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矿的问题 (1/2)
燕子小说网 www.yanzitai.com,大唐农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孙享福再度被一个千古名城的品德所折服,也难怪历史上李世民会赋一首‘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赠给萧瑀,他可真是一位仁德兼备,忠于国家的诚臣智者。
当然,萧瑀这么做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新的科举制度背锅,借势再度退下来,让更多李世民的铁杆能够有机会上位,或者给李世民一个调整人事的机会,是他们之间的一种政治默契,据记载,这位可是六度罢相的主。
正事还是要继续谈,搞懂了萧瑀的心思之后,孙享福又道,“如此,下官便以萧相的名义,提前发布整套科举的制度,也好让全国各地的考生,早日根据制度准备应考。”
“嗯,一切都依你的想法实行,最好把考题也设计来出,老夫在这种比较新颖的机谋方面不如你,就只管执行就好。”
萧瑀对于孙享福的才能,早就充分认可了,如果是以别的大臣的处事风格,肯定不会像他这么牛气一改到底,他们会考虑各方反应,畏首畏尾的同时,选择一些妥协或者平衡的办法,而几度沉浮的萧瑀却是不怕,做的彻底才是他一贯的风格。
历史上的他,在改革这个问题上,就一直都是急先锋,连房玄龄和杜如晦都劝不住他,已至生出一些矛盾,这也算是他的一种性格吧!只要是他认定了是好的事情,他就会坚决的执行,不计较对于他自己本人名利方面的影响,这一点,也是李世民喜欢用他的原因之一。
“如此的话,还请萧相让朝廷各部门尽快上报所缺人手数量,专业,以及特长,这样,咱们就能根据各部门所缺少的人才,针对性的取士,至于地方,根据人口户数不同,咱们限定一个标准配备就好,让获取了文凭的考生,自行选择实习地点,如此的话,对外,咱们也有个合理的说法。”
把科举,办成是一场朝廷各部衙门根据岗位对社会展开的一次招聘会,这就是孙享福的目的,只要执行的好,像宋朝,明朝那种被冗官拖垮的现象,大唐应该就不会出现了。
缺什么人,就招什么,谁家都是这样,合情合理,别人挑不出毛病。这种制度一旦形成,今后在官员满员,没有空缺的时候,不开科考,也属于正常,不让所有人都把晋身的希望放在科举上,那么其它方面出头的渠道就变的更加重要起来,这样,职场上才会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而这个制度实行之后,朝廷只是供养少部分实习生,只是满足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话,待遇跟一个工人差不多,花费可以低到忽略不计。
之后成为要官员的实习生,需要得到各部门领导的认可,地方官,还需要得到百姓的认可,那么,大部份官员上任的时候,其实都已经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群众基础,这样会让朝廷所有的职能部门运转的时候,更加高效。
而在地方任职的官员,为了保持群众基础,也不敢肆意的贪赃枉法,欺压民众,吏治做到这样,基本在大方向上就不会出问题了。
考题的事情,孙享福还要慢慢琢磨,争对各种专业人士的需求量,他需要设置不同程度的难易程度。
像文科官员,朝廷肯定缺,但报考的人数也会很多,把题目设置的难一点,就能将大部分人排除在外,久而久之,他们会自动往好考,容易当主官的专业上转移,就好像唐朝科考历史上刚开始比较热门,后来却被废除的秀才科一样,中奖率太低,久了自然就没人考了。
人逐利,其本质并没有什么错,施政者只要做好引导,问题基本就能解决。
谈完了科举方面的事情,孙享福又和马周谈起了渭南新城的事情,没有去现场看过,孙享福并不知道整个新城的具体进展,当然,他也不是渭南新城的负责人,这事也轮不到他具体管,他只是根据朝廷的征发任务,跟马周进行一些需求上面的磋商而已。
“马总督,新城的总体进展,我就不问了,现在,你先告诉我,冶炼厂最快什么时候可以开始生产,二十多万大军的武器装备,也就只有渭南大冶炼厂能够快速满足了。”
“如果幸福村的技术工能够多派一些过来的话,春节以前,冶炼厂就可以开始生产,只不过,咱们的工厂那么大,只怕各色金属矿石到时候会供应不上。”马周面有难色的道。
渭南新城的大冶炼作坊,在主体建筑完工之后已经取名叫做大唐冶炼厂,是渭南新城最先开始动工建筑的项目,从开始建造到现在,已经持续了大半年时间,基础的生产车间房屋全部都建设完毕,车间内的生产线建造,却需要慢慢摸索建造,其实大多也是将幸福村冶炼作坊的各种设施和生产流水线放大,增多而已,只是由于技术工人太少的原因,相比于建房子来说,进度上慢了很多。
孙享福知道,即便这个冶炼厂建的再大,头两年的时候,估计也只能上一两条生产线,因为工匠需要时间来培养,以这个时期人们的文化水平和学习能力,培养一个钢铁厂的生产工人,可能需要花费后世成倍的时间。
所以,急是急不来的,索性现在社会需求上,现在也没有后世那么大,能够比之前造东西的速度快上个一两倍,已经足够让全世界颤抖了。
“马总督,矿的事情,你在报纸上面刊登一条消息出去,差不多就能解决,你就说朝廷要对外出售境内... -->>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孙享福再度被一个千古名城的品德所折服,也难怪历史上李世民会赋一首‘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赠给萧瑀,他可真是一位仁德兼备,忠于国家的诚臣智者。
当然,萧瑀这么做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新的科举制度背锅,借势再度退下来,让更多李世民的铁杆能够有机会上位,或者给李世民一个调整人事的机会,是他们之间的一种政治默契,据记载,这位可是六度罢相的主。
正事还是要继续谈,搞懂了萧瑀的心思之后,孙享福又道,“如此,下官便以萧相的名义,提前发布整套科举的制度,也好让全国各地的考生,早日根据制度准备应考。”
“嗯,一切都依你的想法实行,最好把考题也设计来出,老夫在这种比较新颖的机谋方面不如你,就只管执行就好。”
萧瑀对于孙享福的才能,早就充分认可了,如果是以别的大臣的处事风格,肯定不会像他这么牛气一改到底,他们会考虑各方反应,畏首畏尾的同时,选择一些妥协或者平衡的办法,而几度沉浮的萧瑀却是不怕,做的彻底才是他一贯的风格。
历史上的他,在改革这个问题上,就一直都是急先锋,连房玄龄和杜如晦都劝不住他,已至生出一些矛盾,这也算是他的一种性格吧!只要是他认定了是好的事情,他就会坚决的执行,不计较对于他自己本人名利方面的影响,这一点,也是李世民喜欢用他的原因之一。
“如此的话,还请萧相让朝廷各部门尽快上报所缺人手数量,专业,以及特长,这样,咱们就能根据各部门所缺少的人才,针对性的取士,至于地方,根据人口户数不同,咱们限定一个标准配备就好,让获取了文凭的考生,自行选择实习地点,如此的话,对外,咱们也有个合理的说法。”
把科举,办成是一场朝廷各部衙门根据岗位对社会展开的一次招聘会,这就是孙享福的目的,只要执行的好,像宋朝,明朝那种被冗官拖垮的现象,大唐应该就不会出现了。
缺什么人,就招什么,谁家都是这样,合情合理,别人挑不出毛病。这种制度一旦形成,今后在官员满员,没有空缺的时候,不开科考,也属于正常,不让所有人都把晋身的希望放在科举上,那么其它方面出头的渠道就变的更加重要起来,这样,职场上才会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而这个制度实行之后,朝廷只是供养少部分实习生,只是满足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话,待遇跟一个工人差不多,花费可以低到忽略不计。
之后成为要官员的实习生,需要得到各部门领导的认可,地方官,还需要得到百姓的认可,那么,大部份官员上任的时候,其实都已经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群众基础,这样会让朝廷所有的职能部门运转的时候,更加高效。
而在地方任职的官员,为了保持群众基础,也不敢肆意的贪赃枉法,欺压民众,吏治做到这样,基本在大方向上就不会出问题了。
考题的事情,孙享福还要慢慢琢磨,争对各种专业人士的需求量,他需要设置不同程度的难易程度。
像文科官员,朝廷肯定缺,但报考的人数也会很多,把题目设置的难一点,就能将大部分人排除在外,久而久之,他们会自动往好考,容易当主官的专业上转移,就好像唐朝科考历史上刚开始比较热门,后来却被废除的秀才科一样,中奖率太低,久了自然就没人考了。
人逐利,其本质并没有什么错,施政者只要做好引导,问题基本就能解决。
谈完了科举方面的事情,孙享福又和马周谈起了渭南新城的事情,没有去现场看过,孙享福并不知道整个新城的具体进展,当然,他也不是渭南新城的负责人,这事也轮不到他具体管,他只是根据朝廷的征发任务,跟马周进行一些需求上面的磋商而已。
“马总督,新城的总体进展,我就不问了,现在,你先告诉我,冶炼厂最快什么时候可以开始生产,二十多万大军的武器装备,也就只有渭南大冶炼厂能够快速满足了。”
“如果幸福村的技术工能够多派一些过来的话,春节以前,冶炼厂就可以开始生产,只不过,咱们的工厂那么大,只怕各色金属矿石到时候会供应不上。”马周面有难色的道。
渭南新城的大冶炼作坊,在主体建筑完工之后已经取名叫做大唐冶炼厂,是渭南新城最先开始动工建筑的项目,从开始建造到现在,已经持续了大半年时间,基础的生产车间房屋全部都建设完毕,车间内的生产线建造,却需要慢慢摸索建造,其实大多也是将幸福村冶炼作坊的各种设施和生产流水线放大,增多而已,只是由于技术工人太少的原因,相比于建房子来说,进度上慢了很多。
孙享福知道,即便这个冶炼厂建的再大,头两年的时候,估计也只能上一两条生产线,因为工匠需要时间来培养,以这个时期人们的文化水平和学习能力,培养一个钢铁厂的生产工人,可能需要花费后世成倍的时间。
所以,急是急不来的,索性现在社会需求上,现在也没有后世那么大,能够比之前造东西的速度快上个一两倍,已经足够让全世界颤抖了。
“马总督,矿的事情,你在报纸上面刊登一条消息出去,差不多就能解决,你就说朝廷要对外出售境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