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小说网 www.yanzitai.com,死得其所系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许卿你知进退,明事理,你居于相位,朕自是放心的。只是待吾辈百年之后,若是有许世颐之流欲效仿卿家,本身却并无才干,岂不致社稷动荡?朕既为君,自是要为我大晋后世考虑的。”
“臣惶恐,请陛下明示。”
“朕以为,大晋一朝,丞相之位到卿为止便可了。”
“陛下欲废除丞相?”许济昌诧异开口,这不异于惊天之雷,堪比改革赋税。
“卿领尚书令已是一年有余了吧。”
“陛下欲以尚书省取代丞相?”不对!电光火石之间,久经宦海的许济昌仿佛意识到了什么。尚书一省虽说可以分权,却仍有尚书令统率上下。赵珵想要收拢皇权,除非……
“陛下近两年来,频频提拔青年才俊,充作舍人,行走御前。还是说,陛下您是想以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取代丞相一职?”
“许卿敏锐。卿以为如何?”
许济昌震惊之余,也知道皇帝不会无的放矢,必有她的考量,便细细思索起来。
“陛下,中书、门下设于内廷,中书取旨,起草诏敕;门下封驳,审查政令。若臣没有理解错,陛下是打算连通内外,将丞相职责一分为三,分掌制定、审议、执行,彼此制衡,不致臣下擅专僭越。如此一来,权集于上,陛下再无掣肘。”
许济昌愈是深思,愈发心惊。历来皇帝想要稳固君权,无非都会从打击权臣入手。通过分化拉拢,恩威并施,挑选心腹,擢拔至高位。这类被皇帝看中的,就是所谓的帝党孤臣了。
然而赵珵呢,她深谙权术,这类手段她应当并不陌生,可是她却是说出了这样一番话。她针对的不是相位上的人,而是丞相这个位子本身。就自己而言,一来出身大族,天然难得皇帝信任;二来这类孤臣素来下场不怎么好,不碰到事儿还好,一旦出了事,就是皇帝推出去平息事端的弃子。所以自己此前从未想过投效皇帝,此番也是事急从权,放手一搏罢了。可是无论如何,现下自己已经是她的人了,经此一役,朝中也无人再敢与她作对。她已是大权在握,独掌乾坤,却偏偏做出这样的决定。
为大晋么?为后世么?若是别人这么说,许济昌是不信的。可换做是她,自己却相信她当真是这般想的,也当真会做到。
“不止如此。三省职掌分明,共同议政,虽有牵制,却也是合作。此既可以集思广益,又可以增加决策效率。”
“陛下圣明。只是毕竟权势诱人,易引人相争。届时是非蜂起,岂不是令上为难?诚然陛下慧眼独具,可决断无疑。只是,恕臣冒犯,百年之后,恐后人无陛下之能。”这人心胸开阔,既然话题已经引申至此,想必自己说的直接些,她也不会介意。
“许卿高见。故而朕欲设政事堂,专供三省官员商议军政机要。凡有争执,先入政事堂,实不能决,再上报御前。
此外,朕还有一层考虑。大晋因立国旧事,勋贵功臣人数众多,官员出仕多为世家大族把控,朝廷选才看重出身资历,这便导致一些寒门庶族报国无门,一些青年才俊在苦熬资历。朕将中书、门下移出内廷,便是给这些有志之士多开一条门路。政事堂议事,涉及具体事项,经手官员不论品级亦可参加。”
“陛下,世家子可否入中书、门下?”许济昌很快反应过来,脱口而出。
“朕唯才是用,不拘出身。各凭本事就是。”
... -->>
“第二,许卿你知进退,明事理,你居于相位,朕自是放心的。只是待吾辈百年之后,若是有许世颐之流欲效仿卿家,本身却并无才干,岂不致社稷动荡?朕既为君,自是要为我大晋后世考虑的。”
“臣惶恐,请陛下明示。”
“朕以为,大晋一朝,丞相之位到卿为止便可了。”
“陛下欲废除丞相?”许济昌诧异开口,这不异于惊天之雷,堪比改革赋税。
“卿领尚书令已是一年有余了吧。”
“陛下欲以尚书省取代丞相?”不对!电光火石之间,久经宦海的许济昌仿佛意识到了什么。尚书一省虽说可以分权,却仍有尚书令统率上下。赵珵想要收拢皇权,除非……
“陛下近两年来,频频提拔青年才俊,充作舍人,行走御前。还是说,陛下您是想以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取代丞相一职?”
“许卿敏锐。卿以为如何?”
许济昌震惊之余,也知道皇帝不会无的放矢,必有她的考量,便细细思索起来。
“陛下,中书、门下设于内廷,中书取旨,起草诏敕;门下封驳,审查政令。若臣没有理解错,陛下是打算连通内外,将丞相职责一分为三,分掌制定、审议、执行,彼此制衡,不致臣下擅专僭越。如此一来,权集于上,陛下再无掣肘。”
许济昌愈是深思,愈发心惊。历来皇帝想要稳固君权,无非都会从打击权臣入手。通过分化拉拢,恩威并施,挑选心腹,擢拔至高位。这类被皇帝看中的,就是所谓的帝党孤臣了。
然而赵珵呢,她深谙权术,这类手段她应当并不陌生,可是她却是说出了这样一番话。她针对的不是相位上的人,而是丞相这个位子本身。就自己而言,一来出身大族,天然难得皇帝信任;二来这类孤臣素来下场不怎么好,不碰到事儿还好,一旦出了事,就是皇帝推出去平息事端的弃子。所以自己此前从未想过投效皇帝,此番也是事急从权,放手一搏罢了。可是无论如何,现下自己已经是她的人了,经此一役,朝中也无人再敢与她作对。她已是大权在握,独掌乾坤,却偏偏做出这样的决定。
为大晋么?为后世么?若是别人这么说,许济昌是不信的。可换做是她,自己却相信她当真是这般想的,也当真会做到。
“不止如此。三省职掌分明,共同议政,虽有牵制,却也是合作。此既可以集思广益,又可以增加决策效率。”
“陛下圣明。只是毕竟权势诱人,易引人相争。届时是非蜂起,岂不是令上为难?诚然陛下慧眼独具,可决断无疑。只是,恕臣冒犯,百年之后,恐后人无陛下之能。”这人心胸开阔,既然话题已经引申至此,想必自己说的直接些,她也不会介意。
“许卿高见。故而朕欲设政事堂,专供三省官员商议军政机要。凡有争执,先入政事堂,实不能决,再上报御前。
此外,朕还有一层考虑。大晋因立国旧事,勋贵功臣人数众多,官员出仕多为世家大族把控,朝廷选才看重出身资历,这便导致一些寒门庶族报国无门,一些青年才俊在苦熬资历。朕将中书、门下移出内廷,便是给这些有志之士多开一条门路。政事堂议事,涉及具体事项,经手官员不论品级亦可参加。”
“陛下,世家子可否入中书、门下?”许济昌很快反应过来,脱口而出。
“朕唯才是用,不拘出身。各凭本事就是。”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