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yanzitai.com,蘅芜萧萧晓余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国庆节的第三天,热爱旅游的国人依旧把各大景点塞了个严实。
33萧蘅和余晓恩现在的黏糊劲儿,早已不在意去哪玩的问题,只要在对方身边,就是满满的幸福,况且每个城市都大同小异,走哪儿看哪儿都差不多,T市就那么几个地界,能玩能逛的萧蘅差不多都带了一圈。两个小情侣合计合计,今天就没安排节目,打算在家打发时间。
萧蘅想,闲着也是闲着,就去了趟锦瑟旗袍定制店,修改旗袍。前天穿的旗袍有个纽扣略松,还有腰部需要再改改,赶在冬天来之前整好,也好安心挂衣柜。
锦瑟旗袍定制店的店面在老的金融一条街上,占了个临街的铺面,租金不便宜,应该说在这块租房子都不便宜。楼是老楼,但地方可是黄金地段,而且因为是上世纪的洋楼,更烘托出旗袍店的品味和风格。
萧蘅和余晓恩推门进了,两名穿着旗袍的店员立马上前招呼,萧蘅说了自己的要求,其中一个店员礼貌的接了她手中的衣服袋子,说道:“放心,您这些都不是大问题,不过因为国庆放假缘故,师傅们都休息了,您七天后再来取吧。”
萧蘅点点头。
“对了,我们店最近出了一批新的秋冬旗袍样品,有日常的,参加宴会的,还有婚庆用的,您看看?”另外一名店员礼貌的介绍。
“好。”既然人都来了,有新品自然要品鉴一番,萧蘅跟着店员走到新品展示区。
“这些都是,您慢慢看。”店员说完,礼貌的曲身行了个礼,走开了,留下萧蘅和余晓恩随意挑选。
秋冬的旗袍料子主要有毛料、羊绒、天鹅绒,还有缎面夹棉的,萧蘅一一翻看着。
“这件好。”余晓恩取了一件翠绿色缎面夹棉的旗袍,拿到萧蘅面前,这件旗袍纯翠绿色,盘花做得很是精致。
“你确定要我当一棵冬天的树?”萧蘅对余晓恩的审美不敢恭维。
“你皮肤白,穿这个颜色不会俗,真的,效果肯定特别好。”
萧蘅看着余晓恩挺认真的表情,将信将疑的接过旗袍,在身上比划了下。
“试试吧。”余晓恩继续怂恿。
“好吧。”萧蘅应道,心里虽然不苟同他的推荐,但她愿意为他尝试。进了试衣间,萧蘅迅速的换上了旗袍,看和镜子里的自己,她惊艳了,除了正红,从不敢挑战艳色系的她被自己亮瞎了眼,余晓恩说得对,效果真好。她有些激动的打开了试衣间的门。
坐在沙发上等待的余晓恩见到款款而出的萧蘅,呆了。
“好看吗?”萧蘅转了个身,俏皮的对他笑。
“好看。”他站起身走向萧蘅,埋藏在心底的记忆呼啸而出。
高二的第一个学期,学校决定举办一次话剧表演大赛,每个班级都必须一个节目。班主任找班里的几个骨干讨论后,决定选择巴金的《家》、《春》、《秋》三部曲,本来最好的选择是曹禺先生的《雷雨》,但已经有班级捷足先登,只得退而求其次,选了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考虑到剧情人物较多,作为有时间限制的话剧,不得不浓缩精华。萧蘅特意把班里几个作文写得好的几个同学组成一个编剧组,在确定出场人物的前提下,要求一个星期完成剧本改编。在改编的同时,萧蘅组织落实演员名单。
那时候大家对话剧还很陌生,也没有出演的经验,很多同学小说都没看过,全靠一腔热情。很多同学毛遂自荐出演的角色,也有同学特别推荐符合小说人物特质的,一时间除了上课和自习,教室、宿舍里谈论的都是关于话剧的话题。
萧蘅饰演的是高家的大小姐高淑华,这是剧情里最为明朗的人物,性格单纯开朗、爽直快乐,在沉郁的故事里破出一道光来。戏份不算多,但确实符合萧蘅的形象。顾清语扮演梅表姐,这是一个非常苦情的角色,被封建旧礼教逼迫而亡,顾清语的文艺忧郁风可以很好的诠释……
到了最后,男主角高觉新一直定不下来,苦逼的团书记李盛年被赶鸭子上架过了把主角瘾,而余晓恩则扮演了高觉新的弟弟--高觉民,高觉民的的戏份安排得也不多,但他是积极向上,敢于反抗旧观念的新青年,主要是为了衬托高觉新的软弱屈从。
为了同学们能体验民国时期的风貌,将自己更好的融入角色,萧蘅给班主任打了报告,要求特拨一笔款项作为活动基金,提前一个星期租好戏服,让小演员们先过个瘾。那时候班费不宽裕,可班主任非常支持这个活动,大笔一挥,放了萧蘅一笔大款。于是,排练了大半个月的同学们都穿上民国的服装,个个激动啊,排练得更勤快了。
那时,萧蘅有两套衣服,一套是学生装,一套是作为大小姐的旗袍。学生装是标准的电视剧里面看到的服装,上身改良版蓝色短款小衣,下身是黑色齐膝短裙,黑皮鞋,白袜子,萧蘅是长发,就扎了两个辫子。
她换完装出来一亮相,同学们都笑了。
“班长,你这妥妥的五四好青年啊,可以挥着小旗子上街游行去了。”罗庆宾一句话,大家笑得更乐了。余晓恩也在笑,萧蘅这身打扮真的太和谐,民国风太浓了,加上她严肃又充满激情的表情,简直把高淑华演活了。
可是,余晓恩最喜欢的是她的第二套戏服。高家是大家族,高淑华再穿学生装不大合适,特备了一件旗袍,经费紧,衣服是棉布料,七分袖,白底细蓝格子,素是素了,在舞台上气势还是有的。她还是扎着辫子,不过打的是一条油亮大辫子,被她放到身前,抬着下巴,骄傲却不傲气。
余晓恩的角色和萧蘅几乎没有对手戏,他庆幸没有,因为这样,才可以... -->>
国庆节的第三天,热爱旅游的国人依旧把各大景点塞了个严实。
33萧蘅和余晓恩现在的黏糊劲儿,早已不在意去哪玩的问题,只要在对方身边,就是满满的幸福,况且每个城市都大同小异,走哪儿看哪儿都差不多,T市就那么几个地界,能玩能逛的萧蘅差不多都带了一圈。两个小情侣合计合计,今天就没安排节目,打算在家打发时间。
萧蘅想,闲着也是闲着,就去了趟锦瑟旗袍定制店,修改旗袍。前天穿的旗袍有个纽扣略松,还有腰部需要再改改,赶在冬天来之前整好,也好安心挂衣柜。
锦瑟旗袍定制店的店面在老的金融一条街上,占了个临街的铺面,租金不便宜,应该说在这块租房子都不便宜。楼是老楼,但地方可是黄金地段,而且因为是上世纪的洋楼,更烘托出旗袍店的品味和风格。
萧蘅和余晓恩推门进了,两名穿着旗袍的店员立马上前招呼,萧蘅说了自己的要求,其中一个店员礼貌的接了她手中的衣服袋子,说道:“放心,您这些都不是大问题,不过因为国庆放假缘故,师傅们都休息了,您七天后再来取吧。”
萧蘅点点头。
“对了,我们店最近出了一批新的秋冬旗袍样品,有日常的,参加宴会的,还有婚庆用的,您看看?”另外一名店员礼貌的介绍。
“好。”既然人都来了,有新品自然要品鉴一番,萧蘅跟着店员走到新品展示区。
“这些都是,您慢慢看。”店员说完,礼貌的曲身行了个礼,走开了,留下萧蘅和余晓恩随意挑选。
秋冬的旗袍料子主要有毛料、羊绒、天鹅绒,还有缎面夹棉的,萧蘅一一翻看着。
“这件好。”余晓恩取了一件翠绿色缎面夹棉的旗袍,拿到萧蘅面前,这件旗袍纯翠绿色,盘花做得很是精致。
“你确定要我当一棵冬天的树?”萧蘅对余晓恩的审美不敢恭维。
“你皮肤白,穿这个颜色不会俗,真的,效果肯定特别好。”
萧蘅看着余晓恩挺认真的表情,将信将疑的接过旗袍,在身上比划了下。
“试试吧。”余晓恩继续怂恿。
“好吧。”萧蘅应道,心里虽然不苟同他的推荐,但她愿意为他尝试。进了试衣间,萧蘅迅速的换上了旗袍,看和镜子里的自己,她惊艳了,除了正红,从不敢挑战艳色系的她被自己亮瞎了眼,余晓恩说得对,效果真好。她有些激动的打开了试衣间的门。
坐在沙发上等待的余晓恩见到款款而出的萧蘅,呆了。
“好看吗?”萧蘅转了个身,俏皮的对他笑。
“好看。”他站起身走向萧蘅,埋藏在心底的记忆呼啸而出。
高二的第一个学期,学校决定举办一次话剧表演大赛,每个班级都必须一个节目。班主任找班里的几个骨干讨论后,决定选择巴金的《家》、《春》、《秋》三部曲,本来最好的选择是曹禺先生的《雷雨》,但已经有班级捷足先登,只得退而求其次,选了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考虑到剧情人物较多,作为有时间限制的话剧,不得不浓缩精华。萧蘅特意把班里几个作文写得好的几个同学组成一个编剧组,在确定出场人物的前提下,要求一个星期完成剧本改编。在改编的同时,萧蘅组织落实演员名单。
那时候大家对话剧还很陌生,也没有出演的经验,很多同学小说都没看过,全靠一腔热情。很多同学毛遂自荐出演的角色,也有同学特别推荐符合小说人物特质的,一时间除了上课和自习,教室、宿舍里谈论的都是关于话剧的话题。
萧蘅饰演的是高家的大小姐高淑华,这是剧情里最为明朗的人物,性格单纯开朗、爽直快乐,在沉郁的故事里破出一道光来。戏份不算多,但确实符合萧蘅的形象。顾清语扮演梅表姐,这是一个非常苦情的角色,被封建旧礼教逼迫而亡,顾清语的文艺忧郁风可以很好的诠释……
到了最后,男主角高觉新一直定不下来,苦逼的团书记李盛年被赶鸭子上架过了把主角瘾,而余晓恩则扮演了高觉新的弟弟--高觉民,高觉民的的戏份安排得也不多,但他是积极向上,敢于反抗旧观念的新青年,主要是为了衬托高觉新的软弱屈从。
为了同学们能体验民国时期的风貌,将自己更好的融入角色,萧蘅给班主任打了报告,要求特拨一笔款项作为活动基金,提前一个星期租好戏服,让小演员们先过个瘾。那时候班费不宽裕,可班主任非常支持这个活动,大笔一挥,放了萧蘅一笔大款。于是,排练了大半个月的同学们都穿上民国的服装,个个激动啊,排练得更勤快了。
那时,萧蘅有两套衣服,一套是学生装,一套是作为大小姐的旗袍。学生装是标准的电视剧里面看到的服装,上身改良版蓝色短款小衣,下身是黑色齐膝短裙,黑皮鞋,白袜子,萧蘅是长发,就扎了两个辫子。
她换完装出来一亮相,同学们都笑了。
“班长,你这妥妥的五四好青年啊,可以挥着小旗子上街游行去了。”罗庆宾一句话,大家笑得更乐了。余晓恩也在笑,萧蘅这身打扮真的太和谐,民国风太浓了,加上她严肃又充满激情的表情,简直把高淑华演活了。
可是,余晓恩最喜欢的是她的第二套戏服。高家是大家族,高淑华再穿学生装不大合适,特备了一件旗袍,经费紧,衣服是棉布料,七分袖,白底细蓝格子,素是素了,在舞台上气势还是有的。她还是扎着辫子,不过打的是一条油亮大辫子,被她放到身前,抬着下巴,骄傲却不傲气。
余晓恩的角色和萧蘅几乎没有对手戏,他庆幸没有,因为这样,才可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