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燕子小说网 www.yanzitai.com,重生之科技复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两兄妹的专辑名叫“华夏古风,卷一”,封面制作的自然古香古色,正面还有一行隶书写着古风,乃国史之古风,上古之遗风。

    背面则写着悠悠历史,华夏古风。

    这么装逼的专辑名,这么装逼的封面,这么装逼的文字,再加上过于激进的音乐,当然受到了许多乐坛老前辈和保守人士的指责。

    但民间却没有多少声音出现,这时的种花家老百姓连温饱都还没有完全解决,民间能播放磁带的收音机都不多,基本不会买这类没有演唱的音乐。

    两兄妹也没打算一开始就在民间推广,磁带的音质远不如黑胶唱片,他们首批发行的当然是黑胶唱片,只有一小部分磁带特供学校。

    黑胶唱片在国外也是昂贵的消费品,两人在国内推出基本是在赔本钻吆喝,因为定价还不到成本的一半,每卖一张就赔一张,否则国内哪有几个人买得起。

    两人在国内只发行了一千张,再多就要肉痛了。

    种花家的老百姓当然玩不起这种东西,第一时间拿到专辑的都是业内人士,特别是从事艺术门类的人,此外京城里的公子哥,官方人员,以及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

    两人很重视大学生,免费为上百所大学制作了磁带用以集体播放。

    所以专辑问世之后,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有这种东西,他们眼里最好听的依旧是从敌台传来的民歌,收听渠道当然是收音机。

    但在种花家的乐坛,乃至整个艺术圈子里,两人的这张专辑却引起了空前的争论风潮。

    各地的报刊,甚至大学,这段时间纷纷举办各项活动,主要是探讨这种被李家兄妹标榜为“华夏古风”,“上古遗风”的音乐是否名副其实。

    当然了,是否“好听”,这个就不用讨论了。

    哪怕是那些称其为“靡靡之音”的老古董,他们也在家里不停循环播放这张专辑。

    如果两人能称之为“新派音乐”,或是谦虚一点,称之为“融合了古风元素的新派音乐”,那些人应该不至于这样跳出来指责。

    但这两个21岁的小家伙却以“华夏古风”自居,这让那些比两人加起来还要大的前辈如何自处?他们这些年是不是都活到狗身上去了?

    于是许多老前辈都站出来指出:“这种音乐既不古风也不现代,更不是‘上古之遗风,华夏古风’,这是在强行往脸上贴金。”

    音乐家协会的某位副主席更是在报纸上题了打油诗一首:黄口小儿谈古风,伯牙面前弹鼓琴。玩乐岂是尔长处,回家再吃几年奶。

    这首打油诗是真不怎么样,但李秦知道这些看法未必全错,他也知道后世的所谓“古风”,其实大多都是“强行押韵,故作姿态”,更像是借“古风”两字给自己贴金和炒作,真正的古风哪有那么简单。

    但如果光是音乐的话,两兄妹的专辑还真能称得上“古风”,因为他们全都进行了改编,使用的也都是中国乐器,只是在其中加入了现代混音技术罢了,但绝对没有加入任何西方乐器。

    现在这些音乐又都属于原创,那凭什么不能称得上古风?

    李宋和李元对这些批评和挑刺的声音无法接受,特别是身后有一众公子哥当舔狗的李元,她选择正面战斗。

    很快,李元就在“中央音乐学院”的校内刊物上,直接发动了无差别攻击。

    “人的一辈子,为什么要为了无所谓的人的眼光而活?”

    “你们就当我嚣张,说我狂妄,认为我离经叛道好了。”

    “但现实往往是低手庸才试图循规蹈矩却总是一无所获,而艺术大师离经叛道却总能获得一种前所未闻的新和谐。”

    这番地图炮放在这个时期的种花家,丝毫不亚于往水塘里投下一枚大炸弹。

    许多先前持批评意见的老前辈,顿时面子掉了一地。

    种花家可是特别讲究面子的社会,李元一点面子都不给人家留,愣是把好几个当初在浩劫期间被人挂在树上吊打都没打出个好歹的人气进了加急病房。

    12月份,李汉回到国内时,便见到国内的音乐圈乱成了一锅粥,许多报纸上都是对李元目无尊长,大逆不道的批评。

    他倒不为此而担心,这些老东西也就动动嘴皮子。

    李元可是京城大学里的top1女神,尽管在纯颜值上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