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69中文网 yanzitai.com,舂水先生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4月13日晚9时,三伯祖驾鹤西去,享年82岁。

    听筒里传来父亲悲伤难抑的声音,我心头一酸,几乎落下泪来。

    三伯祖讳昭谷,兄弟四人,大伯祖讳昭庆、二伯祖幼时过继他人,后失散,祖父行四,讳昭勇,后更名仲良。高祖饱读诗书,家设学馆,然忧患之年,衣食堪忧,大伯祖、三伯祖从未开蒙入学,早早稼穑渔猎,养家糊口,惟祖父一人得以入学受教。大伯祖后来有机会参加工作,从供销合作社的马车夫到采购员,直至今日,退休在家,也算是靠国家养活的人。祖父从军,八年抗战,日寇投降后,参加革命,后转至教育系统,七十高龄仍坚持带病从教,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惟有三伯祖一生土里刨食,受尽艰辛。随着日子越过越好,儿孙辈都以为老人可以享几年清福了,不曾想却早早地去了,实在令人痛心。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说的就是这样的遗憾吧。

    孟家乃大族,在故乡人眼中,是诗礼人家,颇受尊敬,家教自也严谨。各门子弟分散在外,郑州有大伯(长门)一家、叔叔一家及我(四门)。听闻噩耗,推掉手头事务,我们一行四人星夜驱车返乡奔丧。车轮滚滚,辗碎心魂,跋涉五百公里之后,我们于晚十一时抵达三伯祖停灵的村庄。人在数里之外,已闻哀乐破空而来,间歇的哭声被夜风拉长,静寂的原野愈显凄清,路旁的白杨也枝叶闭合,似在为三伯祖默哀。

    院中,灯火通明,临时搭起了账篷,支起了桌椅,请来的锣鼓班子共六人,分执唢呐、梆子、钹、笙,吹奏起来,唢呐曲时而低回,时而高昂,如泣如诉。各色人等进进出出,迎来送往,各司其职,照应得进进有序。

    跪倒在三伯祖的灵枢前,烧上几张火纸,叩上三个响头,再抬首时,三伯祖端坐在黑像框里,安静地微笑着,眉眼间全是留恋和不舍。我知道,他舍不得儿孙绕膝,舍不得暖衣热饭,舍不得这个小院、门前的池塘、塘边的垂柳,更舍不得他养了多年的那头耕牛。

    三伯祖讲的最多的一句话是:粮食是活命的东西,不能糟蹋;土地是庄户人的根啊。三伯祖一生土里刨食,春种秋收,辛勤劳作,才换得一家人的衣食,自然深感土地之恩。在他眼中,土地是最亲的物事,土地之于他,已经从简单的定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生命的高度,以至于在他临终前两天,还亲手在房前屋后塘边栽下了数十株小树苗。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三伯祖不可能总结出这样经典的句子,却比谁都更能理解其内涵。他知道,土地从来不会薄待勤劳诚恳的庄户人,他栽下这些树,也是给儿孙上了最后一课:莫忘土地之恩。

    望着三伯祖的灵枢,我是心存愧疚的。多年来,在我眼中,三伯祖就是那么一个满脸皱纹、眼神混浊、步履蹒跚、木讷无语的矮个子的老头儿,他身上永远是一套灰黑色的中山装,配一双千层底的布鞋,在房前的墙根下晒着冬日软软的老日头。吃饭的时候,他一双筷子谨慎地在菜盘上起落,只搛起那么一星半点的菜肴,还闪上两闪,慎恐多搛了去别人就没得吃了。三伯祖极少说话,跟小辈们最多就是招呼一声,跟大伯祖和祖父一起时,才会回想往事,讲讲古,眼神里流露出对往日艰辛的一丝隐约的恐慌,然而终于又淡淡地化去了,显出一脸的平静来。

    三伯祖不识一字,却绝对不是个粗人。他身上继承了最多诗礼人家的特质,也是最典型的固守传统的“老古董”他看不惯今人的种种作法和言行,对儿孙辈“出格”的举动也时时加以纠正。在三伯祖眼里,我是个叛逆的孩子,他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锐子,把头毛铰铰,长了人家说

    我一直是固执地留长发的,我潜意识里有一种叛逆的精神,隐于心而发于外,便是我对头发的坚持。我总以为,长发是我自由的象征,因为,在乡人的世界观里,留长发是不地道的,只有流氓、混混、痞子才留长发。这就激发了我潜在的抵抗和反叛。这样,三伯祖自然是看不入眼的,但他也不怒形于色,只是轻轻地说上一句,也就罢了。再见时,还是说上一句,永远也没有烦的时候,也没有声色俱厉的时候。

    令我愧疚的是,直至三伯祖去世,我来送别,仍是一头游子标志的长发,在风中随着我零乱哀伤的心飞舞。

    三伯祖虽死于脑血栓,但82岁在农村也是高龄了,算得上“老“(故乡人对老人自然死亡的一种隐讳尊敬的说法),丧事也就算得上“喜丧”儿孙辈们常年在外,象征性地哭过一回两回,便各自扎堆叙旧去了。其他远亲近邻也各自忙着手头的活计,忙完了抽上根烟,耍上几句闲腔,打几圈纸牌。更有表兄弟见面,自然少不了一番斗嘴。在家乡,表兄弟是可以互骂的,也有表侄骂姑父表叔的礼数。不骂不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