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小说网 www.yanzitai.com,梦回隋唐之我是李建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孔子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是中国从汉代起历代尊崇的圣人,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子弟中以公孙弘为首,就希望将孔子朔造成连皇帝都要跪拜推崇的人物,可是当时汉武帝虽然重用公孙弘,可是推行的却是披着儒家画皮的法家之术,所以,公孙弘的主张没有实现,直到汉武帝的重曾孙汉元帝时期,儒家学说才开始独霸中国朝堂,到汉平帝时期,中原王朝的统治者开始给孔子加封号:
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褒成宣尼公”。这是孔子的第一个封号,“褒成”是国名,“宣尼”是谥号,“公”是爵位。孔子的后裔因此也被封为“褒成侯”。
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褒成侯”。“褒成”是国名,“侯”是爵位。当时,“褒成侯”的“待遇”是赐食邑八百户。
文圣尼父”。“文圣”是尊号,“尼父”是敬称——孔子字仲尼,故称。
北周静帝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邹国公”。“邹”是国名,“公”是爵位。
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先师尼父”“宣尼”。这里的“宣”为谥号。
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先圣”。“先师”“先圣”都是尊称。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宣父”。“宣”为谥号,“父”是美称。
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太师”。“太师”为官位,西周置,为辅弼国君之臣,历代相因,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多为重臣加衔﹐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并无实职。
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隆道公”。“隆道”是封号,“公”是爵位。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元):“文宣王”。“文宣”为谥号,“王”是爵位。此“王”并非后世的王侯的王,而是周天子“武王”“成王”的“王”。
后周太祖广顺二年(公元952年):“至圣文宣师”。“至圣”古代指道德智能最高的人,后专指孔子。
西夏仁宗三年(公元1146年):“文宣帝”。据《宋史·夏国传》和《西夏书事》记载:西夏仁宗三年(公元1146年)三月,西夏仁宗颁布诏令:“尊孔子为文宣帝,令州郡悉立庙祀,殿庭宏敞,并如帝制”——西夏王国给予孔子以皇帝的名分,与西夏皇帝相同规格的庙、殿、庭院。这一封号是孔子历朝封号中,级别最高的。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玄圣文宣王”。“玄圣”是指有治天之德而不居其位的人,《后汉书》首先以此称孔子。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至圣文宣王”。汉代史学家司马迁首先以“至圣”尊称孔子。
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本是古代秦乐的用语。古乐一变为一成,九变而乐终,至九成完毕,称为大成,后来引申称集中前人的主张、学说等形成的完整的体系。孟子始用大成赞颂孔子。
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至圣先师”。
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封号:“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孟子·万章下》中载文:“玄圣”、“至圣”、“大成”均是对孔子的赞辞。
清世宗雍正时期,雍正皇帝册封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封号:“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所以有叫孔老二的。孔老二的称呼起源起至于西晋亡国之后,五胡乱华时期,当时居住在关中和大漠的胡族夺取汉人江山之后,对于中原儒学非常蔑视,只认刀枪,不认学术,占据长安洛阳之后,大肆毁坏汉代时期留下的孔庙,孔子雕像。所以孔老二的外号就开始叫起来了。
另外中原王朝除了给孔子赐爵位外,给予孔子的子孙也赐了爵位,最早给孔子的子孙封爵位的是汉高祖刘邦,汉高祖时期(汉高祖十二年),来到鲁地祭祀孔子,封孔腾为奉祀君刘邦册封孔子后裔第8世子孙孔腾为奉祀君,之后的千年时间里,封号屡经变化,直至1055年(宋至和二年)改封... -->>
孔子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是中国从汉代起历代尊崇的圣人,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子弟中以公孙弘为首,就希望将孔子朔造成连皇帝都要跪拜推崇的人物,可是当时汉武帝虽然重用公孙弘,可是推行的却是披着儒家画皮的法家之术,所以,公孙弘的主张没有实现,直到汉武帝的重曾孙汉元帝时期,儒家学说才开始独霸中国朝堂,到汉平帝时期,中原王朝的统治者开始给孔子加封号:
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褒成宣尼公”。这是孔子的第一个封号,“褒成”是国名,“宣尼”是谥号,“公”是爵位。孔子的后裔因此也被封为“褒成侯”。
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褒成侯”。“褒成”是国名,“侯”是爵位。当时,“褒成侯”的“待遇”是赐食邑八百户。
文圣尼父”。“文圣”是尊号,“尼父”是敬称——孔子字仲尼,故称。
北周静帝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邹国公”。“邹”是国名,“公”是爵位。
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先师尼父”“宣尼”。这里的“宣”为谥号。
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先圣”。“先师”“先圣”都是尊称。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宣父”。“宣”为谥号,“父”是美称。
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太师”。“太师”为官位,西周置,为辅弼国君之臣,历代相因,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多为重臣加衔﹐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并无实职。
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隆道公”。“隆道”是封号,“公”是爵位。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元):“文宣王”。“文宣”为谥号,“王”是爵位。此“王”并非后世的王侯的王,而是周天子“武王”“成王”的“王”。
后周太祖广顺二年(公元952年):“至圣文宣师”。“至圣”古代指道德智能最高的人,后专指孔子。
西夏仁宗三年(公元1146年):“文宣帝”。据《宋史·夏国传》和《西夏书事》记载:西夏仁宗三年(公元1146年)三月,西夏仁宗颁布诏令:“尊孔子为文宣帝,令州郡悉立庙祀,殿庭宏敞,并如帝制”——西夏王国给予孔子以皇帝的名分,与西夏皇帝相同规格的庙、殿、庭院。这一封号是孔子历朝封号中,级别最高的。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玄圣文宣王”。“玄圣”是指有治天之德而不居其位的人,《后汉书》首先以此称孔子。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至圣文宣王”。汉代史学家司马迁首先以“至圣”尊称孔子。
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本是古代秦乐的用语。古乐一变为一成,九变而乐终,至九成完毕,称为大成,后来引申称集中前人的主张、学说等形成的完整的体系。孟子始用大成赞颂孔子。
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至圣先师”。
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封号:“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孟子·万章下》中载文:“玄圣”、“至圣”、“大成”均是对孔子的赞辞。
清世宗雍正时期,雍正皇帝册封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封号:“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所以有叫孔老二的。孔老二的称呼起源起至于西晋亡国之后,五胡乱华时期,当时居住在关中和大漠的胡族夺取汉人江山之后,对于中原儒学非常蔑视,只认刀枪,不认学术,占据长安洛阳之后,大肆毁坏汉代时期留下的孔庙,孔子雕像。所以孔老二的外号就开始叫起来了。
另外中原王朝除了给孔子赐爵位外,给予孔子的子孙也赐了爵位,最早给孔子的子孙封爵位的是汉高祖刘邦,汉高祖时期(汉高祖十二年),来到鲁地祭祀孔子,封孔腾为奉祀君刘邦册封孔子后裔第8世子孙孔腾为奉祀君,之后的千年时间里,封号屡经变化,直至1055年(宋至和二年)改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