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小说网 www.yanzitai.com,乱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自古以来,官不修衙,这显然在百姓的认知范围之外。一些精通建筑的工匠,在看到县衙的工地后,惊得目瞪口呆:我的娘啊,照这规模,岂不是可供数百人上班?
一时间,湖州境内谣言四起,有人说,官府要增加人手,以后百姓养的官可就多了,负担更重!
也有人说,荆州那边官多得很,百姓好像也过得去!
……
种种说法,不可胜数。
百姓们还发现,县城里的衙役都换了面孔,好像是从村里的弓兵中抽调的。最让百姓们感到惊奇的是,上县衙告状,县太爷居然不受理,还让衙役将百姓引到安防局或者监察局。
安防局和监察局是干什么的?没听说过!
不过,百姓的观察细致入微,稍稍看了几个案子的处理后,便即得出结论:什么安防局,不就是以前的捕头嘛!至于监察局,不就是抢了以前县太爷和县丞干的活?
除了安防局和监察局外,百姓们还发现,县衙里居然还多了税务局、理商局等等一系列新设机构,这些机构开始渗透至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逐渐让百姓习以为常。
没有任何波澜,县、府两级的改制进行得如火如荼。
对这些变化,除了一些好事之徒外,关注的人并不多,因为百姓们的目光被层出不穷的招工所吸引。
湖州水道纵横,平时交通多依赖船只。这年冬天,每个县的县太爷突然像转了性似的,投入极大的精力整治河道、修建码头。这需要大量的民夫,而且还开工钱,工钱也不低,一日竟有三十文!
湖州人多,多余劳力不少,能多挣点钱,任何正经人家都无法拒绝。
除此之外,湖州境内的官道也在扩宽,竟然全部铺上了三合土!
百姓咂舌不已,县衙什么时候这么有钱了?
疑惑的百姓纷纷询问见多识广的弓兵队长,弓兵队长答道:“当然是江陵侯出的!整个湖州,江陵侯一口气整整投入了一百万圆!”
修路架桥,历来是赚取名声的绝佳手段。开明的乡绅一旦有了钱,无不投资修路架桥,以行善积德。
一口气投入百万圆修路架桥、整治水道,这该是怎样的一份功德?
百姓们从心里感激江陵侯,每修一座桥,无不刻石,以记录功德。
不过,接下来的事,就让百姓们看不懂了,弓兵们走家串户,到处宣传,官绅一体纳粮,一亩地,每年必须按照时价的六成售卖一石粮食与官府,任何人胆敢偷税漏税,将遭到严惩。
按照每亩地三石的平均产量,这个税率差不多是一成三,比朝廷的税收高了两三倍。
更为致命的是,不用纳税的特殊阶层以后也要纳税。老百姓迅速算了一笔账,拥田万亩的豪绅,每年要上缴四千石粮食!
不用说,豪绅们绝不会爽爽快快地答应。
不过,弓兵们给豪绅留了一条后路:嫌缴税太多?没关系,可以按照时价将土地售卖给官府!
土地就是命根子,豪绅们怎么可能走这一条路?
豪绅们如丧考妣,本准备到县衙哭诉,但一看到弓兵拿的通告上,县衙的官印鲜红、刺目,纷纷打消了这个念头。县太爷盖过了官印,再到县太爷处哭诉,这不是找不痛快吗?
一些手段通天的豪绅,则向钱谦益、张溥等人求救,还有一些豪绅,则直接把求救的信函发到了南京,甚至还有递到北京的。
张溥等人自然不予理会,毕竟,认同这份改制方案,是他们与荆州合作的基础。
至于南京、北京,就更没有理会的意思了。林纯鸿干过的缺德事,远远比这事缺德一万倍,若事事计较,还会等到今天?
豪绅们求援不成,鼓起勇气自救,互相串联,试图鼓动佃户反对,形成群情激奋之势,给林纯鸿施加压力。
不过,这帮豪绅显然高估了他们对乡村的控制力,在弓兵入驻乡村的情况下,林纯鸿的口舌可比他们强大了太多,佃户岂会受他们鼓动?
豪绅们无法,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冷对抗上。到了征收秋税时,豪绅们就是不交粮,摆出一副酷酷的表情:你们能把我怎么样?
税吏们也不废话,直接上报安防局。安防局的衙役们如狼似虎,直接以抗税的罪名将豪绅押送至监察局。
监察局判决豪绅补交税款,并规定了期限,若逾期不交,将强制执行。
部分豪绅不信邪,到了期限后,衙役强行进入粮库,搬走了该缴纳的粮食。
豪绅呼天抢地,成了改制的第一批利益受损者。
第六百四十三章虎丘书堂
上海黄浦江边泉林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亭林先生这句话,算是说出了本候的心声!大明子民,皆有纳税之义务,这点,南雷先生请不必再言!”
亭林先生即顾炎武,苏州府昆山人,乃享誉天下的大儒,与黄宗羲齐名。当湖州官绅一体纳粮政策出台后,顾炎武在报纸上大加赞赏,并且旗帜鲜明地竖起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旗。
而黄宗羲则不太赞同林纯鸿的激烈手段,担忧此举会将江南扰得一塌糊涂,遂前往上海,企图说服林纯鸿改用和风细雨的手段。
黄宗羲见林纯鸿语气坚决,不容置疑,并不退缩,继续劝谏道:“不才并不反对官绅一体纳粮,只是认为采用激烈的手段,后果难以意料!自去年开始,湖州的土地价格大幅度下降,江南各地,心忧土地前景,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土地价格的大起大落,势必扰乱粮食市场。更为可惧的是,多有工坊主拿土地作为抵押,找钱庄贷款,土地价格大幅度下滑,对工坊及钱庄都有极大的威胁!”
“不才曾观侯爷在南阳的土地改制,和风细雨,一点波澜都没兴起,对整个社会的冲击几近于零,侯爷何不借鉴南阳之策呢?”
黄宗羲侃侃而谈,直让林纯鸿刮目相看!黄宗羲逻辑严密,从提出论点,到论据论证,然后提出解决措施,一气呵成,稍稍整理一番,就是一篇犀利的政论文。
儒生从思辩学中吸取营养,其威力可见一斑!不过,黄宗羲到底还未脱离一般儒生夸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窠臼,并不难驳。
林纯鸿辩道:“江南的粮食早已不够,每年需从湖广调拨五百多万石粮食,只要湖广不出问题,江南的粮食市场就稳如泰山。江南的粮价,南雷先生不必担心。至于工坊及钱庄受到冲击,也不必担心。江南的工坊多如牛毛,受到冲击者少之又少,不到百分之一,也不必担心。至于钱庄,邦泰、源丰的份额在九成五以上,只要这两家不出问题,就无碍。”
“这……”
黄宗羲有点瞠目结舌。
林纯鸿继续说道:“再说,事易时移,南阳当初被贼寇荼毒,人口锐减三成,半数以上地主丧身,南阳的土地政策自然容易推行,采取缓和的手段效果更好……”
“还有……当初推行土地政策时,本候心里也没底,只得慎之又慎。现在... -->>
自古以来,官不修衙,这显然在百姓的认知范围之外。一些精通建筑的工匠,在看到县衙的工地后,惊得目瞪口呆:我的娘啊,照这规模,岂不是可供数百人上班?
一时间,湖州境内谣言四起,有人说,官府要增加人手,以后百姓养的官可就多了,负担更重!
也有人说,荆州那边官多得很,百姓好像也过得去!
……
种种说法,不可胜数。
百姓们还发现,县城里的衙役都换了面孔,好像是从村里的弓兵中抽调的。最让百姓们感到惊奇的是,上县衙告状,县太爷居然不受理,还让衙役将百姓引到安防局或者监察局。
安防局和监察局是干什么的?没听说过!
不过,百姓的观察细致入微,稍稍看了几个案子的处理后,便即得出结论:什么安防局,不就是以前的捕头嘛!至于监察局,不就是抢了以前县太爷和县丞干的活?
除了安防局和监察局外,百姓们还发现,县衙里居然还多了税务局、理商局等等一系列新设机构,这些机构开始渗透至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逐渐让百姓习以为常。
没有任何波澜,县、府两级的改制进行得如火如荼。
对这些变化,除了一些好事之徒外,关注的人并不多,因为百姓们的目光被层出不穷的招工所吸引。
湖州水道纵横,平时交通多依赖船只。这年冬天,每个县的县太爷突然像转了性似的,投入极大的精力整治河道、修建码头。这需要大量的民夫,而且还开工钱,工钱也不低,一日竟有三十文!
湖州人多,多余劳力不少,能多挣点钱,任何正经人家都无法拒绝。
除此之外,湖州境内的官道也在扩宽,竟然全部铺上了三合土!
百姓咂舌不已,县衙什么时候这么有钱了?
疑惑的百姓纷纷询问见多识广的弓兵队长,弓兵队长答道:“当然是江陵侯出的!整个湖州,江陵侯一口气整整投入了一百万圆!”
修路架桥,历来是赚取名声的绝佳手段。开明的乡绅一旦有了钱,无不投资修路架桥,以行善积德。
一口气投入百万圆修路架桥、整治水道,这该是怎样的一份功德?
百姓们从心里感激江陵侯,每修一座桥,无不刻石,以记录功德。
不过,接下来的事,就让百姓们看不懂了,弓兵们走家串户,到处宣传,官绅一体纳粮,一亩地,每年必须按照时价的六成售卖一石粮食与官府,任何人胆敢偷税漏税,将遭到严惩。
按照每亩地三石的平均产量,这个税率差不多是一成三,比朝廷的税收高了两三倍。
更为致命的是,不用纳税的特殊阶层以后也要纳税。老百姓迅速算了一笔账,拥田万亩的豪绅,每年要上缴四千石粮食!
不用说,豪绅们绝不会爽爽快快地答应。
不过,弓兵们给豪绅留了一条后路:嫌缴税太多?没关系,可以按照时价将土地售卖给官府!
土地就是命根子,豪绅们怎么可能走这一条路?
豪绅们如丧考妣,本准备到县衙哭诉,但一看到弓兵拿的通告上,县衙的官印鲜红、刺目,纷纷打消了这个念头。县太爷盖过了官印,再到县太爷处哭诉,这不是找不痛快吗?
一些手段通天的豪绅,则向钱谦益、张溥等人求救,还有一些豪绅,则直接把求救的信函发到了南京,甚至还有递到北京的。
张溥等人自然不予理会,毕竟,认同这份改制方案,是他们与荆州合作的基础。
至于南京、北京,就更没有理会的意思了。林纯鸿干过的缺德事,远远比这事缺德一万倍,若事事计较,还会等到今天?
豪绅们求援不成,鼓起勇气自救,互相串联,试图鼓动佃户反对,形成群情激奋之势,给林纯鸿施加压力。
不过,这帮豪绅显然高估了他们对乡村的控制力,在弓兵入驻乡村的情况下,林纯鸿的口舌可比他们强大了太多,佃户岂会受他们鼓动?
豪绅们无法,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冷对抗上。到了征收秋税时,豪绅们就是不交粮,摆出一副酷酷的表情:你们能把我怎么样?
税吏们也不废话,直接上报安防局。安防局的衙役们如狼似虎,直接以抗税的罪名将豪绅押送至监察局。
监察局判决豪绅补交税款,并规定了期限,若逾期不交,将强制执行。
部分豪绅不信邪,到了期限后,衙役强行进入粮库,搬走了该缴纳的粮食。
豪绅呼天抢地,成了改制的第一批利益受损者。
第六百四十三章虎丘书堂
上海黄浦江边泉林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亭林先生这句话,算是说出了本候的心声!大明子民,皆有纳税之义务,这点,南雷先生请不必再言!”
亭林先生即顾炎武,苏州府昆山人,乃享誉天下的大儒,与黄宗羲齐名。当湖州官绅一体纳粮政策出台后,顾炎武在报纸上大加赞赏,并且旗帜鲜明地竖起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旗。
而黄宗羲则不太赞同林纯鸿的激烈手段,担忧此举会将江南扰得一塌糊涂,遂前往上海,企图说服林纯鸿改用和风细雨的手段。
黄宗羲见林纯鸿语气坚决,不容置疑,并不退缩,继续劝谏道:“不才并不反对官绅一体纳粮,只是认为采用激烈的手段,后果难以意料!自去年开始,湖州的土地价格大幅度下降,江南各地,心忧土地前景,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土地价格的大起大落,势必扰乱粮食市场。更为可惧的是,多有工坊主拿土地作为抵押,找钱庄贷款,土地价格大幅度下滑,对工坊及钱庄都有极大的威胁!”
“不才曾观侯爷在南阳的土地改制,和风细雨,一点波澜都没兴起,对整个社会的冲击几近于零,侯爷何不借鉴南阳之策呢?”
黄宗羲侃侃而谈,直让林纯鸿刮目相看!黄宗羲逻辑严密,从提出论点,到论据论证,然后提出解决措施,一气呵成,稍稍整理一番,就是一篇犀利的政论文。
儒生从思辩学中吸取营养,其威力可见一斑!不过,黄宗羲到底还未脱离一般儒生夸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窠臼,并不难驳。
林纯鸿辩道:“江南的粮食早已不够,每年需从湖广调拨五百多万石粮食,只要湖广不出问题,江南的粮食市场就稳如泰山。江南的粮价,南雷先生不必担心。至于工坊及钱庄受到冲击,也不必担心。江南的工坊多如牛毛,受到冲击者少之又少,不到百分之一,也不必担心。至于钱庄,邦泰、源丰的份额在九成五以上,只要这两家不出问题,就无碍。”
“这……”
黄宗羲有点瞠目结舌。
林纯鸿继续说道:“再说,事易时移,南阳当初被贼寇荼毒,人口锐减三成,半数以上地主丧身,南阳的土地政策自然容易推行,采取缓和的手段效果更好……”
“还有……当初推行土地政策时,本候心里也没底,只得慎之又慎。现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