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yanzitai.com,大明国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刚才她说的一番话虽然有鼓励小妹的意思,但更多的却是为了徐家以后铺路,徐皇后的身体,现在已经越来越不好了。
她虽贵为皇后但是有些事情,其实她根本无力改变,老大和老二的争储,她都看在眼里,而如果小妹顺利嫁给姜星火,变法又将压倒争储的矛盾,她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日子也会过的舒服很多,徐家以后,也会随着变法的成功,而彻底重新确立地位。
这样哪怕自己以后无法庇护徐家,有着姜星火的帮衬,徐家也不至于沦落到这两年的状态。
不过,不出意料地是,拐了一条街,到荣国公府登门拜访老和尚的徐妙锦也扑了个空。
——————
应天府江宁镇,景行书院。
神秘失踪的姚广孝下了马车,打量着书院的牌匾,很容易就想到了书院名称的来历,非是《诗经·小雅·车辖》里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而是来自《赵氏鄮山书院诗》的最后一句“睎之则是,景行是行”,也是书院主人曾经作为鄮山书院院长的某种回忆。
果不其然,迈过门槛,步入书院之中,朗朗读书声萦绕在耳边。
“国学在国,乡校在乡。在遂曰序,在党曰庠。
虞夏殷周,厥制弥详。家亦有塾,以修以藏。
蒙而已养,长罔不臧。下而为士,上而侯王。
莫不有师,扶纲植常。生人之类,赖此以生”
姚广孝“呵”了一声。
“纲常名教。”
走过回廊,前面便是书院的大堂,姚广孝刚要继续往前走去,却被一个身穿素衣的少女拦住了去路:“这位法师,你找谁?可是有什么事吗?”
看见少女清秀的脸庞,姚广孝心头微动:“老夫姓姚,受你祖父邀请,前来赴会。”
少女似乎没想到眼前这个老者竟然是那位传说中的人物,也是学生们口中的“妖僧”,顿时惊讶得睁大了眼睛,好半响才说话:“哦原来如此啊,那请随我来吧。”
两人从另一侧往后院方向而去,不一会儿,便抵达一处幽静别致的小亭中。
亭外树木郁郁葱葱,青苔爬满石阶,一阵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响声,亭中放置着竹桌竹椅还摆放了些许花草盆栽。
亭内只有一人端坐,背对着二人。
听闻脚步声,男子缓慢转过身来,露出一张苍老的脸孔,看着已是七老八十的样子。
姚广孝当然认得他,当面之人,便是如今大明儒学界泰山北斗一般的人物,高逊志。
高逊志,字士敏,号啬庵,徐州萧县人,元末为鄮山书院长。洪武朝时入仕点为翰林,负责编修元史,累迁吏部侍郎在建文二年与之前那个辞职的董伦共同主会试,那一届会试,杨荣、杨溥、金幼孜等人,皆是高逊志的学生。
在大明的儒学界,那位被后世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能单独一个人在《明史》里列传的曹端,此时尚在河洛之地讲学,并未出山。
因此,在大明儒学界的地位,几乎无人能与这位八旬老人相媲美。
高逊志当年也算是温文尔雅,如今虽然年纪老迈,但仍有一股儒者的气质,举手投足间都带着几分从容正气,让人不由得心折。
素衣少女退去,只留二人相谈。
“主人浮舸去,燕子空守梁。果熟无人采,留供过客尝。”
“姚兄,多年未见,可安好?”
姚广孝那里听不出来,这首诗是在不漏痕迹地暗讽永乐帝这个“燕子”鸠占鹊巢,而建文帝这个“主人”已然远走。
“身体尚好,只可惜当年北郭十友,已然凋零矣。”
姚广孝走向桌旁,拿起桌案上的茶壶,替高逊志斟了杯茶,又给自己倒了杯,轻啜一口,赞道:“好茶!”
提及当年的相识,高逊志眼眸中闪烁着一丝感伤,不禁回忆起了当年的情形,不过他毕竟不是寻常凡夫俗子,很快就收敛好心绪。
“姚兄既然来了,怎地也不通知老夫一声,也好尽尽地主之谊。”
高逊志淡淡道,语气中透着疏远。
姚广孝叹息一声:“我若通知了,高兄怕是无暇接待我。”
两人皆默契的缄口不言。
片刻后,高逊志抬头问道:“姚兄此次前来,究竟所谓何事?”
“我此次前来,确实是为了确认一桩事。”
姚广孝将目光停留在眼前这个老友身上,深深吸了口气,终于还是说道。
“高兄,你深得建文帝的赏识器重,若是我没看错,建文帝赐予的‘讲幄宣劳’匾额,刚才还挂在你书院里吧燕军渡江,你作为太常寺卿挂冠而去,有人说你要做伯夷叔齐那样的西山饿夫,再也不愿意出仕了。”
“如今庙堂风暴骤起,这里面,你到底插没插手。”
第374章于谦
“姚兄,我早说过我已隐居山野,不涉政事。”高逊志摇了摇头,叹息道。
“我也希望如此。”
姚广孝眯了眯眼睛,盯着对方浑浊的双目。
良久之后,姚广孝叹了口气:“罢了,不管你到底参与了多少,我希望你现在可以告诉我,都有谁参与其中。”
姚广孝从袖中掏出一份名单,折开递给了高逊志。
高逊志匆匆扫了一眼,面色不变,只道:“姚兄说笑了,我哪里懂这些。”
姚广孝闻言皱眉:“高兄,迷途知返,为时未晚!建文输的一败涂地,输在哪里,你还看不明白吗?又何必执迷不悟呢?况且陛下乃是天命所归,若是硬抗,恐怕会落得万劫不复的境地。”
&n... -->>
刚才她说的一番话虽然有鼓励小妹的意思,但更多的却是为了徐家以后铺路,徐皇后的身体,现在已经越来越不好了。
她虽贵为皇后但是有些事情,其实她根本无力改变,老大和老二的争储,她都看在眼里,而如果小妹顺利嫁给姜星火,变法又将压倒争储的矛盾,她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日子也会过的舒服很多,徐家以后,也会随着变法的成功,而彻底重新确立地位。
这样哪怕自己以后无法庇护徐家,有着姜星火的帮衬,徐家也不至于沦落到这两年的状态。
不过,不出意料地是,拐了一条街,到荣国公府登门拜访老和尚的徐妙锦也扑了个空。
——————
应天府江宁镇,景行书院。
神秘失踪的姚广孝下了马车,打量着书院的牌匾,很容易就想到了书院名称的来历,非是《诗经·小雅·车辖》里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而是来自《赵氏鄮山书院诗》的最后一句“睎之则是,景行是行”,也是书院主人曾经作为鄮山书院院长的某种回忆。
果不其然,迈过门槛,步入书院之中,朗朗读书声萦绕在耳边。
“国学在国,乡校在乡。在遂曰序,在党曰庠。
虞夏殷周,厥制弥详。家亦有塾,以修以藏。
蒙而已养,长罔不臧。下而为士,上而侯王。
莫不有师,扶纲植常。生人之类,赖此以生”
姚广孝“呵”了一声。
“纲常名教。”
走过回廊,前面便是书院的大堂,姚广孝刚要继续往前走去,却被一个身穿素衣的少女拦住了去路:“这位法师,你找谁?可是有什么事吗?”
看见少女清秀的脸庞,姚广孝心头微动:“老夫姓姚,受你祖父邀请,前来赴会。”
少女似乎没想到眼前这个老者竟然是那位传说中的人物,也是学生们口中的“妖僧”,顿时惊讶得睁大了眼睛,好半响才说话:“哦原来如此啊,那请随我来吧。”
两人从另一侧往后院方向而去,不一会儿,便抵达一处幽静别致的小亭中。
亭外树木郁郁葱葱,青苔爬满石阶,一阵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响声,亭中放置着竹桌竹椅还摆放了些许花草盆栽。
亭内只有一人端坐,背对着二人。
听闻脚步声,男子缓慢转过身来,露出一张苍老的脸孔,看着已是七老八十的样子。
姚广孝当然认得他,当面之人,便是如今大明儒学界泰山北斗一般的人物,高逊志。
高逊志,字士敏,号啬庵,徐州萧县人,元末为鄮山书院长。洪武朝时入仕点为翰林,负责编修元史,累迁吏部侍郎在建文二年与之前那个辞职的董伦共同主会试,那一届会试,杨荣、杨溥、金幼孜等人,皆是高逊志的学生。
在大明的儒学界,那位被后世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能单独一个人在《明史》里列传的曹端,此时尚在河洛之地讲学,并未出山。
因此,在大明儒学界的地位,几乎无人能与这位八旬老人相媲美。
高逊志当年也算是温文尔雅,如今虽然年纪老迈,但仍有一股儒者的气质,举手投足间都带着几分从容正气,让人不由得心折。
素衣少女退去,只留二人相谈。
“主人浮舸去,燕子空守梁。果熟无人采,留供过客尝。”
“姚兄,多年未见,可安好?”
姚广孝那里听不出来,这首诗是在不漏痕迹地暗讽永乐帝这个“燕子”鸠占鹊巢,而建文帝这个“主人”已然远走。
“身体尚好,只可惜当年北郭十友,已然凋零矣。”
姚广孝走向桌旁,拿起桌案上的茶壶,替高逊志斟了杯茶,又给自己倒了杯,轻啜一口,赞道:“好茶!”
提及当年的相识,高逊志眼眸中闪烁着一丝感伤,不禁回忆起了当年的情形,不过他毕竟不是寻常凡夫俗子,很快就收敛好心绪。
“姚兄既然来了,怎地也不通知老夫一声,也好尽尽地主之谊。”
高逊志淡淡道,语气中透着疏远。
姚广孝叹息一声:“我若通知了,高兄怕是无暇接待我。”
两人皆默契的缄口不言。
片刻后,高逊志抬头问道:“姚兄此次前来,究竟所谓何事?”
“我此次前来,确实是为了确认一桩事。”
姚广孝将目光停留在眼前这个老友身上,深深吸了口气,终于还是说道。
“高兄,你深得建文帝的赏识器重,若是我没看错,建文帝赐予的‘讲幄宣劳’匾额,刚才还挂在你书院里吧燕军渡江,你作为太常寺卿挂冠而去,有人说你要做伯夷叔齐那样的西山饿夫,再也不愿意出仕了。”
“如今庙堂风暴骤起,这里面,你到底插没插手。”
第374章于谦
“姚兄,我早说过我已隐居山野,不涉政事。”高逊志摇了摇头,叹息道。
“我也希望如此。”
姚广孝眯了眯眼睛,盯着对方浑浊的双目。
良久之后,姚广孝叹了口气:“罢了,不管你到底参与了多少,我希望你现在可以告诉我,都有谁参与其中。”
姚广孝从袖中掏出一份名单,折开递给了高逊志。
高逊志匆匆扫了一眼,面色不变,只道:“姚兄说笑了,我哪里懂这些。”
姚广孝闻言皱眉:“高兄,迷途知返,为时未晚!建文输的一败涂地,输在哪里,你还看不明白吗?又何必执迷不悟呢?况且陛下乃是天命所归,若是硬抗,恐怕会落得万劫不复的境地。”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