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yanzitai.com,皇兄何故造反?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结尾处小心的盖上自己的钤记,王翱刚想拿起来,便见到成敬对他摇了摇头。
接着,成敬对着其他几个阁臣开口道:“既是几位共拟,岂有让首辅大人一人署名之理?”
于是,其他几个阁臣也没多犹豫,来到案前,挨个将黄绢上的内容过目,确认无误之后,同样盖上了自己的钤记。
接着,成敬拿过黄绢端详了一番,确认没什么问题,拱手一礼,便带着人离开了内阁。
当然,成敬离开了,他带来的影响,才刚刚弥散开来。
几个内阁大臣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选了个位置坐下,然后,王翱吩咐几个舍人在外头好好守着。
这一天,内阁的所有人,都堪堪在宫门下钥的前一刻,才下衙回府……
第499章大同城外上皇南归
大同城,深秋已至,枯草连天。
作为边境的重镇,除了有战事之外,面对边境的大同城门鲜少会打开。
但是今天,随着太阳升起,轰隆隆的声响当中,沉重的城门被缓缓推开。
日上中天,城门前,密密麻麻上百个身穿各色袍服的文臣武将都恭敬而立。
最前端有三人,一人身着戎装,按剑立于左侧,虽面容苍老,但一身肃杀之气扑面而来,正是大同镇守总兵官定襄侯郭登。
与郭登并肩而立的,位居中间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绯袍老者,虽着文官袍服,但是一身气度威仪,丝毫不输郭登,此人自然便是少保兵部尚书总督两边军务大臣于谦。
其实,若细心观察,便可看出,二人虽然看似并肩而立,但实际上,郭登却稍落后小半步。
立在右侧,同样身着绯袍,但却要再落后一步的,则是朝廷新派遣来的礼部侍郎李贤。
和朝廷新贵丰国公同名同姓,可这位却是纯正的文臣出身。
太上皇南归的消息传回京师,礼部自然是即刻动手,开始准备各项仪程。
与此同时,朝廷还要遣派官员前去迎接,负责迎候的事宜,这本是应有之意。
按照朝廷给太上皇规划的路线,从大同到京城,太上皇会在大同驻跸一日,宣府驻跸两日,居庸关驻跸一日。
所以这三处行殿,均需要有大臣主持。
大同虽然有于谦,但是他毕竟是总督军务,并不专门负责此事,所以朝廷又另派了大臣。
之所以来的是李贤,唯一的原因就是,他是土木之役当中,为数不多活下来的文臣。
当然,也是太上皇的旧臣……
在三人的身后,武着戎装,文披官袍,由绯至青,井然有序,大同城内凡有品级的官员,皆到此处。
上百个官员列队排开,将整个城门挡住,但却不止如此。
在这支队列的两侧,更多的是官军。
无数身着甲胄的官军,以城门为中心,呈雁翅状铺开,浩浩荡荡的延展开来。
这两只“雁翅”不断向前,足足伸出了近五百步远,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口袋。
中间是空着的,前方留口,三面皆兵。
皓日当空,秋风寂寥。
恰是在这满地枯黄之中,遥远的地平线上,一个黑点由小变大。
那是一支长长的队伍,足有两三百人,最前端同样是身着绯袍的大明官员,身旁跟着明显训练有素的护卫队。
整支队伍的中间,是一辆华贵的明黄色马车,被紧紧的簇拥着,一路奔向大同而来。
城门口的诸臣,顿时有些骚动起来,所有人都精神一振。
只有最前端的于谦等三人,望着渐行渐近的车驾,神色之间皆是无比复杂。
过了大约一炷香的工夫,整支队伍,终于来到了大同城的前头。
领头的朱鉴,李实,罗绮三人,见到迎候的是于谦,郭登二人,自不敢托大。
翻身下马,拱手道:“见过于少保,郭总兵,此行为迎复上皇归朝,吾等幸不辱命。”
虽然说,朱鉴身上挂着右都御史的衔,但是无论是从品级,实权,还是声望,资历,他都比不上于谦。
因此,作为在场当之无愧的主事人,于谦大大方方的受了他们的礼,点头道。
“此行艰难,所幸尔等不负皇命,回京后陛下必有赏赐,太上皇可在马车当中?”
朱鉴等人自然知道什么才是大事,没有过多寒暄,便侧身让开,道:“这是自然。”
随着他们的侧步,整个使团队伍往两侧散开,明黄色的马车悠悠向前,来到队伍的前端停住。
接着,马车上的帘子掀开,一张久违的面孔,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时隔一年之久,再次见到这张脸,于谦心中感慨万千,但是身上的动... -->>
在结尾处小心的盖上自己的钤记,王翱刚想拿起来,便见到成敬对他摇了摇头。
接着,成敬对着其他几个阁臣开口道:“既是几位共拟,岂有让首辅大人一人署名之理?”
于是,其他几个阁臣也没多犹豫,来到案前,挨个将黄绢上的内容过目,确认无误之后,同样盖上了自己的钤记。
接着,成敬拿过黄绢端详了一番,确认没什么问题,拱手一礼,便带着人离开了内阁。
当然,成敬离开了,他带来的影响,才刚刚弥散开来。
几个内阁大臣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选了个位置坐下,然后,王翱吩咐几个舍人在外头好好守着。
这一天,内阁的所有人,都堪堪在宫门下钥的前一刻,才下衙回府……
第499章大同城外上皇南归
大同城,深秋已至,枯草连天。
作为边境的重镇,除了有战事之外,面对边境的大同城门鲜少会打开。
但是今天,随着太阳升起,轰隆隆的声响当中,沉重的城门被缓缓推开。
日上中天,城门前,密密麻麻上百个身穿各色袍服的文臣武将都恭敬而立。
最前端有三人,一人身着戎装,按剑立于左侧,虽面容苍老,但一身肃杀之气扑面而来,正是大同镇守总兵官定襄侯郭登。
与郭登并肩而立的,位居中间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绯袍老者,虽着文官袍服,但是一身气度威仪,丝毫不输郭登,此人自然便是少保兵部尚书总督两边军务大臣于谦。
其实,若细心观察,便可看出,二人虽然看似并肩而立,但实际上,郭登却稍落后小半步。
立在右侧,同样身着绯袍,但却要再落后一步的,则是朝廷新派遣来的礼部侍郎李贤。
和朝廷新贵丰国公同名同姓,可这位却是纯正的文臣出身。
太上皇南归的消息传回京师,礼部自然是即刻动手,开始准备各项仪程。
与此同时,朝廷还要遣派官员前去迎接,负责迎候的事宜,这本是应有之意。
按照朝廷给太上皇规划的路线,从大同到京城,太上皇会在大同驻跸一日,宣府驻跸两日,居庸关驻跸一日。
所以这三处行殿,均需要有大臣主持。
大同虽然有于谦,但是他毕竟是总督军务,并不专门负责此事,所以朝廷又另派了大臣。
之所以来的是李贤,唯一的原因就是,他是土木之役当中,为数不多活下来的文臣。
当然,也是太上皇的旧臣……
在三人的身后,武着戎装,文披官袍,由绯至青,井然有序,大同城内凡有品级的官员,皆到此处。
上百个官员列队排开,将整个城门挡住,但却不止如此。
在这支队列的两侧,更多的是官军。
无数身着甲胄的官军,以城门为中心,呈雁翅状铺开,浩浩荡荡的延展开来。
这两只“雁翅”不断向前,足足伸出了近五百步远,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口袋。
中间是空着的,前方留口,三面皆兵。
皓日当空,秋风寂寥。
恰是在这满地枯黄之中,遥远的地平线上,一个黑点由小变大。
那是一支长长的队伍,足有两三百人,最前端同样是身着绯袍的大明官员,身旁跟着明显训练有素的护卫队。
整支队伍的中间,是一辆华贵的明黄色马车,被紧紧的簇拥着,一路奔向大同而来。
城门口的诸臣,顿时有些骚动起来,所有人都精神一振。
只有最前端的于谦等三人,望着渐行渐近的车驾,神色之间皆是无比复杂。
过了大约一炷香的工夫,整支队伍,终于来到了大同城的前头。
领头的朱鉴,李实,罗绮三人,见到迎候的是于谦,郭登二人,自不敢托大。
翻身下马,拱手道:“见过于少保,郭总兵,此行为迎复上皇归朝,吾等幸不辱命。”
虽然说,朱鉴身上挂着右都御史的衔,但是无论是从品级,实权,还是声望,资历,他都比不上于谦。
因此,作为在场当之无愧的主事人,于谦大大方方的受了他们的礼,点头道。
“此行艰难,所幸尔等不负皇命,回京后陛下必有赏赐,太上皇可在马车当中?”
朱鉴等人自然知道什么才是大事,没有过多寒暄,便侧身让开,道:“这是自然。”
随着他们的侧步,整个使团队伍往两侧散开,明黄色的马车悠悠向前,来到队伍的前端停住。
接着,马车上的帘子掀开,一张久违的面孔,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时隔一年之久,再次见到这张脸,于谦心中感慨万千,但是身上的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