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重回一九八四(二) (1/2)
燕子小说网 www.yanzitai.com,重生八四之我要活的精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以前看过不少网络重生小说,也曾经幻想过,自己要是能重活一回,那该多好啊,然后如何如何,但真......
禹天想起‘叶公好龙’这个成语来了。
胡思乱想了一会儿,好奇心占了上风,他想搞清楚自己现在是个什么状况?
没经验啊,是吧。
21世纪那边的记忆很清晰,这边的记忆反倒有点破碎和模糊,要是仔细想,能记起来,就像看无声的录影......
今天是84年正月初8,自己正上初一,现在寒假中,爸妈上班去了,大哥和二哥技校毕业了,还没结婚,现在在钻井队上班,十天半个月才回来一次......
再想想以后,禹天马上兴奋起来......
重生的主角那是无敌的存在啊!
哪一个不是轻松地站在世界之巅,收一帮大佬做小弟,走到哪里都是山呼海拥,身边更是美女如云!玉腿成林!挥手成云!覆手为雨!.....
成为世界首富,那是起步价!
什么威霸地球、征服宇宙才有挑战性......
越想越兴奋,重生这种好事让自哥们遇到了,他恨不得仰天大笑,“我禹老三又回来了,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
哎!太丢人了!刚才还在抹眼泪,现在这会儿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
禹天像一只拉磨的驴,在房间里不断转着圈圈,眼神贪婪地看着屋里的每一样东西:斑驳的钢架床、爸爸手工制作的沙发、主席像......
YY的兴奋感渐渐退去,记忆深处的景象慢慢浮现......
禹天的家在L河入海口,是一家油田二线单位。
鬼知道当时领导们是怎么想的,把厂子单独设在一个离总部30多公里远的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周边都是农村,一圈长长的围墙把厂区和生活区围了起来。
厂区职工加上家属总人数1万多人,下面有几十个车间,配套有医院、商店、粮站、电影院、学校、幼儿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住宅区是规整的一排排的平房,十几年下来已经老旧不堪,这两年开始建4层的筒子楼,十几年以后彻底消灭了平房,还修了休闲广场、人工湖、公园......
进入九十年代,厂子生产的设备和配件不论是价格、还是质量都竞争不过民企,效益是年年亏损。
不断有车间搬迁、裁撤,连续多年下来,厂区没剩几个车间了,加上每年大量的人员退休,到后期,剩下的职工家属总数都不到1000人了,大多还都是老年人,学校、医院这些配套设施都停办了......
......
爸妈最早都是鲁东临海农村人,邻村的;
58年以前,老爸在老家的公社吃大锅饭,顿顿红薯稀粥,饿得实在受不了,听说边疆那边缺人,去了能吃饱饭,就东挪西凑借了点车票钱,辞别了刚结婚3天的老妈,跟着几个村里人偷跑去了疆省(当时农村人口未经批准不准离乡),正赶上KLMY油田大开发,老爸进了油田的机械厂,从学徒工干起;
60年,把老妈和姑姑带过去,赶上时机好,都当上了工人,吃上了公粮。
后来69年,国家开发LH油田,从全国抽调系统内部的熟练工人,老爸想着能离鲁东老家近点,就报了名,一家四口半(禹天在妈妈肚子里)来到了辽东。
大哥禹山,二哥禹东,都是在疆省生人,差一岁,二哥比禹天大5岁。
大哥老实木讷,学习不好,初中毕业上了油田的技校,现在已经在钻井队工作了一年多了;
二哥倒是脑子好使,但顽劣难管,不爱学习,上技校期间打群架还伤过人,差一点赶上83年的严打,现在也是老钻一个。
禹天老小,俗话说:“老儿子,大孙子,老爷子的命根子”,和两个哥哥比,他可真没吃过苦。
院子里养过几只鸡,大哥负责拔野菜、捉泥鳅喂鸡,打扫鸡舍卫生;
还没有扁担高的二哥负责去房头挑水,禹天负责吃鸡蛋......
双职工家庭在这年代已经属于最富裕阶层了,尽管一周也吃不上一次肉。
没办法,全国上下都穷,能吃饱穿暖,有公房住,还有免费医疗,这已经是当时华夏绝大多数人的梦想了。
禹天从小乖巧、聪颖,长得又好看,大人们都喜欢逗他;
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有了两家娃娃亲;
上小学的时候,班主任沙老师对他比对自己女儿还好... -->>
以前看过不少网络重生小说,也曾经幻想过,自己要是能重活一回,那该多好啊,然后如何如何,但真......
禹天想起‘叶公好龙’这个成语来了。
胡思乱想了一会儿,好奇心占了上风,他想搞清楚自己现在是个什么状况?
没经验啊,是吧。
21世纪那边的记忆很清晰,这边的记忆反倒有点破碎和模糊,要是仔细想,能记起来,就像看无声的录影......
今天是84年正月初8,自己正上初一,现在寒假中,爸妈上班去了,大哥和二哥技校毕业了,还没结婚,现在在钻井队上班,十天半个月才回来一次......
再想想以后,禹天马上兴奋起来......
重生的主角那是无敌的存在啊!
哪一个不是轻松地站在世界之巅,收一帮大佬做小弟,走到哪里都是山呼海拥,身边更是美女如云!玉腿成林!挥手成云!覆手为雨!.....
成为世界首富,那是起步价!
什么威霸地球、征服宇宙才有挑战性......
越想越兴奋,重生这种好事让自哥们遇到了,他恨不得仰天大笑,“我禹老三又回来了,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
哎!太丢人了!刚才还在抹眼泪,现在这会儿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
禹天像一只拉磨的驴,在房间里不断转着圈圈,眼神贪婪地看着屋里的每一样东西:斑驳的钢架床、爸爸手工制作的沙发、主席像......
YY的兴奋感渐渐退去,记忆深处的景象慢慢浮现......
禹天的家在L河入海口,是一家油田二线单位。
鬼知道当时领导们是怎么想的,把厂子单独设在一个离总部30多公里远的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周边都是农村,一圈长长的围墙把厂区和生活区围了起来。
厂区职工加上家属总人数1万多人,下面有几十个车间,配套有医院、商店、粮站、电影院、学校、幼儿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住宅区是规整的一排排的平房,十几年下来已经老旧不堪,这两年开始建4层的筒子楼,十几年以后彻底消灭了平房,还修了休闲广场、人工湖、公园......
进入九十年代,厂子生产的设备和配件不论是价格、还是质量都竞争不过民企,效益是年年亏损。
不断有车间搬迁、裁撤,连续多年下来,厂区没剩几个车间了,加上每年大量的人员退休,到后期,剩下的职工家属总数都不到1000人了,大多还都是老年人,学校、医院这些配套设施都停办了......
......
爸妈最早都是鲁东临海农村人,邻村的;
58年以前,老爸在老家的公社吃大锅饭,顿顿红薯稀粥,饿得实在受不了,听说边疆那边缺人,去了能吃饱饭,就东挪西凑借了点车票钱,辞别了刚结婚3天的老妈,跟着几个村里人偷跑去了疆省(当时农村人口未经批准不准离乡),正赶上KLMY油田大开发,老爸进了油田的机械厂,从学徒工干起;
60年,把老妈和姑姑带过去,赶上时机好,都当上了工人,吃上了公粮。
后来69年,国家开发LH油田,从全国抽调系统内部的熟练工人,老爸想着能离鲁东老家近点,就报了名,一家四口半(禹天在妈妈肚子里)来到了辽东。
大哥禹山,二哥禹东,都是在疆省生人,差一岁,二哥比禹天大5岁。
大哥老实木讷,学习不好,初中毕业上了油田的技校,现在已经在钻井队工作了一年多了;
二哥倒是脑子好使,但顽劣难管,不爱学习,上技校期间打群架还伤过人,差一点赶上83年的严打,现在也是老钻一个。
禹天老小,俗话说:“老儿子,大孙子,老爷子的命根子”,和两个哥哥比,他可真没吃过苦。
院子里养过几只鸡,大哥负责拔野菜、捉泥鳅喂鸡,打扫鸡舍卫生;
还没有扁担高的二哥负责去房头挑水,禹天负责吃鸡蛋......
双职工家庭在这年代已经属于最富裕阶层了,尽管一周也吃不上一次肉。
没办法,全国上下都穷,能吃饱穿暖,有公房住,还有免费医疗,这已经是当时华夏绝大多数人的梦想了。
禹天从小乖巧、聪颖,长得又好看,大人们都喜欢逗他;
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有了两家娃娃亲;
上小学的时候,班主任沙老师对他比对自己女儿还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