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生活镜像形而上的黄河奇石 (1/2)
燕子小说网 www.yanzitai.com,北漠尘清——巴图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北漠赏石之心灵法眼
对于玩家而言,雨雪霏霏的日子、天高云淡的日子、秋风萧瑟的日子、雾霾笼罩的日子、黄沙弥漫的日子,寒风刺骨的日子,只要是太阳升起的每一天,只要是闲暇自由的那一天,都是好日子。文玩不仅仅是对人类生产生活器皿的爱好和收藏,而是从人类文化学的层面上深刻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推陈出新的文化创造意识和民众生活情态,从而折射出一个社会的时代风貌和价值诉求。文玩的核心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蕴育,具有深刻的历史性、人文性、终极性的价值趋向,没有历史的民族绝难创造出丰富、灿烂的文化积累,何谈文玩这类饱含历史遗存与人文气息的丰富物品?真正的玩家,有品位的藏家,不在乎器物的保值或升值,之所以把玩或收藏,关键在于这些器物的人文蕴涵和艺术品质,优秀的作品,不仅具有物用功能,更在其创作时的构思、匠心、工艺及其所承载的时代信息,这是文玩深刻的历史价值所在,无法用金钱去衡量它。所以,真正的文玩之人,首先是文化人,对历史文化知识,均有较为全面且丰富的积累,才能玩出个品味,非如此,即便是那些藏品不少,价值不菲的所谓收藏者,也只能算作一个有钱没文化的土豪。譬如那个老老虎的内侄女婿原福建省副省长倪发科之流的腐败贪官,便可归入此列,终将被世人所唾弃。从方老丰富的藏品和京味儿十足的博文中,可见“细微之处见功夫”这句老话儿的深意。爱好文玩和收藏文玩是两个不同的阶段,收藏文玩既要有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学养,也要具备睿智的眼力,广泛的兴趣和见识,更要有心灵手巧,自己动手的技能,方可于无藏处得真藏,化腐朽为神奇。所谓“心灵的法眼”是否开启,是判断一个玩家水平高低的天然指标。常带孩子逛逛文玩市场,可以增长孩子的见识,是对孩子心智的最好启迪,现在的孩子大多缺失了这样的环境熏陶和影响,整天忙于功课的学习,心灵被异化,心智被遮蔽,真可怜。甘肃-兰州-黄河南岸、北岸,建筑工地旁边,挖掘出来的黄河石堆积如山,大者如牛头,上百公斤重,小者如珠玉,五颜六色。可惜我久居河滨数十载,视若无睹,近年来才入门,得空即去捡拾,其中不少玉石,质地细腻,色泽温润,稍作打磨,滑润如脂,可以雕刻成挂件、摆件,常常把玩在手,自得其乐。
二、北漠石刻之无限素材
胡杨根雕,黄河奇石,西部独特的自然镜像。有限即无限,黑色黄河石,石质细腻,本色纯正,故曰“尚石”胡杨,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清幽如墨的鹅卵石,恰似大漠天宇中流动的慢慢长夜。每一块石头,都是一个形而下的自在物,都是造物主独一无二的创世,石头的永恒与无限,在于人文意义上的叠加和形而上的把玩揣摩,每一块石头,都有一个横越千古的故事,鹅卵石的模样,无不取决于你凝视它的目光。玩石赏石的无限魅力,全在于心境与志趣,真正诗意的生活,就是追求古朴归真。一石一世界,一念一佛陀,土木之气,金石为开,天地至道,概莫能外。一块亘古的石头,可以净化心灵,一颗枯死的胡杨,可以诠释生命的真谛,更有那砾石凿刻的秤砣,不仅用来称金分银,以其衡量天地良心,也未尝不可。旷野的风是可以醉人的,春风中的泥土芳香,夏雨中的满目苍翠,秋日里的落叶果实,寒冬时的冰清玉洁,无不令人沉醉!人是需要和自然相濡以沫的另类,永远游离于此岸与彼岸之间,在春夏秋冬的四季交替中,经历着心灵的喜怒哀乐,因此,人是什么?最终的答案似乎唯有:人是一个硕大无比的自然造化。一个人的寂寞,构造一个人的世界。世界即我,我即世界。即便是石头或者木头,都是自我世界中唾手可得的素材,遍地的枯叶,死去的胡杨,奔跑的风,都是素材,基于意义的符号,图案、形象,加持在这些素材上,于是乎,一个无限的多彩的镜像世界就呈现在人们眼前。在无数个缄默、静谧、幽暗的日子里,灵魂得以涅槃,与永恒同在,与日月同在。语言的书写是延续思想,刻石则是为了留住消褪的记忆。书籍的意义在于追求精神自我的自由与超越,石刻则是一种另类的言说,终极性的诉求同样是实现心灵自我与自然镜像的通融,终究与书籍和文字同在。黄河古道,遍布形形色色的鹅卵石,因其自然天成的图案花纹而被人收藏把玩,更有人对其琢磨雕刻,为这些横越千古的石头加持上人文意义的符号或形状,成为一种天人合一的文化象征。
三、北漠藏石之黄蜡石
藏石中有块黄蜡石是八月末在黄河北岸农大建筑工地捡的。那天下大雨,高高的石堆被雨水冲刷得一干二净,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石头现出了本色,免去了擦土喷水的工序,冒着大雨捡拾了一大堆,然后在泥泞的小路上来回跑了三趟,才搬运到停得老远的车上,雨水夹杂着汗水,里里外外湿透了,活像个落汤鸡。石堆旁边几户人家进进出出的老人小孩,好奇地看着我来来回回忙碌着,觉得很可笑。事后回想起来,真的有点滑稽,完全可以等雨停了再去搬运。一堆石头拉回家,擦洗干净,余下的就是慢慢摩挲了。大凡翫石之人,遇到称心如意的石头,就剩半个脑子一根筋了,不痴也疯了,累死累活,不达目的不会罢休。因为上次去河边捡石头,遇到一块体型硕大,通体黄沁的蜡石太重,搁在原地没有拉回家,心里惦念了好几天,隔周星期五,再去趟河边,考虑到一次搬不动,中午吃了碗牛肉面,直奔河边工地。似乎没有人来过,我窝藏的几块大石头都在,车子没法靠近,离得老远,死沉死沉的石头,估摸有个50来公斤,趁着一碗牛肉面的劲儿,将这块小点的蜡石抱到车上,拉回家擦洗干净,总算心里踏实了。
四、北漠藏石之家传石权
在我的藏石中,有一块太爷爷民国时期使用过的石头秤砣,属砂岩材质,是唯一一件没有啥用场而被保存下来的器物,是太爷爷1898年从祖籍甘谷县迁居会宁县时带来的。祖上家境原本不错,人丁兴旺,祖籍甘谷地少人多,太爷爷就带着他的三个弟弟迁居到了会宁北部的一个山村,到了我们这一辈,族人增加到了70多户300多人。从我记事起,这块石头秤砣早就赋闲了,偶尔拿它当垫墩,砸核桃,砸杏仁,冬天用来冲砸河沟里的冰眼取水。1976年爷爷主持分家后,更没用场了,爷爷把它放在门楼子上作镇宅之用,这一放就是30多年。2009年暑假回老家,三哥家翻修老宅子,秤砣被丢弃在墙角边,土里巴几的龟裂风化严重,征得三哥同意,我将它带回了学校。物件不值一文,但却是祖上传下来的一件器物,遥想太爷爷健在时,家族里每年就是用这个秤砣给各房秤斤论两,分配粮油肉菜。常言道:旧物易主贵如宝,留着它,也是个念想。
五、北漠藏石之玉石多多
黄河蜡石色彩缤纷,奇形怪状,有一堆红、黄、白、花的都是蜡石,洗干净,打扮一番,也好看。今年暑假,大多数时间就在黄河边上建筑工地的石堆里和搭档老武一起度过,安逸、闲散、清净。石头不言,但却形状各异、色彩多样、质地细腻。一趟趟挑拣,搬运,汗流浃背也罢,风雨无阻也罢,这每一块石头都像模像样,初学石雕,绝非易事,先占有素材,技艺嘛,慢慢来。这些大家伙的到来,我小小的石头架子,已经不堪重负了,阴台、卧室、书房到处是石头,周末起床,给它们一个个搞卫生,折腾了一身汗,搬几块到阳台上晒... -->>
一、北漠赏石之心灵法眼
对于玩家而言,雨雪霏霏的日子、天高云淡的日子、秋风萧瑟的日子、雾霾笼罩的日子、黄沙弥漫的日子,寒风刺骨的日子,只要是太阳升起的每一天,只要是闲暇自由的那一天,都是好日子。文玩不仅仅是对人类生产生活器皿的爱好和收藏,而是从人类文化学的层面上深刻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推陈出新的文化创造意识和民众生活情态,从而折射出一个社会的时代风貌和价值诉求。文玩的核心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蕴育,具有深刻的历史性、人文性、终极性的价值趋向,没有历史的民族绝难创造出丰富、灿烂的文化积累,何谈文玩这类饱含历史遗存与人文气息的丰富物品?真正的玩家,有品位的藏家,不在乎器物的保值或升值,之所以把玩或收藏,关键在于这些器物的人文蕴涵和艺术品质,优秀的作品,不仅具有物用功能,更在其创作时的构思、匠心、工艺及其所承载的时代信息,这是文玩深刻的历史价值所在,无法用金钱去衡量它。所以,真正的文玩之人,首先是文化人,对历史文化知识,均有较为全面且丰富的积累,才能玩出个品味,非如此,即便是那些藏品不少,价值不菲的所谓收藏者,也只能算作一个有钱没文化的土豪。譬如那个老老虎的内侄女婿原福建省副省长倪发科之流的腐败贪官,便可归入此列,终将被世人所唾弃。从方老丰富的藏品和京味儿十足的博文中,可见“细微之处见功夫”这句老话儿的深意。爱好文玩和收藏文玩是两个不同的阶段,收藏文玩既要有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学养,也要具备睿智的眼力,广泛的兴趣和见识,更要有心灵手巧,自己动手的技能,方可于无藏处得真藏,化腐朽为神奇。所谓“心灵的法眼”是否开启,是判断一个玩家水平高低的天然指标。常带孩子逛逛文玩市场,可以增长孩子的见识,是对孩子心智的最好启迪,现在的孩子大多缺失了这样的环境熏陶和影响,整天忙于功课的学习,心灵被异化,心智被遮蔽,真可怜。甘肃-兰州-黄河南岸、北岸,建筑工地旁边,挖掘出来的黄河石堆积如山,大者如牛头,上百公斤重,小者如珠玉,五颜六色。可惜我久居河滨数十载,视若无睹,近年来才入门,得空即去捡拾,其中不少玉石,质地细腻,色泽温润,稍作打磨,滑润如脂,可以雕刻成挂件、摆件,常常把玩在手,自得其乐。
二、北漠石刻之无限素材
胡杨根雕,黄河奇石,西部独特的自然镜像。有限即无限,黑色黄河石,石质细腻,本色纯正,故曰“尚石”胡杨,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清幽如墨的鹅卵石,恰似大漠天宇中流动的慢慢长夜。每一块石头,都是一个形而下的自在物,都是造物主独一无二的创世,石头的永恒与无限,在于人文意义上的叠加和形而上的把玩揣摩,每一块石头,都有一个横越千古的故事,鹅卵石的模样,无不取决于你凝视它的目光。玩石赏石的无限魅力,全在于心境与志趣,真正诗意的生活,就是追求古朴归真。一石一世界,一念一佛陀,土木之气,金石为开,天地至道,概莫能外。一块亘古的石头,可以净化心灵,一颗枯死的胡杨,可以诠释生命的真谛,更有那砾石凿刻的秤砣,不仅用来称金分银,以其衡量天地良心,也未尝不可。旷野的风是可以醉人的,春风中的泥土芳香,夏雨中的满目苍翠,秋日里的落叶果实,寒冬时的冰清玉洁,无不令人沉醉!人是需要和自然相濡以沫的另类,永远游离于此岸与彼岸之间,在春夏秋冬的四季交替中,经历着心灵的喜怒哀乐,因此,人是什么?最终的答案似乎唯有:人是一个硕大无比的自然造化。一个人的寂寞,构造一个人的世界。世界即我,我即世界。即便是石头或者木头,都是自我世界中唾手可得的素材,遍地的枯叶,死去的胡杨,奔跑的风,都是素材,基于意义的符号,图案、形象,加持在这些素材上,于是乎,一个无限的多彩的镜像世界就呈现在人们眼前。在无数个缄默、静谧、幽暗的日子里,灵魂得以涅槃,与永恒同在,与日月同在。语言的书写是延续思想,刻石则是为了留住消褪的记忆。书籍的意义在于追求精神自我的自由与超越,石刻则是一种另类的言说,终极性的诉求同样是实现心灵自我与自然镜像的通融,终究与书籍和文字同在。黄河古道,遍布形形色色的鹅卵石,因其自然天成的图案花纹而被人收藏把玩,更有人对其琢磨雕刻,为这些横越千古的石头加持上人文意义的符号或形状,成为一种天人合一的文化象征。
三、北漠藏石之黄蜡石
藏石中有块黄蜡石是八月末在黄河北岸农大建筑工地捡的。那天下大雨,高高的石堆被雨水冲刷得一干二净,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石头现出了本色,免去了擦土喷水的工序,冒着大雨捡拾了一大堆,然后在泥泞的小路上来回跑了三趟,才搬运到停得老远的车上,雨水夹杂着汗水,里里外外湿透了,活像个落汤鸡。石堆旁边几户人家进进出出的老人小孩,好奇地看着我来来回回忙碌着,觉得很可笑。事后回想起来,真的有点滑稽,完全可以等雨停了再去搬运。一堆石头拉回家,擦洗干净,余下的就是慢慢摩挲了。大凡翫石之人,遇到称心如意的石头,就剩半个脑子一根筋了,不痴也疯了,累死累活,不达目的不会罢休。因为上次去河边捡石头,遇到一块体型硕大,通体黄沁的蜡石太重,搁在原地没有拉回家,心里惦念了好几天,隔周星期五,再去趟河边,考虑到一次搬不动,中午吃了碗牛肉面,直奔河边工地。似乎没有人来过,我窝藏的几块大石头都在,车子没法靠近,离得老远,死沉死沉的石头,估摸有个50来公斤,趁着一碗牛肉面的劲儿,将这块小点的蜡石抱到车上,拉回家擦洗干净,总算心里踏实了。
四、北漠藏石之家传石权
在我的藏石中,有一块太爷爷民国时期使用过的石头秤砣,属砂岩材质,是唯一一件没有啥用场而被保存下来的器物,是太爷爷1898年从祖籍甘谷县迁居会宁县时带来的。祖上家境原本不错,人丁兴旺,祖籍甘谷地少人多,太爷爷就带着他的三个弟弟迁居到了会宁北部的一个山村,到了我们这一辈,族人增加到了70多户300多人。从我记事起,这块石头秤砣早就赋闲了,偶尔拿它当垫墩,砸核桃,砸杏仁,冬天用来冲砸河沟里的冰眼取水。1976年爷爷主持分家后,更没用场了,爷爷把它放在门楼子上作镇宅之用,这一放就是30多年。2009年暑假回老家,三哥家翻修老宅子,秤砣被丢弃在墙角边,土里巴几的龟裂风化严重,征得三哥同意,我将它带回了学校。物件不值一文,但却是祖上传下来的一件器物,遥想太爷爷健在时,家族里每年就是用这个秤砣给各房秤斤论两,分配粮油肉菜。常言道:旧物易主贵如宝,留着它,也是个念想。
五、北漠藏石之玉石多多
黄河蜡石色彩缤纷,奇形怪状,有一堆红、黄、白、花的都是蜡石,洗干净,打扮一番,也好看。今年暑假,大多数时间就在黄河边上建筑工地的石堆里和搭档老武一起度过,安逸、闲散、清净。石头不言,但却形状各异、色彩多样、质地细腻。一趟趟挑拣,搬运,汗流浃背也罢,风雨无阻也罢,这每一块石头都像模像样,初学石雕,绝非易事,先占有素材,技艺嘛,慢慢来。这些大家伙的到来,我小小的石头架子,已经不堪重负了,阴台、卧室、书房到处是石头,周末起床,给它们一个个搞卫生,折腾了一身汗,搬几块到阳台上晒...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