽然很睿智,但是朝臣都有默契的齐玩一手捧杀,黄胜也唯有静观其变也。
还好黄胜对朝廷这个肮脏的大染缸没有抱任何幻想,早就布局远离这个是非圈,也根本没有幻想崇祯皇帝把曾经给予袁崇焕的权力交付自己。
他相信皇帝会掌握平衡,天下强军如果一大半交给自己,崇祯如何能够安睡焉?
紫禁城平台,心情不错的崇祯皇帝和阁臣以及六部堂官议事。
新上任不久才三十几岁的年轻阁老周延儒奏道:“陛下,建奴肆掠京畿,百万户子民流离失所,臣闻听黄胜大人的爱妾带着家丁在永平、遵化等等地方设许多粥棚施粥赈济流民,臣请陛下给予黄大人嘉奖。”
这位阁老乃是常州宜兴县人地地道道的东林党,万历四十一年的年轻状元公,和黄胜相同,也是连中二元,金榜题名那年他才二十出头。
崇祯帝决心有所作为,重整江山。要实现这个美好的理想,必须有一批得力的官员来辅佐。于是崇祯帝物色人才,一旦发现合适的人选,便破格提拔重用。
崇祯二年三月,崇祯皇帝在文华殿召见周延儒,谈了很长时间,究竟谈了些什么,外人概不得知。后金入侵,正是国家用人之时,崇祯委任延儒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这年,入阁的周延儒才三十六岁。
周延儒被同样年轻的皇帝委以重任,他根本没有什么政绩,升官速度可谓大明朝的翘楚。由此可见是周延儒一番君前答对迎合了年轻皇帝的胃口。
也可以看出,崇祯皇帝急于图志,想有所作为,可惜才能有限,真的不识人。
何如宠奏道:“臣闻黄家在京师城外也设几十施粥处,流民人人感恩戴德,黄大人如此为国为民理当褒奖。”
兵部尚书梁廷栋奏道:“臣得知黄大人以私人名义给出战的将士打赏每人纹银三十两,如此出手恐怕要上百万两银子之多,黄大人如此公忠体国乃是我辈楷模。”
几个阁臣附和道:“黄大人善于带兵且不爱财,导致将士归心人人都肯以死报之,真豪杰也,陛下理应厚恩。”
所有的大臣众口一词言黄大人诸般好事。只有高第和王之臣摇头叹息,他们知道如此多的重臣争先恐后词赞誉黄胜,天子听入耳中是祸不是福也。
连温体仁都奏道:“黄大人的家丁在京师被建奴围困,粮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