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yanzitai.com,少林坏小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洛阳,因在洛河之北而得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深厚的古文化底蕴。是一个让人"梦回千年"的地方:定鼎九洲,东汉太子,张衡三仪,蔡伦造纸,建安风骨,洛阳纸贵等史事,在这里发生,“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黄玉首先品尝了洛阳鼎鼎有名的“水席”。据说:洛阳水席始于民间,后流传于皇宫,加上山珍海味,制成宫廷宴席,后又从宫廷传**间。遂形成特有的风味,因仿制官府宴席的制作方法,故又称官场席。千百年来,洛阳水席,久传不败。洛阳水席,有24道菜,简称“三八席”。先上6个冷盘下酒,冷盘为4荤4素。继上16个热菜,热菜用不同型号的青花海碗盛放。16菜中有4个压桌菜。其它12个菜,每3个味道相近的为一组,每组各有一道大菜领头。叫“带子上朝”,吃一道上一道,如行云流水。洛阳水席,有三大特点:一是有荤有素,有冷有执;二是有汤有水,北方南方均为可口;三是上菜顺序有严格规定,搭配合理。水席中以“燕菜”最著名。所谓“燕菜”其实就是用萝卜精切若丝,形如燕窝,故名“燕菜”,如果不是明示,真能以假乱真,细细品来,清爽利口,味道真的很特别。吃过洛阳水席后,黄玉游览了龙门石窟。
八月的洛阳,天高气爽,蓝天白云之下,绿树青风之间,伊河两岸青山对峙,美丽的伊水于山间北流,在阳光下微微闪起鳞光,两岸青山雄伟粗狂,远望犹如一天然门阙,故史称“伊阙”。汉时已有“龙门”之称,传说隋炀帝即位后,总觉坐镇长安不易控制全国,而洛阳为“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和”,可“控以三河,固以四塞”,且水陆相通,便起迁都之意。便亲率文武官员,浩浩荡荡,到达洛阳,当其观此伊阙心中大喜,对身边文武言道:“此非龙门耶?自古何不建都于此?”身旁大臣随即恭维:“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于是“伊阙”从此便正式改作“龙门”。
龙门石窟建在伊水东西两侧的山体峭壁之上,南北长达1公里。据记载:龙门石窟始凿于公元494年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等诸朝大力营造。有石窟1352个,佛龛750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佛塔40余座。龙门石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建于北魏时期的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药方洞等。石窟内的造像内容丰富,造型精美,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2厘米。其气魄之博大,蕴涵之深邃,雕刻之精湛,堪称世界雕塑艺术宝库中光彩夺目的奇葩。顺路南行,经过敬善寺、万佛洞等来到了最宏伟的奉先寺。龙门石窟的最大的一尊佛像——卢舍那佛,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居高临下从容不迫地俯视着芸芸众生,淡淡的笑容,丰颐而秀目,是高尚、丰富、开阔和典雅的完美结合体,无不令人驻足观望、留恋忘返。佛像的位置是经过精心的挑选,尤其是她的眼睛,无论你站在那个位置,你都会觉得她在直视着你。黄玉左中右的试了试,确实感觉那双含笑的眼睛一直在直视着他。离开石窟已是正午时分,四个多小时在不知不觉之中... -->>
洛阳,因在洛河之北而得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深厚的古文化底蕴。是一个让人"梦回千年"的地方:定鼎九洲,东汉太子,张衡三仪,蔡伦造纸,建安风骨,洛阳纸贵等史事,在这里发生,“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黄玉首先品尝了洛阳鼎鼎有名的“水席”。据说:洛阳水席始于民间,后流传于皇宫,加上山珍海味,制成宫廷宴席,后又从宫廷传**间。遂形成特有的风味,因仿制官府宴席的制作方法,故又称官场席。千百年来,洛阳水席,久传不败。洛阳水席,有24道菜,简称“三八席”。先上6个冷盘下酒,冷盘为4荤4素。继上16个热菜,热菜用不同型号的青花海碗盛放。16菜中有4个压桌菜。其它12个菜,每3个味道相近的为一组,每组各有一道大菜领头。叫“带子上朝”,吃一道上一道,如行云流水。洛阳水席,有三大特点:一是有荤有素,有冷有执;二是有汤有水,北方南方均为可口;三是上菜顺序有严格规定,搭配合理。水席中以“燕菜”最著名。所谓“燕菜”其实就是用萝卜精切若丝,形如燕窝,故名“燕菜”,如果不是明示,真能以假乱真,细细品来,清爽利口,味道真的很特别。吃过洛阳水席后,黄玉游览了龙门石窟。
八月的洛阳,天高气爽,蓝天白云之下,绿树青风之间,伊河两岸青山对峙,美丽的伊水于山间北流,在阳光下微微闪起鳞光,两岸青山雄伟粗狂,远望犹如一天然门阙,故史称“伊阙”。汉时已有“龙门”之称,传说隋炀帝即位后,总觉坐镇长安不易控制全国,而洛阳为“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和”,可“控以三河,固以四塞”,且水陆相通,便起迁都之意。便亲率文武官员,浩浩荡荡,到达洛阳,当其观此伊阙心中大喜,对身边文武言道:“此非龙门耶?自古何不建都于此?”身旁大臣随即恭维:“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于是“伊阙”从此便正式改作“龙门”。
龙门石窟建在伊水东西两侧的山体峭壁之上,南北长达1公里。据记载:龙门石窟始凿于公元494年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等诸朝大力营造。有石窟1352个,佛龛750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佛塔40余座。龙门石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建于北魏时期的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药方洞等。石窟内的造像内容丰富,造型精美,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2厘米。其气魄之博大,蕴涵之深邃,雕刻之精湛,堪称世界雕塑艺术宝库中光彩夺目的奇葩。顺路南行,经过敬善寺、万佛洞等来到了最宏伟的奉先寺。龙门石窟的最大的一尊佛像——卢舍那佛,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居高临下从容不迫地俯视着芸芸众生,淡淡的笑容,丰颐而秀目,是高尚、丰富、开阔和典雅的完美结合体,无不令人驻足观望、留恋忘返。佛像的位置是经过精心的挑选,尤其是她的眼睛,无论你站在那个位置,你都会觉得她在直视着你。黄玉左中右的试了试,确实感觉那双含笑的眼睛一直在直视着他。离开石窟已是正午时分,四个多小时在不知不觉之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