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yanzitai.com,大明春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陈氏看了之后,最先说的一句话:“圣上定要当心黎利此人。臣妾见过他几次,印象很深,他是个野心很大的枭雄。”
朱高煦点了点头,忽然想起了甚么,沉吟道:“平定王……”
陈氏附和道:“他自封的名号,可见志向不小。”
朱高煦道:“朕还觉得,他对咱们中原王朝的兴衰分合,琢磨得很深。这个黎利竟然似乎有政|治纲领,他不是实力最大的叛军,但应该是最值得警惕的势力。”
陈氏道:“刘使君的奏章里,认定刺客里有个人、与黎利的人马是一伙的。会不会那两股人马,都是黎利指使?”
朱高煦想了一会儿,微微摇头道:“虽不能完全确定,但可能性不大。(守御司)南署的人和阮智,都奏报了刺客的幕后指使,乃陈季扩的部将阮帅,有名有姓的人被栽|赃很难。且黎利在叛军中的势力并不大,若他在清化自编自演,可行性太低。安南都督府奏报,叛军各路确实在向北增兵,他们敌对的动静,也与刺|杀事件吻合。
那件事毫无保密性,事先就泄露给了好几个人。所以朕判断,黎利不过是因势导利,利用此事罢了。当然这些判断只能算一种猜测,随后朕便把刑部尚书薛岩、派到安南都督府去,进一步查实。”
陈氏沉吟道:“黎利究竟想得到甚么好处?”
朱高煦道:“安南国与大明朝的国力相差甚远,以安南国的人口国力,想取得战争的真正胜利,几乎不可能。黎利应该是个少有的冷静人物,他认识到了这一点。朕猜测,黎利的策略是以战求和。”
陈氏毕竟是妇人,显然对战争的见识、跟不上朱高煦的思路,她疑惑地问道:“以战求和?”
朱高煦道:“弱势防御的一方,如果能让大明朝廷意识到,连绵不绝的战争泥|潭、要付出太多军费和死伤;朝廷便会重新考量安南国的战略价值,以及是不是愿意继续承受严重的代价,知难而退成为可能。这时候通过和谈,双方便可放提前结束战争、各取所需。”
朱高煦在明朝打了很多年仗,回头再想抗|日战争时,其实中国好像也是这种策略。不是说明知打不赢、就没有继续打的意义。
他继续说道:“黎利非常愿意看到,大明朝廷派出重兵,在安南国再次大战。朝廷官军与陈季扩叛军相互消耗,对黎利都是好事。因为他的目的,不仅是想赶走明军,更想自己上|位。”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陈氏恍然道。
朱高煦道:“王后这么说,大概也没甚么不对。黎利在刺客里安插奸细,援救使节,至少有两个好处。其一,让刘鸣控诉陈季扩,进一步激怒大明君臣,更可能大举进|剿陈季扩;其二,私下里在朕面前留点余地,将来好争取和谈、让朝廷承认他为国主。”
坐在一边倾听着言论的妙锦,这时脸上露出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怪异。她肯定感到困惑:刚刚朱高煦还对陈季扩怒不可遏,并同情明军军士们的遭遇;转眼之间,最关注的人、却非此案的罪魁祸首陈季扩,反而开始算计起了救使臣的人。
朱高煦看了妙锦一眼,心道:如果心中只有道义、快意恩仇,如果恩怨有报,段杨氏就不该在沐府的盛况之中、痛苦地死去。
陈氏小心翼翼地问:“若黎利愿意臣服大明朝廷,圣上意欲如何?”
朱高煦道:“朕要是同意他,那么自永乐初以来、死在安南国的无数弟兄,不是白死了?况且大明朝廷定制定了道德与规则,规定谁才有继承权。如果朝廷为了点蝇头小利,轻易放弃这些规则,名不正言不顺,今后谁还愿意遵守?”
陈氏屈膝道:“圣上高瞻远瞩,刚毅不屈,臣妾敬仰之至。”
朱高煦又道:“大明第一次征安南国十分顺利,乃因胡氏得罪了几乎所有贵族、庶民,朝廷打着为陈氏宗室正名的旗号,所以反抗者很少。
现在朝廷想少付出代价,便不能一味只倚仗武力,只能让陈正元登上国王王位,将更多的安南人拉入实际统|治本国的势力中。朕准备派兵护送陈正元去东关,在东关当众继承王位。王后可有异议?”
陈氏拜道:“圣上恩德,臣妾母子不敢忘。”
朱高煦点头,看了一眼大殿门外的光景,道:“过一会儿朕要与大臣们议事,请王后稍作回避,回头再谈。”
陈氏便谢恩告退,离开了正殿。
/>
陈氏看了之后,最先说的一句话:“圣上定要当心黎利此人。臣妾见过他几次,印象很深,他是个野心很大的枭雄。”
朱高煦点了点头,忽然想起了甚么,沉吟道:“平定王……”
陈氏附和道:“他自封的名号,可见志向不小。”
朱高煦道:“朕还觉得,他对咱们中原王朝的兴衰分合,琢磨得很深。这个黎利竟然似乎有政|治纲领,他不是实力最大的叛军,但应该是最值得警惕的势力。”
陈氏道:“刘使君的奏章里,认定刺客里有个人、与黎利的人马是一伙的。会不会那两股人马,都是黎利指使?”
朱高煦想了一会儿,微微摇头道:“虽不能完全确定,但可能性不大。(守御司)南署的人和阮智,都奏报了刺客的幕后指使,乃陈季扩的部将阮帅,有名有姓的人被栽|赃很难。且黎利在叛军中的势力并不大,若他在清化自编自演,可行性太低。安南都督府奏报,叛军各路确实在向北增兵,他们敌对的动静,也与刺|杀事件吻合。
那件事毫无保密性,事先就泄露给了好几个人。所以朕判断,黎利不过是因势导利,利用此事罢了。当然这些判断只能算一种猜测,随后朕便把刑部尚书薛岩、派到安南都督府去,进一步查实。”
陈氏沉吟道:“黎利究竟想得到甚么好处?”
朱高煦道:“安南国与大明朝的国力相差甚远,以安南国的人口国力,想取得战争的真正胜利,几乎不可能。黎利应该是个少有的冷静人物,他认识到了这一点。朕猜测,黎利的策略是以战求和。”
陈氏毕竟是妇人,显然对战争的见识、跟不上朱高煦的思路,她疑惑地问道:“以战求和?”
朱高煦道:“弱势防御的一方,如果能让大明朝廷意识到,连绵不绝的战争泥|潭、要付出太多军费和死伤;朝廷便会重新考量安南国的战略价值,以及是不是愿意继续承受严重的代价,知难而退成为可能。这时候通过和谈,双方便可放提前结束战争、各取所需。”
朱高煦在明朝打了很多年仗,回头再想抗|日战争时,其实中国好像也是这种策略。不是说明知打不赢、就没有继续打的意义。
他继续说道:“黎利非常愿意看到,大明朝廷派出重兵,在安南国再次大战。朝廷官军与陈季扩叛军相互消耗,对黎利都是好事。因为他的目的,不仅是想赶走明军,更想自己上|位。”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陈氏恍然道。
朱高煦道:“王后这么说,大概也没甚么不对。黎利在刺客里安插奸细,援救使节,至少有两个好处。其一,让刘鸣控诉陈季扩,进一步激怒大明君臣,更可能大举进|剿陈季扩;其二,私下里在朕面前留点余地,将来好争取和谈、让朝廷承认他为国主。”
坐在一边倾听着言论的妙锦,这时脸上露出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怪异。她肯定感到困惑:刚刚朱高煦还对陈季扩怒不可遏,并同情明军军士们的遭遇;转眼之间,最关注的人、却非此案的罪魁祸首陈季扩,反而开始算计起了救使臣的人。
朱高煦看了妙锦一眼,心道:如果心中只有道义、快意恩仇,如果恩怨有报,段杨氏就不该在沐府的盛况之中、痛苦地死去。
陈氏小心翼翼地问:“若黎利愿意臣服大明朝廷,圣上意欲如何?”
朱高煦道:“朕要是同意他,那么自永乐初以来、死在安南国的无数弟兄,不是白死了?况且大明朝廷定制定了道德与规则,规定谁才有继承权。如果朝廷为了点蝇头小利,轻易放弃这些规则,名不正言不顺,今后谁还愿意遵守?”
陈氏屈膝道:“圣上高瞻远瞩,刚毅不屈,臣妾敬仰之至。”
朱高煦又道:“大明第一次征安南国十分顺利,乃因胡氏得罪了几乎所有贵族、庶民,朝廷打着为陈氏宗室正名的旗号,所以反抗者很少。
现在朝廷想少付出代价,便不能一味只倚仗武力,只能让陈正元登上国王王位,将更多的安南人拉入实际统|治本国的势力中。朕准备派兵护送陈正元去东关,在东关当众继承王位。王后可有异议?”
陈氏拜道:“圣上恩德,臣妾母子不敢忘。”
朱高煦点头,看了一眼大殿门外的光景,道:“过一会儿朕要与大臣们议事,请王后稍作回避,回头再谈。”
陈氏便谢恩告退,离开了正殿。