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小说网 www.yanzitai.com,我的大明新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在吕宋,朱瞻基已经立下了许柴佬这个钉子。
相比一个虚衔的总督,直接将吕宋这个相当于半个省大小的岛屿列为州府,给许柴佬一个实权的四品知府衔,就直接将他牢牢地绑上了大明这条大船。
为了衣锦还乡,为了将职位转化为更大的权力。即使不用朱瞻基来推动,许柴佬就会努力开发吕宋,控制吕宋。
再加上朱瞻基在吕宋留下的实习的文官,测绘的羽林卫学士兵,还有锦衣卫与咨情司人员的帮助。
更有新式火枪这种超过当地好几代的先进武器,本来就长袖善舞的许柴佬很让朱瞻基放心,他绝对能加快吕宋岛的汉化速度。
许柴佬是朱瞻基在吕宋安插的代理人,那么东王长子督马含就是朱瞻基在苏禄国挑选的代理人。
东王巴都葛叭哈喇今年已经五十二岁,热带地区的人寿命都短,他是三王之中年纪最大,也最德高望重之人,但是朱瞻基知道他的寿命不久。
西王麻哈喇葛麻丁控制着包括霍洛岛在内的群岛地区,但是这些小岛地域有限,加上岛民没有纷争,势力却最弱。
峒王巴都葛叭喇卜的势力虽然不小,占据了包括巴拉望群岛和婆罗洲的东部地区,但是势力分散,几个子女之间也是各不相服。
更主要的是,他的势力受到了渤泥国以及满者伯夷国的威胁,而朱瞻基并没有帮他的想法。
朱瞻基巴不得这些南洋小国之间一直打下去,他们打的越厉害,大明作为仲裁国在这里面可以获得的利益才更大。
至于东王的势力则主要是在棉兰老岛的西部,也就是后世的三宝颜半岛以及巴西兰岛。
由于当初有另外两王的支持,他面对吉马刺朗国也是占据了绝对优势,势力拓展到了棉兰老岛整个西部地区,当地的土人部落对他的统治都比较支持。
相反,吉马刺朗的那些部落,相互之间的斗争更加惨烈,要不是没有绝对把握,东王早就统一了棉兰老岛。
朱瞻基到来的时候,三王就已经准备一起北上大明,去拜见如今的大明皇帝,想要把苏禄国并入大明,以期得到大明的支持。
郑和舰队的数次来访,已经让他们知道,大明手指缝里漏一点,他们就吃不完了。
别的不说,只要大明能给他们几艘大船,他们就能征服周边的大部分部落。
不要说四千石的战舰,他们连四百石的海船都造不出来,现在用来贸易的最大海船,都还是从许柴佬手里买的四百石货船。
而这种四百石的海船,也是许柴佬能生产出来的最大海船。
因为南洋各岛并没有适宜造船的木头,这些木头都还要从大明,从交趾购买。
这种差距,绝不是简单的船的大小差距,而是整个生产技术的天与地的差距。
朱瞻基先是给他们许下了无数天花乱坠的承诺,其实没有一点实质上的承诺,最后劝阻下了他们今年就去大明拜见朱棣的想法。
朱瞻基让他们等上一两年,等他回返的时候,会带着他们一起前往大明。
之所以不想让他们现在就去,他就是想趁这两年的时间,让督马含掌控住现在属于东王的势力。
从抵达吕宋府后这段时间跟督马含的接触,朱瞻基对督马含这个心向大明的王子,还是比较满意的。
督马含今年三十四岁,只比他的父亲小十八岁,在如今的东王势力范围内,他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推崇。
他身体强壮,作战勇猛,而且足智多谋。在朱瞻基接触的所有土人里面,他的汉话说的最好,对大明的历史也了解最多,是一个值得期待的领导型人才。
特别是,这个人有野心,又很通政务,更懂识趣。朱瞻基虽然跟他打交道不多,但是也能看出来他是个人才。
而通过其他渠道对他的了解,朱瞻基确定了这是一个值得扶持的对象。
只要有了朱瞻基的扶持,两年的时间,让他打下整个棉兰老岛都很有可能。
当然,朱瞻基不会给他提供火枪,他毕竟不是大明人,还要长久观察一段时间。
但是像大明淘汰下来的钢刀,铁矛这些武器,在南洋群岛,已经算是比较先进的武器了。
他们这里,除了领导级别的才能配阿拉伯弯刀,大明的铁刀,士兵们基本都是青铜和黄铜的武器。
虽然青铜和黄铜更加贵重,但是作为杀人的武器来说,就不够看了。
但是这些南洋小国也没有办法,他们有无数的金矿铜矿,锡矿,但是就是没有大铁矿和煤矿。
即便是有铁矿和煤矿,他们的钢铁冶炼技术也远不足融化钢铁,只能通过进口来得到铁器。
不管是刀剑,还是长矛,甚至包括切菜的菜刀,匕首,镰刀,他们都需要进口。
朱瞻基当然知道在苏门答腊岛,在婆罗洲就有铁矿和煤矿,但是他不会告诉这些人的。
确定下来了要扶持的人选,那么接下来就是要派人出面拉拢。
这件事最合适的人选是黄渊,但是面对自己人黄渊出面合适。面对他“国”的一个王子,黄渊的职位还是有点低了。
要是这个督马含不知道黄渊的前途远大,看到大明派一个小官员跟他谈,还以为朱瞻基看不起他呢。
内侍这边,不管是王景弘还是金阔级别都足够了。但是他们是内侍,又不像郑和一样得到皇帝授权,有通使之权,让他们这些内侍出面,只会让文臣们抓住把柄,吃不了兜着走。
但是文官首领,礼部右尚书金纯这个老家伙朱瞻基一直摸不透底,他对朱瞻基的任何命令都执行的很好,从来不拖后腿,但是总喜欢问的一清二楚,什么事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像在吕宋岛设立吕宋府,封许柴佬为吕宋府知府,然后委任官员辅佐许柴佬将官府的管理框架支起来。没有他的帮助,根本不可能几天之内就把一切工作都安排好。
而许柴佬得到老家伙的帮助,把自己手头上的人力物力都告诉了他,只用了两天的时间,他就把许柴佬手底下的几千人,按照不同的能力,分派了各项工作。
然后又从随行的文人里面,挑选了二十多人,将府衙的职能担当起来,有经过三天的观察,调整,就把一切都弄得理理顺顺。
这随便换一个人,都不可能有他做的好,包括朱瞻基自己都不行。
许柴佬这件事好歹一开始就有定论,朱瞻基说服了朱棣,朱棣也不在乎在海外封一个实权知府。
朱棣同意了,吏部这里肯定就没有障碍。官袍是现成的,官印刻一个就好了。
金纯对这种既定事实的事情当然不会反对,所以用心做事。
但是笼络督马含这件事是朱瞻基的个人行为,想要金纯帮忙,就必须要把一切前因后果都告诉他。而朱瞻基并不想在他面前留下一个工于心计的印象,而且扶持一家,挑起战争,金纯这个老顽固也不一定会同意。
考虑了一番,朱瞻基决定让解缙来办这件事。
解缙现在虽然官职不显,但是要说大明朝在境外比较有名的名人里面,他最少要排在前十。
他是大明朝有名的大才子,许多外国的百姓,不知道吏部尚书是谁,但是绝对听过解缙的大名。
而且他也是朱瞻基一直都“尊敬”的老师,以后朱瞻基当了皇帝,他可就是帝师。
只要知道他大名的人都知道,他现在官职不显,是朱棣故意压制,留到以后辅佐朱瞻基的。
等朱瞻基登基,即使不可能直接担任太师,一部尚书也是跑不了的。
当朱瞻基把这件事跟解缙一说,解缙二话不说,立即就答应了下来。
他这个人性格虽然有缺陷,但是能力还是有的。属于情商比较低,智商却非常高的那个类型。
勾心斗角他不行,安排一件事给他做,他肯定不会坏了事
何况,他还有一个精明能干的侄儿,一个做事靠谱的儿子帮他。
朱瞻基不相信,以他的名望出马,这件事他还能做不好。
来到霍洛岛两天,朱瞻基一直在忙于应酬。虽然苏禄国的所谓王爷,官员,不过是跟部落首领,部落长老一样的职位,但是他们毕竟控制着几百个小岛,将近两百万百姓的大型势力。
想要控制整个南洋的各大势力,每一家都不能疏忽,因为在任何一地的相关决策,都会有连锁反应,影响到其他地区。
朱瞻基并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态度,他虽然依旧摆着大明皇孙的架子,但是在态度上,却主要以亲和为主。
至于架子,那都是内侍,礼部的官员们,自然而然地架起来的。
这些南洋的土人也就认这一点,真要没有一点架子,那是丢了大明的脸面。
就比如,几十个御厨用精湛的手艺,做出了十几桌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
根本不用显摆,这些美味佳肴就让这些没有见过世面的土人们觉得白活了。那精美的瓷器,讲究的礼仪,都让这些土包子自惭形秽。
一切都自然而然地让他们感觉到了差距。... -->>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在吕宋,朱瞻基已经立下了许柴佬这个钉子。
相比一个虚衔的总督,直接将吕宋这个相当于半个省大小的岛屿列为州府,给许柴佬一个实权的四品知府衔,就直接将他牢牢地绑上了大明这条大船。
为了衣锦还乡,为了将职位转化为更大的权力。即使不用朱瞻基来推动,许柴佬就会努力开发吕宋,控制吕宋。
再加上朱瞻基在吕宋留下的实习的文官,测绘的羽林卫学士兵,还有锦衣卫与咨情司人员的帮助。
更有新式火枪这种超过当地好几代的先进武器,本来就长袖善舞的许柴佬很让朱瞻基放心,他绝对能加快吕宋岛的汉化速度。
许柴佬是朱瞻基在吕宋安插的代理人,那么东王长子督马含就是朱瞻基在苏禄国挑选的代理人。
东王巴都葛叭哈喇今年已经五十二岁,热带地区的人寿命都短,他是三王之中年纪最大,也最德高望重之人,但是朱瞻基知道他的寿命不久。
西王麻哈喇葛麻丁控制着包括霍洛岛在内的群岛地区,但是这些小岛地域有限,加上岛民没有纷争,势力却最弱。
峒王巴都葛叭喇卜的势力虽然不小,占据了包括巴拉望群岛和婆罗洲的东部地区,但是势力分散,几个子女之间也是各不相服。
更主要的是,他的势力受到了渤泥国以及满者伯夷国的威胁,而朱瞻基并没有帮他的想法。
朱瞻基巴不得这些南洋小国之间一直打下去,他们打的越厉害,大明作为仲裁国在这里面可以获得的利益才更大。
至于东王的势力则主要是在棉兰老岛的西部,也就是后世的三宝颜半岛以及巴西兰岛。
由于当初有另外两王的支持,他面对吉马刺朗国也是占据了绝对优势,势力拓展到了棉兰老岛整个西部地区,当地的土人部落对他的统治都比较支持。
相反,吉马刺朗的那些部落,相互之间的斗争更加惨烈,要不是没有绝对把握,东王早就统一了棉兰老岛。
朱瞻基到来的时候,三王就已经准备一起北上大明,去拜见如今的大明皇帝,想要把苏禄国并入大明,以期得到大明的支持。
郑和舰队的数次来访,已经让他们知道,大明手指缝里漏一点,他们就吃不完了。
别的不说,只要大明能给他们几艘大船,他们就能征服周边的大部分部落。
不要说四千石的战舰,他们连四百石的海船都造不出来,现在用来贸易的最大海船,都还是从许柴佬手里买的四百石货船。
而这种四百石的海船,也是许柴佬能生产出来的最大海船。
因为南洋各岛并没有适宜造船的木头,这些木头都还要从大明,从交趾购买。
这种差距,绝不是简单的船的大小差距,而是整个生产技术的天与地的差距。
朱瞻基先是给他们许下了无数天花乱坠的承诺,其实没有一点实质上的承诺,最后劝阻下了他们今年就去大明拜见朱棣的想法。
朱瞻基让他们等上一两年,等他回返的时候,会带着他们一起前往大明。
之所以不想让他们现在就去,他就是想趁这两年的时间,让督马含掌控住现在属于东王的势力。
从抵达吕宋府后这段时间跟督马含的接触,朱瞻基对督马含这个心向大明的王子,还是比较满意的。
督马含今年三十四岁,只比他的父亲小十八岁,在如今的东王势力范围内,他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推崇。
他身体强壮,作战勇猛,而且足智多谋。在朱瞻基接触的所有土人里面,他的汉话说的最好,对大明的历史也了解最多,是一个值得期待的领导型人才。
特别是,这个人有野心,又很通政务,更懂识趣。朱瞻基虽然跟他打交道不多,但是也能看出来他是个人才。
而通过其他渠道对他的了解,朱瞻基确定了这是一个值得扶持的对象。
只要有了朱瞻基的扶持,两年的时间,让他打下整个棉兰老岛都很有可能。
当然,朱瞻基不会给他提供火枪,他毕竟不是大明人,还要长久观察一段时间。
但是像大明淘汰下来的钢刀,铁矛这些武器,在南洋群岛,已经算是比较先进的武器了。
他们这里,除了领导级别的才能配阿拉伯弯刀,大明的铁刀,士兵们基本都是青铜和黄铜的武器。
虽然青铜和黄铜更加贵重,但是作为杀人的武器来说,就不够看了。
但是这些南洋小国也没有办法,他们有无数的金矿铜矿,锡矿,但是就是没有大铁矿和煤矿。
即便是有铁矿和煤矿,他们的钢铁冶炼技术也远不足融化钢铁,只能通过进口来得到铁器。
不管是刀剑,还是长矛,甚至包括切菜的菜刀,匕首,镰刀,他们都需要进口。
朱瞻基当然知道在苏门答腊岛,在婆罗洲就有铁矿和煤矿,但是他不会告诉这些人的。
确定下来了要扶持的人选,那么接下来就是要派人出面拉拢。
这件事最合适的人选是黄渊,但是面对自己人黄渊出面合适。面对他“国”的一个王子,黄渊的职位还是有点低了。
要是这个督马含不知道黄渊的前途远大,看到大明派一个小官员跟他谈,还以为朱瞻基看不起他呢。
内侍这边,不管是王景弘还是金阔级别都足够了。但是他们是内侍,又不像郑和一样得到皇帝授权,有通使之权,让他们这些内侍出面,只会让文臣们抓住把柄,吃不了兜着走。
但是文官首领,礼部右尚书金纯这个老家伙朱瞻基一直摸不透底,他对朱瞻基的任何命令都执行的很好,从来不拖后腿,但是总喜欢问的一清二楚,什么事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像在吕宋岛设立吕宋府,封许柴佬为吕宋府知府,然后委任官员辅佐许柴佬将官府的管理框架支起来。没有他的帮助,根本不可能几天之内就把一切工作都安排好。
而许柴佬得到老家伙的帮助,把自己手头上的人力物力都告诉了他,只用了两天的时间,他就把许柴佬手底下的几千人,按照不同的能力,分派了各项工作。
然后又从随行的文人里面,挑选了二十多人,将府衙的职能担当起来,有经过三天的观察,调整,就把一切都弄得理理顺顺。
这随便换一个人,都不可能有他做的好,包括朱瞻基自己都不行。
许柴佬这件事好歹一开始就有定论,朱瞻基说服了朱棣,朱棣也不在乎在海外封一个实权知府。
朱棣同意了,吏部这里肯定就没有障碍。官袍是现成的,官印刻一个就好了。
金纯对这种既定事实的事情当然不会反对,所以用心做事。
但是笼络督马含这件事是朱瞻基的个人行为,想要金纯帮忙,就必须要把一切前因后果都告诉他。而朱瞻基并不想在他面前留下一个工于心计的印象,而且扶持一家,挑起战争,金纯这个老顽固也不一定会同意。
考虑了一番,朱瞻基决定让解缙来办这件事。
解缙现在虽然官职不显,但是要说大明朝在境外比较有名的名人里面,他最少要排在前十。
他是大明朝有名的大才子,许多外国的百姓,不知道吏部尚书是谁,但是绝对听过解缙的大名。
而且他也是朱瞻基一直都“尊敬”的老师,以后朱瞻基当了皇帝,他可就是帝师。
只要知道他大名的人都知道,他现在官职不显,是朱棣故意压制,留到以后辅佐朱瞻基的。
等朱瞻基登基,即使不可能直接担任太师,一部尚书也是跑不了的。
当朱瞻基把这件事跟解缙一说,解缙二话不说,立即就答应了下来。
他这个人性格虽然有缺陷,但是能力还是有的。属于情商比较低,智商却非常高的那个类型。
勾心斗角他不行,安排一件事给他做,他肯定不会坏了事
何况,他还有一个精明能干的侄儿,一个做事靠谱的儿子帮他。
朱瞻基不相信,以他的名望出马,这件事他还能做不好。
来到霍洛岛两天,朱瞻基一直在忙于应酬。虽然苏禄国的所谓王爷,官员,不过是跟部落首领,部落长老一样的职位,但是他们毕竟控制着几百个小岛,将近两百万百姓的大型势力。
想要控制整个南洋的各大势力,每一家都不能疏忽,因为在任何一地的相关决策,都会有连锁反应,影响到其他地区。
朱瞻基并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态度,他虽然依旧摆着大明皇孙的架子,但是在态度上,却主要以亲和为主。
至于架子,那都是内侍,礼部的官员们,自然而然地架起来的。
这些南洋的土人也就认这一点,真要没有一点架子,那是丢了大明的脸面。
就比如,几十个御厨用精湛的手艺,做出了十几桌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
根本不用显摆,这些美味佳肴就让这些没有见过世面的土人们觉得白活了。那精美的瓷器,讲究的礼仪,都让这些土包子自惭形秽。
一切都自然而然地让他们感觉到了差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