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yanzitai.com,乱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永平府说道:“下官曾令人探过,遵化至滦县一带,铁矿蕴藏极其丰富,比大冶的蕴藏量还要多!”
杨嗣昌瞪大了双眼,不相信地问道:“果真如此?”
“的确如此!”陈奇瑜非常肯定地答道。
杨嗣昌激动地站起身来,在屋内走来走去,持续片刻后,忽然停住脚步,道:“若真要开发永平府的铁矿,非得由圣源商号主导不可!”
陈奇瑜喜道:“下官与范大夫商议良久,也觉得此事不可交给工部,以工部的效率,五年后能出第一炉铁就算烧了高香,到那时,黄花菜都凉了。”
杨嗣昌点头,他清楚,陈奇瑜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皇上在圣源商号占有四成份额,必然一路行方便,可以大大减少各路牵扯力量。
杨嗣昌与陈奇瑜说话时,本轮不到范永斗说话。但牵扯到圣源商号,范永斗也顾不得这么多,提议道:“朝廷打造兵甲,极度缺铁,卑职认为,一旦永平第一炉钢铁出炉,优先供应朝廷,而且……而且……”
范永斗咬了咬牙,豁出去道:“最好让朝廷以时价购买!”
时价?
杨嗣昌、陈奇瑜愣了愣,旋即大喜道:“范大夫说得对,以时价购买为上上策!”
范永斗刚才的表情落在了杨嗣昌眼里,杨嗣昌知道范永斗在担心什么,点拨道:“黄宗羲曾撰文言道,与民有利,与私有利,公私两便,长久之道也!范大夫公利私利一起谋,光明磊落,并无不妥。”
范永斗激动莫名,张开嘴巴,不知说什么好……
送走陈奇瑜和范永斗后,杨嗣昌一直无法平静。或者说,自从杨嗣昌决定依赖皇权及民间商号推动诸多政策以来,他从未平静过。
他背叛了他所归属的士大夫团体!
幸亏最大的士大夫势力东林党、复社被林纯鸿牵扯,否则,杨嗣昌相信自己早已被士大夫阶层碾成了粉末。
杨嗣昌自己也承认,当前朝廷的困境,士大夫应该负主要责任。就连他本人,也对整个官僚机构失去了信心,任何政策,能绕开官僚机构,就毫不犹豫地绕开。
难道朝廷对士大夫的选拔体制出了问题?
这好像也说不通,如杨一仁、包哲东、马世奇、朱之瑜、熊文灿辈,都是当前的选拔体制所选出来的,他们没有投靠林纯鸿之前,也算碌碌无为,一旦投靠林纯鸿,就展现出惊人的能力。
难道是整个官僚机制出了问题?
这也说不通,观荆州的官僚机制,表面上看,与朝廷有所不同,实质上差别也不大,也是按照行政、监察、司法三部分进行架构。杨嗣昌甚至推断,莫看荆州目前监察对行政牵扯不大,一旦过个数十年,荆州的监察部门也会变得与大明朝廷的都察院差不多,各种扯皮、谩骂会接踵而来。
这两方面都差不多,为何朝廷与荆州的差别会如此之大?
杨嗣昌想来想去,觉得还是荆州的理念与朝廷不同。
朝廷奉行无为而治,统辖机构仅仅直到县一级,而荆州则事无巨细,统统纳入管理中,统治末梢一直延伸至乡村;朝廷奉行重农轻商,荆州繆力发展工商,借此收取巨额税收;朝廷唯务稳定,恨不得将每个人限制在土地上一辈子也别离开,荆州则鼓励农民脱离土地,甚至还蛊惑百姓远至欧罗巴……
显然,荆州的理念更符合时代的发展,朝廷的那一套已经落伍了!
荆州由林纯鸿一手创建,身边聚集的都是认同荆州理念的人,而朝廷却被一帮死脑筋的士大夫环绕,不落伍才怪!
单单从理念上讲,太监和民间商号更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回想起林纯鸿创立行知书堂,调集大量人力物力创办报纸,不惜冒着得罪天下的风险与江南东林党、复社争辩,杨嗣昌恍然大悟:林纯鸿此举,正是想把认同他理念的人拉到身边,不停地壮大自己的力量!
林纯鸿的算计,还真让他得逞了!杨嗣昌大为后悔,为何直到今天才想透这个关节!
杨嗣昌现在终于明白,自己为何潜意识地要依赖太监和民间商号了!既然明白了这点,杨嗣昌彻底摆脱了这段时间的彷徨与不安。
杨嗣昌心情大好,甚至还有闲工夫对荆州的制度品评一番。杨嗣昌乃人中龙凤,这一琢磨,还真让他发现了不少问题。
他认为,荆州的官僚机构看起来创新很多,实际远不如朝廷完善,既无成型的官僚选拔机制,也无成型的官僚考核提拔机制。这些问题在荆州处于上升期时,尚不明显,一旦荆州步入稳定期,必然出现大规模的渎职、腐败,甚至有可能让荆州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
比如:元朝由蒙古人建立,刚建立时,横扫天下,无人能敌,一旦稳定之后,迅速陷入崩溃之中。
殷鉴不远,也不知道林纯鸿看到这点了没有?
杨嗣昌认为,只要朝廷能挺过最初的几十年,不仅能看到满清朝廷的崩溃,甚至能看见荆州的崩溃!
荆州崩溃之后,整个华夏将面临何等的浩劫?
杨嗣昌突然发现,维持大明朝廷,甚至关系到整个华夏的未来!
可是,如何让大明朝廷维持数十年?杨嗣昌头痛不已,想来想去,觉得林纯鸿的经验可供借鉴:把能跟上时代变化的有识之士简拔出来,集拢在朝廷周边!
第六百五十二章朝廷变局(二)
简拔有识之士,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杨嗣昌琢磨可行策略时,陡然现,这帮有识之士的最大聚集地可不就在林纯鸿身边?
若能将林纯鸿引入朝廷,朝廷可不就聚集了数不胜数的有识之士?
杨嗣昌将此荒唐的念头从脑中赶开,决定走一步看一步,先将永平开矿一事办好再说。
要让开矿顺利进行,杨嗣昌先得说服皇上和张彝宪。
说服张彝宪开矿并不难,张彝宪作为皇上的财神爷,凡是能挣钱的事,就是把刀子架在他脖子上也阻止不了。
难点在于如何说服张彝宪同意让朝廷以时价购买永平的钢铁。
自从户部对朱由检内帑有了监督权之后,终于知道自己手头可能有多少钱可花。陈奇瑜作为士大夫,骨子里以对抗皇权为荣,做事也很绝,居然在做预算时,直接算计皇帝的内帑,将皇帝每年需要拿出的钱弄成白纸黑字,公之于众。
朱由检虽然恼火万分,却又无可奈何,只好令张彝宪拼命挣钱,让内帑的收入高过陈奇瑜的预计,好让自己手头宽松点。
基于上述事实,杨嗣昌向张彝宪承诺,购买钢铁的钱不动内帑分毫,全由户部开支。
张彝宪大喜,朱由检占据圣源商号四成的份额,只要不动用内帑购买钢铁,朱由检就是纯获利者,这对增加朱由检的内帑百利而无一害。
于是,并不需要杨嗣昌出头,张彝宪就不停地撺掇朱由检同意杨嗣昌的打算。
朱由检最初与张彝宪的想法一样,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杨嗣昌的做法,并爽快地在票拟上批红。
可是,事过后,朱由检回头细细一想,现自己上了大当!陈奇瑜拿户部的收入购买钢铁,户部在其他方面的钱不够花,还不是把主意打到内帑上?
永平府说道:“下官曾令人探过,遵化至滦县一带,铁矿蕴藏极其丰富,比大冶的蕴藏量还要多!”
杨嗣昌瞪大了双眼,不相信地问道:“果真如此?”
“的确如此!”陈奇瑜非常肯定地答道。
杨嗣昌激动地站起身来,在屋内走来走去,持续片刻后,忽然停住脚步,道:“若真要开发永平府的铁矿,非得由圣源商号主导不可!”
陈奇瑜喜道:“下官与范大夫商议良久,也觉得此事不可交给工部,以工部的效率,五年后能出第一炉铁就算烧了高香,到那时,黄花菜都凉了。”
杨嗣昌点头,他清楚,陈奇瑜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皇上在圣源商号占有四成份额,必然一路行方便,可以大大减少各路牵扯力量。
杨嗣昌与陈奇瑜说话时,本轮不到范永斗说话。但牵扯到圣源商号,范永斗也顾不得这么多,提议道:“朝廷打造兵甲,极度缺铁,卑职认为,一旦永平第一炉钢铁出炉,优先供应朝廷,而且……而且……”
范永斗咬了咬牙,豁出去道:“最好让朝廷以时价购买!”
时价?
杨嗣昌、陈奇瑜愣了愣,旋即大喜道:“范大夫说得对,以时价购买为上上策!”
范永斗刚才的表情落在了杨嗣昌眼里,杨嗣昌知道范永斗在担心什么,点拨道:“黄宗羲曾撰文言道,与民有利,与私有利,公私两便,长久之道也!范大夫公利私利一起谋,光明磊落,并无不妥。”
范永斗激动莫名,张开嘴巴,不知说什么好……
送走陈奇瑜和范永斗后,杨嗣昌一直无法平静。或者说,自从杨嗣昌决定依赖皇权及民间商号推动诸多政策以来,他从未平静过。
他背叛了他所归属的士大夫团体!
幸亏最大的士大夫势力东林党、复社被林纯鸿牵扯,否则,杨嗣昌相信自己早已被士大夫阶层碾成了粉末。
杨嗣昌自己也承认,当前朝廷的困境,士大夫应该负主要责任。就连他本人,也对整个官僚机构失去了信心,任何政策,能绕开官僚机构,就毫不犹豫地绕开。
难道朝廷对士大夫的选拔体制出了问题?
这好像也说不通,如杨一仁、包哲东、马世奇、朱之瑜、熊文灿辈,都是当前的选拔体制所选出来的,他们没有投靠林纯鸿之前,也算碌碌无为,一旦投靠林纯鸿,就展现出惊人的能力。
难道是整个官僚机制出了问题?
这也说不通,观荆州的官僚机制,表面上看,与朝廷有所不同,实质上差别也不大,也是按照行政、监察、司法三部分进行架构。杨嗣昌甚至推断,莫看荆州目前监察对行政牵扯不大,一旦过个数十年,荆州的监察部门也会变得与大明朝廷的都察院差不多,各种扯皮、谩骂会接踵而来。
这两方面都差不多,为何朝廷与荆州的差别会如此之大?
杨嗣昌想来想去,觉得还是荆州的理念与朝廷不同。
朝廷奉行无为而治,统辖机构仅仅直到县一级,而荆州则事无巨细,统统纳入管理中,统治末梢一直延伸至乡村;朝廷奉行重农轻商,荆州繆力发展工商,借此收取巨额税收;朝廷唯务稳定,恨不得将每个人限制在土地上一辈子也别离开,荆州则鼓励农民脱离土地,甚至还蛊惑百姓远至欧罗巴……
显然,荆州的理念更符合时代的发展,朝廷的那一套已经落伍了!
荆州由林纯鸿一手创建,身边聚集的都是认同荆州理念的人,而朝廷却被一帮死脑筋的士大夫环绕,不落伍才怪!
单单从理念上讲,太监和民间商号更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回想起林纯鸿创立行知书堂,调集大量人力物力创办报纸,不惜冒着得罪天下的风险与江南东林党、复社争辩,杨嗣昌恍然大悟:林纯鸿此举,正是想把认同他理念的人拉到身边,不停地壮大自己的力量!
林纯鸿的算计,还真让他得逞了!杨嗣昌大为后悔,为何直到今天才想透这个关节!
杨嗣昌现在终于明白,自己为何潜意识地要依赖太监和民间商号了!既然明白了这点,杨嗣昌彻底摆脱了这段时间的彷徨与不安。
杨嗣昌心情大好,甚至还有闲工夫对荆州的制度品评一番。杨嗣昌乃人中龙凤,这一琢磨,还真让他发现了不少问题。
他认为,荆州的官僚机构看起来创新很多,实际远不如朝廷完善,既无成型的官僚选拔机制,也无成型的官僚考核提拔机制。这些问题在荆州处于上升期时,尚不明显,一旦荆州步入稳定期,必然出现大规模的渎职、腐败,甚至有可能让荆州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
比如:元朝由蒙古人建立,刚建立时,横扫天下,无人能敌,一旦稳定之后,迅速陷入崩溃之中。
殷鉴不远,也不知道林纯鸿看到这点了没有?
杨嗣昌认为,只要朝廷能挺过最初的几十年,不仅能看到满清朝廷的崩溃,甚至能看见荆州的崩溃!
荆州崩溃之后,整个华夏将面临何等的浩劫?
杨嗣昌突然发现,维持大明朝廷,甚至关系到整个华夏的未来!
可是,如何让大明朝廷维持数十年?杨嗣昌头痛不已,想来想去,觉得林纯鸿的经验可供借鉴:把能跟上时代变化的有识之士简拔出来,集拢在朝廷周边!
第六百五十二章朝廷变局(二)
简拔有识之士,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杨嗣昌琢磨可行策略时,陡然现,这帮有识之士的最大聚集地可不就在林纯鸿身边?
若能将林纯鸿引入朝廷,朝廷可不就聚集了数不胜数的有识之士?
杨嗣昌将此荒唐的念头从脑中赶开,决定走一步看一步,先将永平开矿一事办好再说。
要让开矿顺利进行,杨嗣昌先得说服皇上和张彝宪。
说服张彝宪开矿并不难,张彝宪作为皇上的财神爷,凡是能挣钱的事,就是把刀子架在他脖子上也阻止不了。
难点在于如何说服张彝宪同意让朝廷以时价购买永平的钢铁。
自从户部对朱由检内帑有了监督权之后,终于知道自己手头可能有多少钱可花。陈奇瑜作为士大夫,骨子里以对抗皇权为荣,做事也很绝,居然在做预算时,直接算计皇帝的内帑,将皇帝每年需要拿出的钱弄成白纸黑字,公之于众。
朱由检虽然恼火万分,却又无可奈何,只好令张彝宪拼命挣钱,让内帑的收入高过陈奇瑜的预计,好让自己手头宽松点。
基于上述事实,杨嗣昌向张彝宪承诺,购买钢铁的钱不动内帑分毫,全由户部开支。
张彝宪大喜,朱由检占据圣源商号四成的份额,只要不动用内帑购买钢铁,朱由检就是纯获利者,这对增加朱由检的内帑百利而无一害。
于是,并不需要杨嗣昌出头,张彝宪就不停地撺掇朱由检同意杨嗣昌的打算。
朱由检最初与张彝宪的想法一样,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杨嗣昌的做法,并爽快地在票拟上批红。
可是,事过后,朱由检回头细细一想,现自己上了大当!陈奇瑜拿户部的收入购买钢铁,户部在其他方面的钱不够花,还不是把主意打到内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