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小说网 www.yanzitai.com,登上皇位的我很慌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登上皇位的我很慌啊!
无论在哪个时代贪腐都是难以根治的顽疾,历史记录大唐初期的吏治看似清明,实际上大多是被吹出来的,或者说是被人恶意篡改,做了美化。
武德年间因为贪腐落马的官员不少于百人,这还是有名有姓有明确案卷记载的朝堂上的贪腐案件,地方上的此类案件多到没办法统计,到贞观年间,贪腐案件激增,李世民多次试图肃清吏治,只不过多是口号喊得响,实际的效果有待商榷。
因为李世民对官员犯错的处罚相对较轻,而且涉事官员多位士族出身,处理的结果往往很是模糊,犯罪者多是以罢官了事,看看新旧唐书和五代时修撰的史书就能发现许多的端倪,士族与皇帝共治天下可不是说说而已,世家人犯错,皇帝不敢严管史官不敢记载,李元喆可不想后人戳自己的脊梁骨,所以一开始他就没打算轻轻放过那些贪官。
他的处境虽然算不上好,但他不用如李世民那样讨好士族来换取好名声,因此他一出手就是非常的刚,刚的完全不讲道理。
第一个倒霉的是三原县令王素,三原县的天花疫情虽然控制住了,但最终导致三百余人感染,一百余人身亡,王素不作为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李元喆自然不会放过他,让人仔细调查了他在三原上任后的一些情况,发现此人就是个太原王氏出身的夸夸其谈的大少爷,年纪不过二十七八,要经验没经验,要能力没能力,上任伊始就吞了县府八百担的库粮和六十匹素纱,还私自把自己的职田扩大了三倍,任上两年他最大的功绩就是把治下所有的案件推到前任头上,然后以无头旧案的名义送交京兆府,县府不再接受诉讼,把所有新出的案子交给本地乡绅处理,如此一来县府案宗两年未增一卷,顺利的把三原县变成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模范县。
顺着吏部去年的考评册往下一查,好么,丫的一个从来不下乡体察民情的世家偏房子弟竟然考评上上,李元喆当时就怒了,找来萧瑀和兼任吏部尚书的裴寂,要吏部给一个说法。
萧瑀和裴寂当时就斯巴达了,两人磨磨唧唧了半天,裴寂才硬着头皮解释道:“陛下,臣等做考评时一是看举荐人,二是看风评,三是看政绩,这王素乃是赵国公举荐,县中同僚及百姓对其评价良好,而且按照吏部的章程,王素治下民风淳朴,税款按时缴纳,所以给其考评上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两人心里也是苦,吏部考评是怎么回事两人很清楚,别说王素这样没有什么大恶的废物,只要是背景够硬,杀人放火逼良为娼吏部都能当做是没看到。
这原本是个众人皆知的秘密,没人会去较真,李渊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可皇帝不知是哪根筋不对头,抓着吏部的小尾巴不松手,这让他们如何是好,只能一推二五六,把吏部的考评标准拿出来说事了。
他们的想法就是想让皇帝知难而退,除非皇帝是要下决心整顿吏治,否则应该不会再大动干戈了。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李元喆根本就没明白他们的意图,一听说吏部的考评标准如此儿戏,漏洞和筛子差不多,当即就炸毛了。
“吏部看来是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连个官员的考评都做不好,朕要吏部还有何用!”
>
,登上皇位的我很慌啊!
无论在哪个时代贪腐都是难以根治的顽疾,历史记录大唐初期的吏治看似清明,实际上大多是被吹出来的,或者说是被人恶意篡改,做了美化。
武德年间因为贪腐落马的官员不少于百人,这还是有名有姓有明确案卷记载的朝堂上的贪腐案件,地方上的此类案件多到没办法统计,到贞观年间,贪腐案件激增,李世民多次试图肃清吏治,只不过多是口号喊得响,实际的效果有待商榷。
因为李世民对官员犯错的处罚相对较轻,而且涉事官员多位士族出身,处理的结果往往很是模糊,犯罪者多是以罢官了事,看看新旧唐书和五代时修撰的史书就能发现许多的端倪,士族与皇帝共治天下可不是说说而已,世家人犯错,皇帝不敢严管史官不敢记载,李元喆可不想后人戳自己的脊梁骨,所以一开始他就没打算轻轻放过那些贪官。
他的处境虽然算不上好,但他不用如李世民那样讨好士族来换取好名声,因此他一出手就是非常的刚,刚的完全不讲道理。
第一个倒霉的是三原县令王素,三原县的天花疫情虽然控制住了,但最终导致三百余人感染,一百余人身亡,王素不作为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李元喆自然不会放过他,让人仔细调查了他在三原上任后的一些情况,发现此人就是个太原王氏出身的夸夸其谈的大少爷,年纪不过二十七八,要经验没经验,要能力没能力,上任伊始就吞了县府八百担的库粮和六十匹素纱,还私自把自己的职田扩大了三倍,任上两年他最大的功绩就是把治下所有的案件推到前任头上,然后以无头旧案的名义送交京兆府,县府不再接受诉讼,把所有新出的案子交给本地乡绅处理,如此一来县府案宗两年未增一卷,顺利的把三原县变成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模范县。
顺着吏部去年的考评册往下一查,好么,丫的一个从来不下乡体察民情的世家偏房子弟竟然考评上上,李元喆当时就怒了,找来萧瑀和兼任吏部尚书的裴寂,要吏部给一个说法。
萧瑀和裴寂当时就斯巴达了,两人磨磨唧唧了半天,裴寂才硬着头皮解释道:“陛下,臣等做考评时一是看举荐人,二是看风评,三是看政绩,这王素乃是赵国公举荐,县中同僚及百姓对其评价良好,而且按照吏部的章程,王素治下民风淳朴,税款按时缴纳,所以给其考评上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两人心里也是苦,吏部考评是怎么回事两人很清楚,别说王素这样没有什么大恶的废物,只要是背景够硬,杀人放火逼良为娼吏部都能当做是没看到。
这原本是个众人皆知的秘密,没人会去较真,李渊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可皇帝不知是哪根筋不对头,抓着吏部的小尾巴不松手,这让他们如何是好,只能一推二五六,把吏部的考评标准拿出来说事了。
他们的想法就是想让皇帝知难而退,除非皇帝是要下决心整顿吏治,否则应该不会再大动干戈了。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李元喆根本就没明白他们的意图,一听说吏部的考评标准如此儿戏,漏洞和筛子差不多,当即就炸毛了。
“吏部看来是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连个官员的考评都做不好,朕要吏部还有何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